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民  朱春梅  王小云 《中国药房》2006,17(9):698-69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放置6h内不同时间的药物含量,并观察溶液的色泽及测定其pH值。结果:配伍液在常温下各时刻药物含量、pH值和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可在配伍后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两药配伍习惯,将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20℃密闭放置0、0.5、1、2、4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并在波长273nm、320nm、359.5nm处,应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结果在0~4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考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6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在配伍后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内不同时间的药物含量,观察溶液的色泽并测定其pH值. 结果 配伍液在室温下6 h内各时刻药物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室温下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注射用炎琥宁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6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两药配伍习惯,将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20℃密闭放置0、0.5、1、2、4 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并在波长273 nm、320 nm、359.5 nm处,应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在0~4 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观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观察和检测两药配伍液在8 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匹胺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结果 8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匹胺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96.5%。结论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匹胺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1)℃条件下,观察并测定6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地嗪钠与甲硝唑磷酸二钠的含量并考察有无新物质生成。结果:2药配伍后6h内外观、pH、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在室温下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2种输液(葡萄糖和木糖醇)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下,模拟临床用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头孢匹胺钠与葡萄糖、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24h内的质量浓度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8h内配伍液无外观变化,pH值及头孢匹胺钠的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下,配伍后8h内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2种输液(葡萄糖和木糖醇)均可配伍。  相似文献   

9.
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腾  余锦芬 《中国药师》2006,9(9):832-833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使用剂量,在250 ml的木糖醇注射液中加入2.0 g头孢匹胺钠,室温下(25℃)观察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0-6 h内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头孢匹胺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室温条件下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0.
谭蓉  胡晓波  饶丹 《抗感染药学》2009,6(3):185-188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钠(0.915∶1)同溶于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制得待测溶液,并按相同条件制得含甲硝唑磷酸二钠及头孢匹胺钠的对照溶液,20℃密闭放置0~4h,分别对其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查。在波长273,320,367nm处用紫外分光光计分别测定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的质量浓度,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0,0.5,1.0,2.0,3.0,4h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化,甲硝唑磷酸二钠与头孢匹胺钠回收率分别为99.72%,99.47%,100.06%,99.35%,100.21%,99.84%和100.13%,99.18%,100.19%,99.98%,99.41%,99.09%,对照溶液中所含甲硝唑磷酸二钠及头孢匹胺钠回收率值与配伍溶液中所含二药回收率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与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于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可配伍。  相似文献   

11.
马一平  王欣 《安徽医药》2013,17(3):508-510
目的考察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对配伍后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指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呋塞米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配液pH值超过甘露醇注射液药典规定限度(4.5~6.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与甘露醇配液在低于室温情况下易出现结晶;其他考察项目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临床中,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合用可采取与甘露醇注射液交替使用,不仅从理化性质还是临床疗效上均有意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应严格控制配液与输注时的环境温度,最好临用前现配或入壶使用。在地塞米松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项目中未发现明显变化,配液后摇匀仔细观察,在未出现结晶的情况下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优化我院手外科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方法通过对我院手外科显微外科术后的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的方案,对新给药方式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微外科术后罂粟碱注射液使用微量泵入的给药方式相比于肌肉注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使药物发挥了更好的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黄连、清开灵、穿琥宁3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6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成分及制剂杂质、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于用药30min之内,占总例数的82.74%;死亡9例,占总例数的5.52%。结论:临床应重视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良好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四个方面,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DP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分别与奥硝唑、维生素B6、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后的稳定性。方法:观察上述混合溶液的外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pH值测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用HPLC法测定上述混合液的含量。结果:奥美拉唑钠在酸性环境(pH〈6.0)中不稳定,与pH值较低的上述4种注射液混合后,产生棕色至灰褐色沉淀,含量下降。结论:奥美拉唑钠输液时禁止与奥硝唑、维生素B6、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等pH值较低的注射液混合。联合应用时,应分开输液途径或两种输液间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相似文献   

16.
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6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并观察各组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丹参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组以及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77.27%和95.45%,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对心绞痛患者疼痛的影响以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以及黄芪注射液单用。讨论:丹参黄芪注射液合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者单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绝经后妇女摘取宫内节育器。方法将164例绝经后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取环成功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镇痛效果、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减少绝经后妇女取环并发症和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25℃、37℃)下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用药量的奥硝唑注射液加到临床用药量的木糖醇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pH值、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在25℃与37℃条件下放置8h内,两种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的外观、pH值、奥硝唑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可以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军  王静  雒琪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5):382-383
目的 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在羟乙基淀粉 2 0氯化钠注射液和右旋糖酐 40葡萄注射液 2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分别加入 2种输液中配成浓度均为 1mg·ml- 1 的混合液 ,放置于不同温度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两药的浓度 ,检查混合液的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 二者混合液放置 4h内溶液均澄明 ,pH值、含量无明显变化 ,羟乙基淀粉 2 0氯化钠注射液所含微粒数符合标准要求 ,右旋糖酐 4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超标。结论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在 2种输液中配伍 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中枢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麝香组(治疗组)63例,清开灵组(对照组)41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3.1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和达最大效应时间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从证效关系分析,复方麝香注射液对痰热内闭型的疗效优于痰浊内盛型(P〈0.025);同时提示复方麝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具有醒脑止痉、清热凉血、行气活血和解毒止痛等功效,是防治意识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