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漏斗胸患者心电图变化与胸廓畸形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 年1月至2009 年4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0 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CT 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 例患者中心电图正常者26 例,有不同程度异常者34 例.其中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14 例,ST-T 波改变者8 例,呈左心房异常者3 例,具有两项及以上异常者9 例.随着胸廓畸形程度的增加,心脏受压旋转移位的程度逐渐加重,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心电图的改变同胸廓畸形的严重度和心脏受压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凹陷深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T 上反映的胸廓畸形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病例男,20岁。因“发热、咳嗽1周”入院。既往否认心脏病史、静脉吸毒史、侵入性心血管检查或治疗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律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化验检查:血常规:WBC:14.39×109 L-1,N:79.5%,L:14.0%,RBC:4.15×1012 L-1,HGB:107 g/L;CRP:182.00 mg/L;ESR:49 mm/h;PCT:1.38 ng/mL;凝血功能:PT:16.5 s,APTT:45.1 s,D-2聚体:2.20μg/mL。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动脉CTA示:双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影(图1),考虑双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腔内径在正常范围内,右室内探及多个实性团状等回声,团块间彼此粘连(图2),最大者约2.1 cm×1.7 cm,基底部宽,活动度大。超声诊断:考虑右室赘生物可能,不除外黏液瘤。心脏超声造影示:右室内团块4 min内始终未见造影剂充填(图3),考虑右室赘生物。双上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异常。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右室感染性心内膜炎并脓毒性肺栓塞。本例赘生物>2 cm,具有手术指征,入院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右室内大量白色黏稠状异物附着于心肌上,左肺动脉及右下肺动脉开口见同样异物阻塞。术后病理示:大片变性坏死组织,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及黏液样变,肉芽组织形成,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右室赘生物。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螺旋CT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栓塞(PE)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的PE患者20例,将超声心动图与CT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PE中,CT显示9例肺动脉一级分支内有血栓,11例肺动脉2级及以下分支出现血栓,超声仅发现肺动脉一级分支血栓1例.在超声检查中,11例单侧PE中有2例,9例双侧PE中有7例同时出现右心室(RV)和右心房(RA)增大、右心室与左心室比值(RV/LV)增加、肺动脉(PA)扩张、肺动脉收缩压(PASP)≥40 mmHg的征象;1例单侧PE和6例双侧PE出现"D"型征(P均<0.05).9例单支PE中有1例、11例多支PE中有8例同时出现RV和RA增大、RV/LV增加、PA扩张、PASP≥40 mmHg;单支PE无"D"型征,多支PE中7例出现"D"型征(P均<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左、右肺动脉内血栓的检出率低;双侧PE及多支PE超声心动图多出现急性右心压力负荷过重的表现,可提示PE;单支PE患者的右心功能可以轻度异常或正常,超声心动图难以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常肺静脉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层螺旋CT对比定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肺静脉及对4条肺静脉定位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同时行肺静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拟行心房颤动消融患者12例.进行CT三维图像后处理分析,观察4条肺静脉与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时对比分析CT三维图像后处理相关断层与超声心动图切面.结果 12例患者肺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均清晰显示,且无结构异常及解剖变异.右上肺静脉开口紧邻房间隔,近端与上腔静脉相邻.右下肺静脉相对于右上肺静脉稍远离房间隔,位于右侧.左上肺静脉紧邻左心耳.左下肺静脉相对于左上肺静脉远离左心耳,靠近胸降主动脉.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观在调整探头的基础上可以显示4条肺静脉.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4条肺静脉,参照邻近重要的解剖结构可以对4条肺静脉进行空间位置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者中扁平胸和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统计171例漏斗胸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正侧位胸片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统计扁平胸与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分析Haller指数、Cobb角、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与年龄的关系,Cobb角、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与Haller指数的关系。结果:171例漏斗胸患者中,青少年患者占22.8%,青春期患者占53.8%,成年患者占23.4%。脊柱侧弯中Cobb角>10°的患者占20.5%,脊柱侧弯程度与Haller指数无关,脊柱侧弯程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青春期及成人组脊柱侧弯较青少年组严重。扁平胸患者占17.0%,扁平胸程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Haller指数有一定相关性,Haller指数≥3.5的患者中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均高于Haller指数<3.5的两组。结论:漏斗胸患者的扁平胸和脊柱侧弯发病率较高,但相关性尚需进一步论证。在漏斗胸的诊疗中应增加扁平胸和脊柱侧弯的诊断,施加漏斗胸矫正术时应适当考虑与两者相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TTE联合双源CT观察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的价值及钙化斑块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TTE联合双源CT观察20例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是否存在钙化、管腔狭窄情况及钙化斑块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并测量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结果经TTE联合双源CT检查,20例患者均有主动脉根部钙化,其中10例患者因钙化斑块引起主动脉管腔狭窄。主动脉根部钙化斑块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CFVR为1.72±0.32,低于未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2.23±0.26,P<0.05)。结论 TTE联合双源CT能准确评价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联合64层螺旋CT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UCG)和多层螺旋CT(MSCT)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评估。方法对7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64层螺旋CT检查,前者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Teichholz校正公式法测量LVEF,后者经过心功能分析软件处理,根据Simpson公式自动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通过多层累积计算而得出LVEF。将两种检查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UCG与MSCT所测LVE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888,P<0.01),MSCT所测的LVEF稍低于UCG。根据Bland-Altman方法,UCG与MSCT测定LVEF的差值为-0.0549±0.0284,一致性范围为-0.1117~0.0019。结论MSCT与UCG测量LVEF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种检查对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ECG)联合增强CT对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4例APVC患者,术前均接受ECG检查,其中18例联合增强CT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34例APVC患者中,ECG正确诊断28例(28/34,82.35%),漏诊3例(3/34,8.82%),误诊3例(3/34,8.82%)。经ECG联合CT诊断的18例患者中,单独经ECG正确诊断15例(15/18,83.33%),无漏诊,误诊3例(3/18,16.67%);ECG联合CT正确诊断17例(17/18,94.44%),无漏诊0例,误诊1例(1/18,5.55%)。结论 ECG联合增强CT可准确诊断APV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包括左房黏液瘤7例,右房黏液瘤1例,右室黏液瘤1例,右房黏液肉瘤1例,心房纤维肉瘤1例,分析其胸片(正侧位或心脏常规片11例)、超声心动图(11例)、多层螺旋CT(2例)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及病理对照。结果胸部平片能观察房室增大及肺血改变9例,其中7例左房黏液瘤中6例均有不同程度肺淤血及左房右室增大,3例右心肿瘤均有肺血减少及右房右室增大,其中1例右房黏液肉瘤、1例右室黏液瘤并有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腔团块状回声11例,肿瘤腔内房室定位、附着处、腔内病灶大小正确11例,其中黏液瘤9例见瘤蒂,活动度大,2例恶性肿瘤活动度小,9例粘液瘤均符合病理诊断;多层螺旋CT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高于超声,1例左房黏液瘤显示心房内附着于房间隔的类椭圆密度不均肿块,1例右房黏液肉瘤可观察到肿瘤侵及右房后壁。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超声心动图、胸片、多层螺旋CT的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CT图像测量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肺密度,评估漏斗胸患儿肺通气恢复情况。方法选取NUSS术治疗漏斗胸的患儿98例,术前术后分别行胸部CT平扫,应用域值限定技术测量双肺肺密度,同时在胸骨压迫层面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各选取一兴趣区,测量术前术后肺密度值。定量对比术前术后各区域肺密度变化程度,评估NUSS手术后漏斗胸患儿肺通气恢复的程度。结果 NUSS手术后肺密度平均有所升高,全肺、左肺、右肺变化程度相近,但胸骨压迫层面左前肺肺密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NUSS手术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漏斗胸患儿肺通气情况。但是长期胸骨压迫可能对周围肺组织造成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结合去金属伪影算法(MRA)在儿童漏斗胸胸廓内支架固定术后成像中的价值。方法A组:20例漏斗胸胸廓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儿,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参数:80~140 kV,200 mA,ASIR-V:50%,最佳单能量加MAR重组,以10 keV为间隔重组40~140 keV图像。B组:20例同样治疗的患儿,常规胸部平扫,100 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10,ASIR-V:50%,计算支架两端伪影区与背部肌肉的CT差值(△CT)和CT伪影指数(AI),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两组病例读片并主观评分,评分标准1~5分,并对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A组40~60 keV单能量图像△CT值(711.34±27.23 HU,465.77±36.25 HU,415.50±34.64 HU)较B组(408.33±15.14 HU)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70~140 keV单能量图像△CT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0~140 keV图像的△CT值(41.47±6.21 HU,40.38±4.79 HU,40.37±3.65 HU,42.15±3.22 HU)明显降低,A组40~70 keV单能量图像AI值(274±20.61,169±10.91,104.77±17.61,85.48±10.86)较B组(56.02±6.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0~140 keV单能量图像AI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140 keV图像AI值(16.91±2.55,17.98±2.21,14.56±3.52,16.39±2.34,18.62±3.12)明显降低,A组DLP(90.22±6.31 mGy·cm)和ED(1.52±0.15 mSv)大于B组DLP(36.43±4.20 mGy·cm)和ED(0.62±0.34 mS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40 keV图像均大于4分;40~90 keV图像及B组图像小于4分,读片结论一致性良好。结论能谱扫描模式下的单能量图结合MAR算法可以有效去除漏斗胸胸廓内支架造成的伪影,但辐射剂量高于普通胸部平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漏斗胸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MSCT检查并诊断为漏斗胸患儿的CT资料,根据CT凹陷指数,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测量并比较三组患儿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胸骨凹陷角度、心脏旋转角度及Haller指数五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心脏旋转角与其它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28例均有不同程度胸骨凹陷,其中轻度凹陷14例,中度凹陷9例,重度凹陷5例;②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胸骨凹陷角度、心脏旋转角度及Haller指数五项指标在轻、中、重度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心脏旋转角度与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及Haller指数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36、0.873、0.881,均P〈0.01),与胸骨凹陷角度呈负相关(rs=-0.731,P〈0.01)。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漏斗胸的畸形程度及心脏受压旋转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临床经验。方法 22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之矫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板两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矫形板放置2年后取出。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5~10ml,平均8ml。术后气胸2例,皮下气肿4例,右侧固定片滑脱1例,矫形板轻度翻转1例。术后住院6~9d,平均7d。术后疗效评定优20例,良2例,差0例,优良率90.9%。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论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手术创伤小、无手术瘢痕、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术中注意掌握要点,未发生危险并发症,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评价房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成像技术评价房室间隔缺损(A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外科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确诊的28例AVSD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资料,并将MDCT和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AVSD患者中,部分型5例、过渡型1例,中间型1例,完全型21例(其中A亚型13例、B亚型1例、C亚型7例)。MDCT检查误诊3例(包括2例部分型和1例中间型患者);超声检查误诊8例(包括1例中间型、1例部分型和6例A亚型),其余检查结果与手术或造影结果保持一致。MDCT与超声检查在AVSD患者4种分型的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全型患者亚型的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是诊断AVSD的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当合并其他复杂心内外结构畸形时,与超声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对23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其中13例大于9岁的漏斗胸患者行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结果:术后3个月肺活量、肺总量、FEV1、FVC、MEF50.均较术前下降,其中肺活量、FEV1、FVC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均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但术后1年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21例,其中对称型10例,不对称型11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微创手术.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7±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3±10.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1.1)d,术后平均疼痛时问(6.9±4.0)d.优良率81.0%(17/21),其中对称型漏斗胸术后效果优良率为90.0%(9/10),不对称型为72.7%(8/11).结论 Nuss手术具有切口隐蔽、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型漏斗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者接受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治术(Nuss手术)后早期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7月,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治23例漏斗胸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行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测。结果:术前13例(57%)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术后3个月、1年复查心电图6例(26%)患者存在心律失常(P〈0.05),术后3个月、1年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1年心脏指数均较术前提高,其中术后3个月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漏斗胸矫治术可以矫正漏斗胸患儿胸部畸形,减轻患儿心律失常,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Nuss手术与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漏斗胸患儿,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采取微创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0%,与对照组(20.0%)较为相近。两组患儿随访术后1年内、1~3年、3年后的疗效满意度情况也较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Nuss手术与改良Ravitch手术对小儿漏斗胸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微创矫正Nuss手术疗效较改良Ravitch手术更具有优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