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肌玉红膏首见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由当归、白芷、白蜡、轻粉、甘草、紫草、血竭、麻油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新、解毒消肿、生肌止痛敛疮等功效,故可用于诸疮溃烂,被誉为外科收敛药中之神药[1]。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1病案记录李某,女,47岁,因双下肢丘疹、结节、坏死、溃疡伴疼痛3月于2013年12月17日就诊。患者诉3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  相似文献   

2.
<正>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PG)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疼痛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本病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确,多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治疗困难[1,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PG 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溃疡性结肠炎病史20余年,平素不规律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2017年8月初患者再发腹泻水样便6~7次/日,未予诊治;至2017年8月16日患者右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随多脏器损害,皮肤黏膜为常见的受累器官[1,2],部分患者可合并皮肤溃疡,极为严重,表现为大面积脂膜炎、坏疽性脓皮病样皮损等[3,4],这些溃疡有些因表现不典型而被漏误诊,延误治疗[5,6];有些则因溃疡本身皮损严重而难以愈合[2-4]。笔者导师代红雨主任曾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治疗SLE合并皮肤坏疽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临床通过加减内托生肌散、祛腐生肌清创术以及抗感染手段治疗阴囊坏疽病案一例。阴囊坏疽死亡率高,进展快,红肿热痛起病而不易溃脓,标实而有大羸之本。本例采用内托生肌散扶正以托邪外出,同时以祛腐生肌清创法治标,标本同治,机体状态恢复、出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已知病例,分享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5.
陆洪宁  贾建东 《陕西中医》2012,(9):1233-1234
<正>坏疽性脓皮病于1930年由Brunsting及Goeckemman等首先描述,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常与炎症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内在疾病并发,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1]。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5岁,于2009年1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诊为"感冒",给予药物肌肉注射治疗后热退,两天后会阴部出现灼热疼痛,但无发热,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肛周脓肿",治疗3天未见好转,脓肿破溃,流黄红色脓血水,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4℃,且会阴部皮肤溃烂面积逐渐扩大、坏死,继而出现左髂棘部疼痛,先后在保定及北京等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菌血症,贫血""肛周感染,贫血原因待查""皮肤炭疽""坏死性筋膜炎"等,给予抗感染、输血、清创及支持疗法,但患者病情仍未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于2009年1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诊为"感冒",给予药物肌肉注射治疗后热退,两天后会阴部出现灼热疼痛,但无发热,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肛周脓肿",治疗3天未见好转,脓肿破溃,流黄红色脓血水,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4℃,且会阴部皮肤溃烂面积逐渐扩大、坏死,继而出现左髂棘部疼痛,先后在保定及北京等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菌血症,贫血""肛周感染,贫血原因待查""皮肤炭疽""坏死性筋膜炎"等,给予抗感染、输血、清创及支持疗法,但患者病情仍未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患者富××,女,66岁,退休工人。于1985年8月3日,无何诱因,高烧,体温38.3℃,周身酸痛,寒战,恶心,食纳不香。胸透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0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8%,血培养为蚕茧杆菌感染,凝固酶试验阳性,经服中西  相似文献   

9.
1 病历介绍患者,男,67岁,因胸背部反复溃烂16a,咳嗽咳痰3a余,加重20d于2009年2月7日收入我科.患者1993年出现胸背部反复黄豆大小结节,继之溃烂,伴有脓性分泌物,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0.
祛腐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坏疽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皮肤反复出现顽固性溃疡,治宜益气补血,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运用内服十全大补汤,疮面外敷一效散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 张某,男,62岁。躯干四肢成块溃烂反复发作6年。于1982年2月不明原因全身高烧,1周后背部及双小腿发生黄豆大顶白中黑之小疱,很快累及躯干及四肢。无疼痛,溃烂后向  相似文献   

13.
病例 :患者 ,女 ,65岁 ,于 2 0 0 2年 9月 1 9日入院。患者在近 1年半时间内 ,其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先后出现多处水疱 ,其水疱大如棋子 ,小如蚕豆 ,疱内含有液体 ,晶莹透亮 ,抓破后流大量滋水 ,瘙痒难忍 ,前后两次住院治疗 ,并一直口服激素强的松及外搽抗真菌药 ,好转后又复发。2 0 0 2年 3月 2 0日又复发 ,其双睑部、双眼周、额顶颞处皮肤红肿瘙痒 ,起鳞屑 ,并全身多处红肿瘙痒。入院查体 :两面部、两眼周围、顶额颞部皮肤红肿 ,结痂如鳞状 ,脱屑。左胁肋部有一 1 2 cm×1 0 cm,左腹股沟上部有一 7cm× 5cm大小癣状红斑 ,红肿脱屑 …  相似文献   

14.
坏疽性脓皮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罕见,病情重,治疗棘手。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1则,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文××,男,42岁,1981年3月15日初诊。背腰部溃烂半年余,曾在省××医院检查为“坏疽性脓皮病”。住院以红霉素、庆大霉素、转移因子及止痛药等,外用新霉素湿敷及黄士林纱布治疗半月余,溃疡面逐渐扩大,疼痛加重,准备行手术切除坏死组织,但未作。出院后,又经××中医院以凉血解毒药治之,亦无效。查:慢性重度病容,面色淡黄无华,营养差,精神萎靡,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溃疡面占背腰部面积(40×30厘米)约三分之二,突出紫黑腐肉,满布脓性分泌物,夜间疼痛加重。证属病久气血亏虚,不能去腐排毒。治宜大补气血,托里消毒。处方:生黄芪  相似文献   

16.
中医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外科临床疑难病症,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愈后又极易复发,以及有癌变可能等特点[1].目前,西医治疗此种疾病尚缺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祛腐生肌法治疗本病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较少见的无菌性炎症性皮肤病,潜行性紫红色边缘的复发性皮肤溃疡是其临床特点。现将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验案1则报告如下。刘某,男,58岁,全身皮肤反复溃烂8年余,再发加重半年。患者8年前左踝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脓疱,进而溃烂,未及时进行药物处理,后一处溃烂好转,另一处皮肤开始出现溃烂,此处溃烂好转,而他处又开始出现溃烂,全身皮肤循环于这种现象当中,溃烂面愈合后形成疤痕组织,遂于  相似文献   

18.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較罕見的严重疾患,当前对本病的治驗报导尚不多見。我院經治一例,疗效良好,經四个月后追訪未复发。爰将其治疗經过介紹如下: 孙×伟,男,6岁,門診号48126。起病于1962年10月下旬,右大腿外侧起一豆大白皰,微痒,搔溃后渗出黄水及少許脓汁,疮面日見扩大,痒痛不堪。經沈阳某医院病理切片检查結果为:“表皮增生,上皮索延长,有处伸到真皮深处。真皮充血水肿,其中有大量嗜中性細胞及大单核细胞浸潤,并有較多血管。”诊断为坏疽  相似文献   

19.
赵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84-2385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9岁,因“双下肢阵发性灼痛2年”入院.症见:间断发作下肢皮肤灼热疼痛,疼痛发作与室温升高有关,肢体喜冷,冬日也喜裸露下肢,每晚需用电扇吹足心方能入睡.皮肤敏感,衣物摩擦即疼痛剧烈,体温正常,无发热寒战,无明显间歇跛行及夜间静息痛,二便正常,无烦渴.查体:双小腿弥漫充血,下肢体毛减少,甲板增厚,皮温略降低,股动脉、腘动脉搏动正常,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减弱.  相似文献   

20.
祛腐生肌法治疗褥疮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天津中医药》2003,20(4):18-18
褥疮是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 ,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皮肤缺损。多发生于昏迷或重病长期卧床的病人 ,对本病的治疗及护理都有较大难度 ,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甚至可成为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笔者自1996年以来 ,根据中医“祛腐生肌”的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生肌象皮膏"为主 ,治疗75例褥疮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75例中 ,男47例 ,女28例 ,年龄最大83岁 ,最小46岁 ,其中Ⅰ期、Ⅱ期、Ⅲ期褥疮各38例、25例、12例。最大面积(13×10)cm2,最小面积(1.5×1.5)cm2,发生褥疮时间最长85d,最短10d。2药物组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