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Tween-80)、泊洛沙姆188(P188)、聚乙二醇400(PEG 400)对清开灵注射液(QKL)八混液中间体中3种难溶性成分黄芩苷(BCL)、胆酸(CA)、猪去氧胆酸(HA)的增溶效果。方法:根据BCL在水、缓冲液、QKL 3类溶剂中及CA、HA在QKL中的溶解情况,分别在3类溶剂中加入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采用HPLC法测定难溶性成分的含量,以绝对增溶度(ΔS)和相对增溶率(RS)为评价指标来考察增溶效果。结果:Tween-80、PEG400、P188 3种增溶剂对水中的BCL均有一定增溶作用,其溶解度随增溶剂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大。Tween-80、P188、PEG 400浓度均为1.0%时,其RS分别为1.22、0.38、0.72,在水中对BCL的增溶能力大小排序Tween-80PEG 400P188;BCL在一定p H值的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大幅提高,Tween-80对BCL的增溶效果更佳,相比在水溶液中其ΔS大为增加,而RS却较在水中大为降低(RS0.2);在QKL八混液(指含有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栀子、板蓝根、金银花8种中药成分的清开灵注射液半成品)中间体中,相对于p H的影响,增溶剂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弱;Tween-80对CA、HA的RS高于BCL。结论:3种增溶剂对3类难溶性成分在不同的溶剂中均具有增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增溶作用逐步提高;3种增溶剂对QKL八混液中间体中难溶性成分的增溶能力不尽一致,在选择增溶剂时应进行优化,且因p H对部分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在增溶时注意调节适宜的p H;增溶剂对难溶性成分的增溶效能与该成分的log P值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Tween-80)、泊洛沙姆188(P188)、聚乙二醇400(PEG 400)对清开灵注射液(QKL)八混液中间体中3种难溶性成分黄芩苷(BCL)、胆酸(CA)、猪去氧胆酸(HA)的增溶效果。方法:根据BCL在水、缓冲液、QKL 3类溶剂中及CA、HA在QKL中的溶解情况,分别在3类溶剂中加入3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采用HPLC法测定难溶性成分的含量,以绝对增溶度(ΔS)和相对增溶率(RS)为评价指标来考察增溶效果。结果:Tween-80、PEG400、P188 3种增溶剂对水中的BCL均有一定增溶作用,其溶解度随增溶剂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大。Tween-80、P188、PEG 400浓度均为1.0%时,其RS分别为1.22、0.38、0.72,在水中对BCL的增溶能力大小排序Tween-80>PEG 400>P188;BCL在一定pH值的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大幅提高,Tween-80对BCL的增溶效果更佳,相比在水溶液中其ΔS大为增加,而RS却较在水中大为降低(RS<0.2);在QKL八混液(指含有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栀子、板蓝根、金银花8种中药成分的清开灵注射液半成品)中间体中,相对于pH的影响,增溶剂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弱;Tween-80对CA、HA的RS高于BCL。结论:3种增溶剂对3类难溶性成分在不同的溶剂中均具有增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增溶作用逐步提高;3种增溶剂对QKL八混液中间体中难溶性成分的增溶能力不尽一致,在选择增溶剂时应进行优化,且因pH对部分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在增溶时注意调节适宜的pH;增溶剂对难溶性成分的增溶效能与该成分的logP值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肠道中胆酸盐及脂类对难溶性药物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方法:测定蒿甲醚在不同p H磷酸盐缓冲液、胆酸盐溶液及胆酸盐/脂类混合胶束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考察的肠道中胆酸盐包括牛磺胆酸盐(TC),牛磺脱氧胆酸盐(TDC),牛磺鹅脱氧胆酸盐(TCDC),甘氨胆酸盐(GC),甘氨脱氧胆酸盐(GDC)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外源性脂肪的水解产物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用于评价食物中脂肪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结果:p H对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 H 2~12)中的溶解度96.0~109.6 mg·L~(-1)。混合胆酸盐能明显增溶蒿甲醚,当胆酸盐达到生理浓度(15 mmol·L~(-1))时,蒿甲醚的溶解度增加了近4倍。各单一胆酸盐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不尽相同,其中TC和GC的增溶作用较小,而TDC,TCDC,GDC与GCDC增溶作用均较强。加入外源性脂类(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能进一步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结论:蒿甲醚在进食状态下的溶解度更高。肠道中的胆酸盐与外源性脂类均能显著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清开灵注射液生产中通过调节pH值、活性炭处理、冷藏及灭菌工艺对3种增溶性辅料增溶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吐温80、聚乙二醇400和泊洛沙姆188共3种增溶性辅料对清开灵注射液八混液进行增溶,并经上述各工艺环节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艺前后黄芩苷、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确定增溶后难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清开灵注射液原工艺pH范围(7.2~7.5)内,增溶后难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均很小;活性炭处理步骤导致难溶性成分的损失,与空白相比,增溶后胆酸及猪去氧胆酸含量的损失率均显著降低;经冷藏处理,增溶后难溶性成分的损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灭菌步骤中,黄芩苷经泊洛沙姆188增溶后、胆酸经聚乙二醇400增溶后.损失率有所降低,猪去氧胆酸经3种增溶性辅料增溶后损失率均有所降低.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制备工艺不影响增溶性辅料的增溶作用,增溶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各工艺步骤中难溶性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清开灵注射液生产中通过调节pH值、活性炭处理、冷藏及灭菌工艺对3种增溶性辅料增溶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吐温80、聚乙二醇400和泊洛沙姆188共3种增溶性辅料对清开灵注射液八混液进行增溶,并经上述各工艺环节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艺前后黄芩苷、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确定增溶后难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清开灵注射液原工艺pH范围(7.2~7.5)内,增溶后难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均很小;活性炭处理步骤导致难溶性成分的损失,与空白相比,增溶后胆酸及猪去氧胆酸含量的损失率均显著降低;经冷藏处理,增溶后难溶性成分的损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灭菌步骤中,黄芩苷经泊洛沙姆188增溶后、胆酸经聚乙二醇400增溶后,损失率有所降低,猪去氧胆酸经3种增溶性辅料增溶后损失率均有所降低。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制备工艺不影响增溶性辅料的增溶作用,增溶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各工艺步骤中难溶性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注射液中三种胆酸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曹进  徐燕  王义明  罗国安 《中成药》2003,25(9):705-70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3种胆酸(牛胆酸,猪去氧胆酸和去氧胆酸)含量的2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和HPLC-ELSD),并与原有的测定总胆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取紫外与蒸发光散射2种检测方式;结果:同时测定了清开灵注射液中的3种胆酸物质,方法回收率HPLC/ELSD为100%,HPLC/UV为97%,均高于原有的紫外方法(95%~96%);结论:HPPLC/ELSD测定清开灵中胆酸成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5,(7)
目的测定清肺消痤凝胶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和不同p 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其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沉淀法测定提取物的溶解度,以指标成分法测定大黄酚、黄芩苷和小檗碱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时提取物在丙酮和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PBS缓冲体系中的溶解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大黄酚、黄芩苷和小檗碱在PBS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均随p H的增大而增大;大黄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在p H 5.12时达到最大,黄芩苷和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随p H增大而减小。结论清肺消痤凝胶提取物在中等极性的溶剂中溶解性较好,p H对于提取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可通过调节p H来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布渣叶固形物质量、总黄酮提取物的溶解度,研究温度、湿度、强光照射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总黄酮、牡荆苷、异牡荆苷、水仙苷为指标,采用摇瓶法测定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在水、0.1 mol·L-1盐酸溶液和p H 6.8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表观溶解度与平衡溶解度,并考察光照、温度、湿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表观溶解度及总黄酮的平衡溶解度在0.1 mol·L-1、盐酸溶液水和p H 6.8 PBS中均属于略溶;以牡荆苷、异牡荆苷为指标,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在0.1 mol·L-1盐酸溶液、水和p H 6.8 PBS中平衡溶解度均为几乎不溶;以水仙苷为指标,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在0.1 mol·L-1盐酸溶液、水和p H 6.8 PBS中平衡溶解度均为极微溶解。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光照、高温、高湿条件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含量几乎无影响。结论:随着介质的p H增大,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的溶解度减小。在高湿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4个指标成分均较为稳定。研究结果为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剂型设计以及其他药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黛脂溶性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制备及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云  陈钧  陆琪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56-2758
目的考察共研磨技术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能力。方法分别利用共研磨技术和共沉淀法制备青黛脂溶性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并以靛玉红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其表观溶解度。结果共研磨技术和共沉淀法有效提高了靛玉红的表观溶解度,不同载体研究表明共研物中亲水载体的羟基对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共研磨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难溶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秋水仙碱在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不同p H水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为该成分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秋水仙碱在正辛醇-水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不同p H水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色谱条件为C_(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秋水仙碱在水及p H为1.2,2.0,4.0,6.8,7.4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2.99,14.77,15.32,23.99,12.28,12.36 g·L~(-1),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4.05,6.62,6.31,5.34,8.88,7.13。结论:秋水仙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和平衡溶解度均与p H无相关性,秋水仙碱属于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可能存在除油水分配系数以外的因素限制秋水仙碱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