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卖鸭蛋为业.因"头痛1个月余,发热10余天"于2007年6月20日入院.既往无头痛、外伤史,否认毒物接触史.入院体检:体温37.5℃,血压153/99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呼吸20次/min,神志淡漠,精神萎靡.颈抵抗阳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侧巴氏征可疑阳性,Oppenheim征阳性,双侧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入院诊断:(1)中枢神经膜炎?(2)房颤.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性 ,5 0岁。因咳嗽 1个月 ,加重伴发热半个月入院。既往体健 ,无肺结核和肿瘤史。入院查体 :T 3 8.8℃ ,P 80次 /分 ,R 18次 /分 ,BP 12 0 /80mmHg ,神志清 ,双瞳孔等圆等大 ,颈软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干、湿性罗音 ,心、肝、脾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WBC 10 .6× 10 9/L ,N 0 .86,L 0 .14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胸片检查见右肺下叶团块影 ,疑为肺癌。胸部CT检查结果为右肺下叶结节灶 ,首先考虑为炎症。入院后经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呋肟治疗 2天后症状无好转 ,体温不降 ,并出现持续头痛且加重 ,伴恶心、呕吐。查体…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最常见的类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常见疾病。两者无论在临床上或脑脊液(CSF)常规、生化鉴别都比较困难,且常常相互误诊,两种脑膜炎同时在一个患者身上发病较为少见,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确诊为结脑合并隐脑患者。  相似文献   

15.
患男性,35岁,病历号1444。入院时间l998年元月13日。主诉:间断乏力、尿黄13个月,发烧、头晕、头痛2十月;加重伴意识障碍及抽搐5天而住院。现病史;患于1996年12月因乏力、屎黄在天津某医院诊为乙型肝炎活动期,曾予干扰素、胸腺肽等药物治疗;血清答丙转氯酶曾高选350单位,黄疸指数高达70;1997年11月15日无明显诱因高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7岁;因持续发热伴头痛20d入院。体温最高达39℃以上,有畏寒,无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行为异常等症状。在外院静脉滴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血吸虫病史30余年,肝硬化病史6年,无癫痫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7℃,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慢性病容,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有蜘蛛痣,巩膜黄染,颈软,无抵抗。右侧呼吸音减低,右肩胛线第8肋间以下叩诊呈浊音。心律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稍膨,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指,质中等,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3岁,因头痛伴呕吐月余而于1981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一个月前出现低烧、头痛、头晕。头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有时出现腰痛及眼眶痛,伴有恶心,非喷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次数及量不多,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38例隐脑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36例隐脑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初次脑脊液涂片确诊24例,经反复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4例。38例中有8例未用药,其中2例自动出院,其余6例均死亡。30例行抗真菌治疗,治愈11例,好转7例,转院治疗8例,未愈出院2例,死亡2例。其中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9例,6例治愈,3例好转。结论隐脑常易误诊、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我院收治一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因长期服强的松、硫唑嘌呤而并发隐球菌脑膜炎、肺炎、咽喉炎等,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男患,33岁,因发热、胸闷、腰痛、解酱油色尿,于1988年9月12日急诊入院。曾于1984年11月患者因头昏、心悸、气短、腰痛、解酱油色尿和皮肤黄染等首次住院诊治,当时检查Hb:30g/L,网织红细胞和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Coombs试验(+),骨髓红系显著增生,故确诊为“AIHA”,经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硫唑嘌呤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此后长期服强的松(40mg/日)和硫唑嘌呤(100mg/日)维持治疗,因患者自行加量或停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7岁,厨师。因颈痛1年,加重伴头痛,呕叶20 d,发热10 d于2005年10月11日“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收住我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min、血压120/90mmHg,神消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敏感、无视为模糊、颈阻(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80次/min、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