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期旋转运动。方法 将42例MM(LVEF ≥ 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4)及室壁增厚组(n=28),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 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室壁厚度正常组和室壁增厚组心内膜下心肌、心肌整体旋转角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在心尖水平,室壁增厚组心内膜下心肌、心肌整体旋转角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室壁厚度正常组心内膜下心肌、心肌整体旋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左心室扭转角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3组间左心室心外膜下旋转角度在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常规心脏超声出现特征性改变之前,左心室心肌旋转功能已受损,且以心内膜下心肌为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及舒张做功效能(MSP/MDP)。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患者50例(CSF组)和一般临床情况与之匹配的无CSF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STE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计算左心室MSP和MDP,比较2组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CSF组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及舒张早期应变率、MSP和MDP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 0.05)。CSF组冠状动脉平均血流帧数(TFC)与MDP呈负相关(r=-0.23,P=0.04);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与MDP呈负相关(r=-0.31,P=0.03)。不同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与对照组左心室MDP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受累2支、3支者MDP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结论 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平均TFC越大,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越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越明显。利用左心室心肌做功效能可全面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单纯性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将16只健康雄性大鼠以普通饮食(NF组,n=6)和高脂饮食(HFD组,n=10)喂养12周,之后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大鼠左心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及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F组相比,HFD组大鼠体质量、腹围、腹部脂肪含量、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P均< 0.05);左心室前间隔径向应变率及前间隔、前壁径向应变减低(P均< 0.05),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侧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减低(P均< 0.01)。HFD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脂肪空泡,心肌胶原纤维沉积和肥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L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肥胖大鼠早期心脏结构无明显改变时,已存在不同程度左心室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对43例CSF患者(CSF组)及35例一般资料匹配患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比较2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F组左心室GLS比对照组减低(P<0.05),2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CS、GRS及Pt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F患者GLS与冠状动脉平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mTFC)呈正相关(r=0.34,P<0.05),且GLS预测CSF的截点值为-18.71%,敏感度81.00%,特异度50.00%。结论 二维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估CS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患者(AMI组),结合心电图、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A组,n=26)和非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B组,n=26)。另选取2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TI技术进行评价,比较左、右心室心肌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组右心室纵向峰值应变(RV-L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LV-LS)、室间隔纵向峰值应变(Sep-L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P均<0.05),WMSI增大(P<0.05);与A组比较,B组RV-LS、RVFAC、LV-LS、Sep-LS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增大(P<0.05)。RV-LS与LV-LS、Sep-LS和LVEF均呈正相关(r=0.48、0.55、0.39,P均<0.05)。结论 非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主要受室间隔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病例组:收集85例MS患者(病例组),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HDMS组,n=27)、高血压无糖尿病亚组(HMS组,n=29)、糖尿病无高血压亚组(DMS,n=29);正常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采用2D-STI测量左侧颈总动脉(LCCA)管壁圆周方向上整体及节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AS),采用E-Tracking技术测量颈动脉僵硬度系数(β),顺应性(AC)等参数。常规测量左心室结构、功能相关参数。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中各亚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均增高(P均<0.05),E峰及E/A比值减低(P均<0.05);②MS患者LCCA的β值较正常组增高,AC减低(P<0.05);③病例组中各亚组整体CAS及5~7点、7~9点方向的CAS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整体CAS与β值(r=-0.469,P<0.01)、年龄(r=-0.413,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r=0.419,P<0.01);④重复性测量显示CAS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07%、5.40%。结论 MS患者早期出现颈动脉僵硬度增高,收缩期圆周应变减低,以动脉远侧壁为甚,且随病程进展,应变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优化实时并行采集技术(TPAT)心脏电影成像序列评价心律失常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33例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组)和48例心律正常者(心律正常组)分别行传统心脏电影[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和优化TPAT实时电影序列成像;比较两个序列测量两组左心室心肌厚度、心功能、心肌应变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心律失常组中,两个序列测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室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的峰值和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律正常组中,两序列左心室各节段室壁厚度和应变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个序列所测两组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律失常组中,优化TPAT序列的图像质量优于bSSFP序列(P < 0.05)。结论 优化TPAT序列可提高心律失常患者心脏MR电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能力。方法 对CP 患者40例(CP组)及4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检查,并存储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 STI)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各个切面的总体纵向峰值应变,计算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结果 CP组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总体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有心包覆盖的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CP患者心脏纵向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较射血分数更早检出心肌损伤,为评估CP患者心功能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探讨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面积追踪特征,并探讨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将153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18~45岁,n=54)、中年组(年龄46~64岁,n=51)和老年组(年龄≥65岁,n=48),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一般资料,然后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动态二维图像,获得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存储图像并应用3DT分析软件在线分析。结果 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和整体面积追踪明显减低(P均<0.05);青年组与中年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年组整体面积追踪低于青年组(P<0.05)。左心室16节段分析示青年组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和峰值面积追踪从二尖瓣至心尖水平逐渐减低,圆周峰值应变逐渐增大;中年组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及峰值面积追踪均从二尖瓣至心尖水平逐渐减低;老年组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及峰值面积追踪在乳头肌水平最小,而在二尖瓣水平最大。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面积追踪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结果提示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对照组(n=30)、单支病变组(n=34)、多支病变组(n=45)。应用RT3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比较各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分析不同应变参数间及其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LS、GCS、GAS、GRS逐渐减低,单支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P均<0.05),GAS组间差异较显著。GLS、GCS、GAS与GRS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848、-0.906,GAS与GRS相关关系更为密切;GLS、GCS、GAS、GRS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0.657、-0.717、0.672,GAS与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 RT3D-STI技术参数能够定量评价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应变,测量准确性及可重复性高,新参数GA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左心室应变。方法 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比较两组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应变。结果 DM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应变(G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均低于对照组(t=2.18、3.27、2.05、3.76,P均<0.05)。DM组左心室前壁及侧壁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及侧壁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M组基底段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对照组基底段环向、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以评价2型DM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 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RBBBa组,16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b组,13例)者]及对照组25例无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径向应变、周向应变以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计算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 除CLBBBa组心尖水平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外,CLBBB患者径向应变、旋转角度及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LBBB患者径向应变、周向应变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大于CRBBB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LBBB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收缩不同步现象,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患者心肌存在径向应变上收缩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定量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SH)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33例未经治疗SH患者(SH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实验室检查、常规超声及3D-STI检查,获取实验室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左心室常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整体和17节段纵向、径向和面积峰值应变,比较2组差异。结果 SH组与对照组间TSH、T4和F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IVST、LVEDD、LVEDS、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组与对照组间左心室中间段下侧壁、心尖段下壁的面积峰值应变,心尖段下壁及心尖帽的径向峰值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H组心脏整体及其余各节段各峰值应变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SH患者左心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与TSH呈正相关(r=0.82,P<0.01),与FT4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 3D-STI技术可早期定量评价S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SH患者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值呈弥漫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评价心肌做功(MW)参数与常规舒张收缩功能、左心室应变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3例HCM患者(HCM组)与4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参数和MW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诊断HCM的效能。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常规超声参数、应变参数与MW参数间的相关性,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MW独立相关的参数。结果 HCM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房前后径(LAD)、容积指数(LAVI)、A峰流速、E/A、E/e''、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圆周应变(CS-Endo)、左心室整体扭转应变(Twist)、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及整体无效功(GW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舒张早期二尖瓣环侧壁(Lateral e'')、室间隔运动速度(Septal e'')、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中层心肌(CS-Mid)、心外膜下心肌圆周应变(CS-Epi)、左心室整体纵向及分层应变、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MW指标、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PSD诊断HCM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对照组MW参数与传统收缩舒张功能参数、LVGLS及PSD多呈中度相关,且具有独立相关性(P均<0.05);HCM组不同方向整体和分层应变、PSD及A峰流速均多与MW参数呈低度及以上相关,且具有独立相关性(P均<0.05)。结论 超声PSL技术可无创评估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MW参数与常规舒张收缩功能、左心室应变参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MR特征追踪技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应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MR特征追踪技术(CMR-FT)定量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HCM患者60例(HCM组)及健康志愿者10名(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心脏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心室短轴、二腔心、四腔心层面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FIESTA)和延迟增强扫描(LGE)。HCM组按有无强化分为无强化亚组和有强化亚组。采用CMR-FT后处理软件测定心肌整体的径向应变峰值(GPSR)、环向应变峰值(GPSC)、纵向应变峰值(GPSL)以及心室不同部位(心尖部、心室中部和基底部)的径向、环向和纵向应变峰值(PSR、PSC和PSL)。结果 有强化亚组、无强化亚组和对照组的GPSR、GPSC和GPS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呈增高趋势。除心尖部PSL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有强化亚组、无强化亚组和对照组的PSR、PSC和PS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心脏各部位均呈上升趋势。LVEF、SV与GPSR、GPSC、GPSL均呈正相关(P均<0.05)。GPSR、GPSC、GPSL诊断HC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2、0.77(P均<0.05),其中GPS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CMR-FT技术能够早期敏感地发现HCM的心肌应变功能障碍,且纵向应变受损早于或重于环向应变及径向应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检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心肌整体及各节段峰值应变, 评估HCM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收集43例HCM患者(病例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病例组分为室间隔肥厚型HCM(sHCM)亚组(22例)、心尖肥厚型HCM(aHCM)亚组(8例)和混合型HCM(mHCM)亚组(13例), 对所有受检者进行3D-STI检测, 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LS)、圆周峰值应变(GPCS)、面积峰值应变(GPAS)、径向峰值应变(GPRS)及各节段峰值应变, 比较组间上述参数差异。结果 病例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3D-STI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心肌GPLS、GPAS和GPRS均明显减低(P均 <0.01), GPCS无明显变化;心肌应变减低sHCM亚组主要集中于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 aHCM亚组主要集中于心尖段, mHCM亚组主要集中于中间段及心尖段。结论 HCM患者左心室常规收缩功能参数可正常, 左心室心肌三维纵向应变、面积应变、径向应变减低, 可通过3D-STI进行检测, 不同类型HCM患者应变减低节段分布与肥厚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二维应变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收集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左心室正常构型(LVN)亚组33例,左心室重构(LVR)亚组36例,另外选取同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测量长轴方向左心室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LPSS)和圆周方向左心室整体收缩峰值应变(GCPSS),分析GLPSS、GCPS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VN亚组及LVR亚组GLPSS均减低(P均<0.05),且LVR亚组低于LVN亚组(P<0.05)。LVN亚组GCPSS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R亚组GCPSS较LVN亚组及对照组均减低(P均<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GLPSS与LVMI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客观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估131I治疗前出现急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纳入52例DTC 131I治疗前急性甲减患者为甲减组,以5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PS)和纵向峰值应变达峰时间(TTPLS),比较组间超声参数差异。结果 甲减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PSD、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TTPLS均大于,而E峰、e’、GLS、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LP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SD可早期定量、准确评估131I治疗前急性甲减DTC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