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枳壳黄酮组分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探讨这7种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及现代色谱技术获得橙皮素、红橘素、川陈皮素、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采用MTT分析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TNF-α释放的变化。结果在1~200μM浓度范围内,7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预处理4 h后4种黄酮苷元具有明显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其作用顺序为川陈皮素=红橘素>橙皮素>柚皮素,而3种黄酮苷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预处理24 h后4种黄酮苷元的生物活性变化不大,而3种黄酮苷的生物活性明显增加,其作用顺序为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结论 7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强于二氢黄酮类,黄酮苷元的活性强于黄酮苷,极性低的黄酮苷元又强于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推测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共轭双键可能是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作用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母核分子的取代类型,黄酮苷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才可能发挥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桂枝加葛根汤(GG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3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13)、模型组(Model组,n=13)、桂枝加葛根汤低剂量组(GGD-low组,n=10)、桂枝加葛根汤高剂量组(GGD-high组,n=14)、二甲基四环素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组,n=13)。腹腔注射LPS(0.33μg/g)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炎症小鼠模型;GGD-low组(6 g/kg)和GGD-high组(12 g/kg)给予小鼠GGD灌胃治疗,共4周;阳性对照组给予二甲基四环素(0.05 g/kg)腹腔注射,共3天,药物治疗结束后小鼠处死前4 h注射LPS造模。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对神经炎症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密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皮层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 LPS诱导后Model组小鼠神经炎症反应加剧,与Control组相比,皮层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肿大、突起回缩但分支增多,活化现象显著,而皮层NeuN阳性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胞浆着色淡,细胞轮廓模糊;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后,与Model组相比,GGD-high组小胶质细胞活化现象明显抑制,数量少,分支也少,而皮层神经元密度增加,尤其GGD-high组密度增加更显著,胞浆染色加深明亮,说明桂枝加葛根汤对皮层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LPS诱导后皮层TNF-α和IL-1β含量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P0.01);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后与Model组小鼠比较,GGD-high组小鼠皮层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GGD-low和GGD-high组皮层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皮层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调节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含量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参远苷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评价参远苷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并研究不同浓度参远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Griess试剂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通过酶联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昆仑雪菊干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昆仑雪菊总黄酮对BV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Griess法和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借助自建昆仑雪菊成分-靶点数据集对昆仑雪菊中9个主要黄酮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进行筛选。通过GeneCards、GENE、STRING数据库及R语言收集并筛选小胶质细胞功能靶点,筛选昆仑雪菊改善小胶质细胞功能的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软件的NetworkAnalyzer功能筛选核心靶点。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对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中的相关靶点进行Hallmark基因分析。使用Bioconductor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昆仑雪菊黄酮类提取物在4μg·mL–1时可以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分泌NO和IL-6。昆仑雪菊黄酮类成分可能作用于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IL-6、TP53、酪氨酸激酶C(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UN、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CTNNB1等靶点干预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涉及的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昆仑雪菊黄酮类成分可能通过参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的相关靶点,实现调节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文浩  高颖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01-1803
<正>小胶质细胞(MG)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常驻免疫细胞,占所有CNS胶质细胞的5%~20%,具有抗原递呈作用,与CNS内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脱髓鞘、轴索变性、神经再生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关,是神经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抑制MG的活化是其关键环节之一。笔者现对近几年中药抑制MG活化的实验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炎症因子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SAMP8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PNS高剂量组(200 mg·kg-1)、PNS低剂量组(100 mg·kg-1)和石杉碱甲组(0.3 mg·kg-1),8只/组,模型组ig给予给药组相同容积的双蒸水.每天ig 1次,连续给药2个月.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法测定PNS对各组SAMP8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补体(C1q)表达的影响;HE染色光镜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PNS高剂量组的IL-1β(23.14± 12.58) ng·L-1水平低于模型组(47.44 ng·L-1) (P<0.05);IL-6 PNS高、低剂量组(243.3±133.9),(269.0±75.1)ng·L-1低于模型组(582.5±144.6) ng·L-1(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补体C1q (280.4 ±49.75) mg·L-1含量均高于阳性组C1q(144.71±21.78) mg·L-1和PNS高剂量组C1q(187.7±65.56) mg·L-1;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的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吞噬神经细胞;用药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没有被激活,为静息状态.血清中TNF-α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NS对SAMP8小鼠的免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洋葱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取和乙醇提取洋葱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检测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LoVo cells、SW480 cells、HT-29 cells、HCT-8 cells),采用含黄酮类化合物浓度40 mg/L和60 mg/L的提取物对其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洋葱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影响,检测含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40 mg/L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洋葱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株的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水提取物引起SW480、HCT-8细胞株凋亡率较乙醇提取物高。而乙醇提取物引起HT-29细胞株凋亡率较水提取物高。洋葱提取物能将结肠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阻碍其向S期转换,以抑制细胞增殖。结论洋葱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能够诱导结肠癌细胞株的凋亡,并能够对结肠癌细胞周期产生影响,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后离子型钙接头蛋白-1(Iba-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kappa 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大黄素对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120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对原代小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及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大鼠皮质小胶质细胞,经脂多糖(LPS)和NPY处理后行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LPS和NPY对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将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NPY+LPS组、NPY组和BIBP3226+NPY+LPS组,每组3个样本,培养各组细胞6 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LPS处理后小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NPY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LPS组和IBP 3226+NPY+LPS组培养液中TNF-α蛋白含量及细胞中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PS+NPY组TNF-α蛋白含量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LPS组和IBP3226+NPY+LPS组(P均0.05)。结论 NPY能够降低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活性。NPY可能通过激活NPY Y1受体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生成TNF-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对大鼠脑出血(ICH)后炎性反应程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激动剂阴性对照组、针刺+mi R-34a-5p激动剂组,每组按1、3、7天3个时间点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针刺+激动剂阴性对照组、针刺+mi R-34a-5p激动剂组于建模前3天侧脑室注射mi R-34a-5p激动剂阴性对照物或mi R-34a-5p激动剂,造模时假手术组颅内注入生理盐水,其余4组采用自体血注入尾壳核制备ICH大鼠模型。建模12 h后针刺干预,针刺“百会”透“曲鬓”。分别采用Western Blot(1、7天)、Real-time PCR(1、3、7天)检测针刺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精氨酸酶1(Arg-1)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1、7天时,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同期iNOS、IFN-γ、IL-4及Arg-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针刺组iNOS、IFN-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rg-1...  相似文献   

11.
慢性偏头痛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易致残的神经源性炎症性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其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在中枢炎症疾病中存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是阐释发病和治疗机制的新靶点。前期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与其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关系密切。现从最新的神经炎症性疾病研究前沿“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出发,探讨将其引入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中的可能性,以期为针刺慢性偏头痛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用药。方法采用STZ(60mg/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简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筋脉通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成模后开始灌胃,于灌胃16周后处死并取脑皮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CD11b和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大脑皮质CD11b和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筋脉通低剂量、中剂量治疗组的CD11b阳性细胞百分比虽有所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筋脉通可以抑制STZ-DM大鼠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TNF-α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小胶质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并且持续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中枢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诱发神经元凋亡及缺血性损伤;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为清除坏死细胞及分泌神经递质,所以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同时具有神经损伤及神经保护的双重功效。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膜通道、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内转录因子、氧自由基、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Notch信号通路、酪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NF-κB/P65信号通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脑梗死、阿尔兹海默病、神经痛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对LPS、缺血缺氧、Aβ淀粉样肽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均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外周炎症下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ARC)小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组:假炎症组(S组)、炎症痛组(CFA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米诺环素组(M组)。CFA组、NS组和M组采用大鼠左侧后肢足垫皮内注入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0.1 m L/只制备大鼠炎症性痛模型;S组大鼠左侧后肢足垫皮内注入生理盐水(NS)0.1 m L/只。注入后第3天时,NS组和M组分别于下丘脑弓状核内注射生理盐水或米诺环素0.5μL。各组取7只大鼠,分别于注射前1天(T0)、注射后第2天(T1)、第3天给药前30 min(T2)、第3天给药后30 min(T3)、第5天(T4)和第7天(T5)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1-5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下丘脑弓状核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CFA组、NS组和M组T1-5时机械痛阈降低,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升高(P0.05);CFA组和NS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和小胶质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FA组和NS组比较,M组T3时机械痛阈升高,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下丘脑弓状核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了大鼠炎症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6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于每...  相似文献   

16.
常翔  杨琳  李敏  雷亚玲 《吉林中医药》2020,40(7):944-947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的当归芍药散对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对小胶质细胞不同活化状态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当归芍药散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当归芍药散可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Ar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芍药散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并调控其活化状态向M2型转化,促进其对Aβ的吞噬作用从而改善阿尔兹海默病。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一种由疾病或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引起的慢性难治性疼痛,可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代谢紊乱(糖尿病性神经痛)、卡压、肿瘤等[1],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24只)、电针组(24只),再将模型组、电针组分成再灌注3、12、24、48h 4个亚组,每亚组6只。模型组、电针组予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模型组造模后不予电针治疗,电针组造模后即行电针治疗,取穴百会和大椎。各组大鼠到达预定时间点,将脑组织固定在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保存,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各组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侧顶叶皮层OX-42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OX-42阳性细胞在R3h明显增多,R24h达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R24h与R3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OX-42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均有所减少,除R3h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大椎穴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后形成初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损伤。为了应对这种损伤,大脑启动了如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细胞自噬活动等自我修复机制,旨在通过抑制损伤、促进修复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态。然而这种内源性修复具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外源性干预以促进机体抑制损伤、促进修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因其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作用特点,得到广泛关注。探讨脑出血后中医药干预发挥的促进机体抑制损伤、促进修复双重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和提高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柏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1 μg/mL)处理BV2小胶质细胞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将细胞分别设为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resatorvid,TLR-4抑制剂)和黄柏碱低、中、高剂量组,使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黄柏碱对LPS处理后BV2小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