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伴发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06年至2009年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的163例脑瘫患儿,详细采集其围生期高危因素,同时进行屈光、视敏度、眼位、眼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定其视觉发育状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版软件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163例脑瘫患儿中,眼科检查结果异常61 例,异常率37.4%。其中39例患儿(23.9%)存在屈光参差,包括远视、近视和/或散光;50例患儿存在斜视(30.7%);眼球运动异常26例(16.0%),包括眼球震颤、固视困难和不自主眼球运动等;眼底异常13例(8.0%);37例患儿能配合视敏度检查,视敏度低下者19例(51.4%)。头颅磁共振结果显示以枕叶皮质受损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伴发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高危因素。 结论视觉障碍是脑瘫患儿的常见合并症,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视觉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可见视敏度降低、屈光参差、斜视、视野缺陷、立体视觉障碍、眼底结构异常、眼球震颤等。其中约3/4的脑瘫患者视敏度降低,斜视的发生率为39%~50%,眼球震颤为9.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低出生体重等为脑瘫患者视觉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患儿的视觉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香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77-478
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于出生前或围产期未成熟脑受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常伴有其他损伤,如智力低下、癫痫、视听觉障碍等。其中视觉障碍是脑瘫常见而重要的合并损伤.对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发育及以后的认知有不良的影响。重视视觉损伤并进行视功能正确的评价,将其作为康复计划的一部分.积极促进视功能恢复和改善,对脑瘫患儿的全面康复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有关脑瘫患儿的视觉障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是儿童功能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visual motor integration,VMI)能力进行调查,并分析与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VP)、运动协调性(motor coordination,MC)的相关性,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诊的36例SCP儿童纳入研究,由2名治疗师分别对儿童进行Berry VMI测试(共有3个分测验),将原始分均值转换成标准分后与常模进行对比,选取3个分测验的标准分以分析SCP儿童发育水平,并对比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最后分析3个分测验标准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常模相比,SCP儿童3个分测验的标准分均显著落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SCP中男童与女童的3个分测验的标准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学龄前期SCP儿童相比,学龄期患儿视觉运动整合和运动协调性分测验的原始分显著增加,视知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学龄期SCP儿童3个分测验的标准分与学龄前期相比是显著下降的(P<0.05)。V... 相似文献
5.
视觉功能障碍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有些病例可继发于眼科学异常,如继发于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等,但更多的患儿是由于其中枢性视觉通路损伤所引起。各种各样的视觉功能异常阻碍了患儿姿势控制、认知及精细技能的发展,对其日常生活与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汇总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拟对脑瘫患儿合并视觉功能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等问题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斜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斜视的新方法。方法 观察8个月-3岁CP患儿斜视85例115眼,治疗前后经眼科检查。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平均随访1年。结果 功能治愈13%,不完全性功能治愈72.2%,无效14.8%,总有效率85.2%。婴儿组(8-18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幼儿组(19个月-3岁)(P<0.005)。结论 感觉统合治疗对CP患儿的斜视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视觉障碍是脑性瘫痪(脑瘫)常见的合并损伤。Pharoah等报告严重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是8.9%,可因眼部病变引起,更多为脑损伤所致121。本文分析13例合并严重视觉障碍的脑瘫患儿的临床特征、视功能及神经发育改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斜视的新方法。方法观察8个月~3岁CP患儿斜视85例115眼,治疗前后经眼科检查。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平均随访1年。结果功能治愈13%,不完全性功能治愈72.2%,无效14.8%,总有效率85.2%。婴儿组(8~18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幼儿组(19个月~3岁)(P<0.005)。结论感觉统合治疗对CP患儿的斜视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智力障碍是小儿脑性瘫痪(cereloral palsy,CP)的常见症状。有报道,CP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的比例达74.5%,重度CP患儿合并智力障碍者更高达90%。CP患儿合并智力障碍表现为学习能力低下,应知应会的能力绝对落后于同龄儿。智力障碍能导致其他各项能力减低并进而影响小儿总体发育水平。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促进患儿智力的发育。提高小儿CP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障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患有脑性瘫痪的儿童常常伴随有语言障碍。主要有发声障碍、共鸣和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语言治疗需要早期治疗,也需要进行合作小组的集体治疗,这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治疗要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为改善环境、交流训练、咀嚼、吸吮、咽下训练以及字训练等,脑性瘫痪儿的语言治疗及预后要依据所伴随的障碍的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1.
推拿养肝柔筋法对脑瘫患儿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推拿养肝柔筋法治疗脑瘫患儿斜视的疗效。方法 60例伴有斜视的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 (3 0例 )和对照组(3 0例 ) ,前者采用推拿养肝柔筋法治疗 ,后者不做治疗 ,同时 ,3 0例非脑瘫斜视患儿作为观察组 ,治疗手法同治疗组 ,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 6例、好转 16例、无效 8例 ;对照组 :临床痊愈 1例、好转 2例、无效 2 7例 ;非脑瘫观察组痊愈 1例、好转 10例、无效19例 ;脑瘫治疗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非脑瘫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养肝柔筋法对脑瘫斜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爱丁堡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Edinburgh visual gait score, EVGS)的信度,并与三维步态分析进行比较,评价其有效性;同时分析EVGS各项内部以及与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的相关性,为EVGS在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2019年至2021年所有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三维步态分析实验室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的727例痉挛型CP儿童中随机抽取20例CP,分别由4名不同经验背景的评估者采用EVGS对20例CP的步行视频进行评估,并在间隔1个月后再次评估同一视频。采用同类相关系数分析(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检验4名评估者的间信度,以及同一评估者的重测信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EVGS总分及各项与三维步态分析数据和GMF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评估者间第一次评估ICC值为0.947(P<0.001),第二次评估ICC值为0.952(P<0.001),两次评定结果均显示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组视频采用EVGS的一致性结果较好。各评估者前后两次重测结果显示ICC系数均≥0.75(P<0.0010),表明间隔1个月,同一评估者前后两次评估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VGS与三维步态分析结果为中等相关,在校学生评估的总分与校标相关性最大。EVGS与GMFCS等级具有相关性。EVGS各项内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足、骨盆及躯干控制的评估分项对EVGS评估整体步态的结果具有影响。结论:EVGS量表的评估者间信度以及同一评估者重测信度均具有较高可信性,未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背景下的评估者使用EVGS同样可以达到较高信效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VGS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仍存在不足,EVGS评估结果与CP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水平具有相关性,在设备有限情况下,EVGS可以作为步态分析的替补工具,是目前较为可靠的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脑瘫患儿弱视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145 例脑瘫患儿进行视力、眼位、眼底、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流图进行检查。结果:斜视26 例(18%),为共同性斜视,内斜14 例,外斜12 例。弱视检出率为50% (73/145),双眼弱视54 例,单眼弱视19 例,轻度弱视73 眼(57%),中度弱视55 眼(43%),重度弱视9眼(7%) 。127 只弱视眼中屈光不正123 眼(97%)。VEP异常72 眼,P100 潜伏期延长。F- FRG异常35 眼,b 波幅降低。结论:及早验光、矫正屈光不正是小儿脑瘫弱视防治的关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上田正法的应用,探讨及评价治疗脑性瘫痪(CP)儿童的新方法。方法对22例8个月~10.8岁的CP儿作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量化评价,并以同期年龄相对应的15例CP儿应用Vojta等法治疗作对照(包括单用上田正法11例,单用Vojta等法4例,自身对照11例,即先用Vojta法后用上田正法)。结果上田正法治疗后运动功能发育评价较治疗前增加10分,Vojta等法治疗后增加8分/月(P>0.05)。对重度,极重度CP儿两种方法分别增加11分/月,7分/月(P<0.05)。结论上田正法亦是治疗小儿CP的有效方法,且优于Vojta等法,尤其是对以前Vojta等法较棘手的重度CP儿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脑瘫患儿气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气质特征。方法采用修订的Carey儿童气质问卷中文电子软件版 ,对 3 64例 4个月— 7岁脑瘫患儿进行气质分析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独走和未独走患儿气质特征。结果脑瘫患儿有明显消极气质 ,表现为活动性低、注意力欠集中、坚持性差、情绪本质消极等 ;痉挛型双瘫和徐动型患儿趋避性有明显区别 ;不同智力水平脑瘫患儿未见气质差异 ;不能独走患儿的消极气质明显。结论脑瘫患儿有明显的消极气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归纳了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瘫儿童康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引导式教育的基本内涵,适应范围与评价特点,指出了几种开展模式在脑瘫领域中的建立、应用与效果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式教育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脑瘫儿童功能独立检查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检查法(WeeFIM)对30例脑瘫(cerebralpasly,CP)儿童进行测量,并与儿童适应行为量表(CABS)比较,探讨儿童功能独立检查在CP儿童残疾组类使用的有效性,统计结果显示30例CP儿童的WeeFIM总分和适应证商数(ADQ)基本呈正态分析,WeeFIM总分,分组及各维度与ADQ之间的总体相关系数为0.7951与CABS独立功能因子,CABS认知功能因子,CABS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物理疗法( P T) 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274 例脑瘫患儿分组治疗。第1 组单纯药物组,第2 组药物、头针、穴位注射组,第3 组综合康复组。疗效评价分4 等:正常化、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总有效率,第1 组62 .9 % ,第2 组91 .1 % ,第3 组92.6% 。第1 组与第2 组总有效率之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 。第2 组与第3 组总有效率之比无显著差异( P> 0 .01) ,但第2 组与第3 组的正常化与显效率之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1) ,即第3 组的治疗质量明显优于第2 组。结论:以 P T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较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轻、中型痉挛型脑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