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瘢痕形态机制的发育生物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创面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和增生一直是烧伤治疗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瘢痕防治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 ,而在基础研究方面对于瘢痕的形成机制研究较多。据报道 ,有学者针对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证实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表现出强烈的增殖能力 ,认为这是瘢痕产生的原因[1] 。也有文献证实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大量分泌、沉积 ,其中成人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 ,由此认为胶原的异常分泌是瘢痕产生的原因[2 ] 。有学者研究了创面愈合过程中及瘢痕中各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  相似文献   

2.
李霞  张芮  王一兵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96-1597
增生性瘢痕(HS)是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和胶原过度聚积的结果.实验证实,外周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肽的介导在瘢痕的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主要的感觉神经肽之一,它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血管扩张、胶原增生等过程.有实验证实CGRP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因此推测它在H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及挛缩可致各种畸形,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创面收缩主要缘于Fb与胶原以及ECM之间的相互作用[1],创面愈合后这种作用持续存在,导致瘢痕挛缩.整合素连接激酶( integrin-linked kinase,ILK)通过整合素β1通路促进烧伤创面Fb增生,从而加速创面愈合[2].Fb内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等与细胞增殖、分化、表型改变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在瘢痕形成过程中亦然[3-5].本研究拟观察ILK对人增生性瘢痕Fb中Fn、α-SMA和Ⅰ型胶原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与设备小牛血清(FCS)及DMEM培养液购自美国Gibco公司.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玲  万德芬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422-1425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K表现为侵袭性瘤样生长,而HS却随时间推移有自然软化趋势,可见在形成机制方面还有不同之处。虽然目前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还不太清楚,但这方面的研究却方兴未艾,本文就近年来对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1.1肌成纤维细胞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正常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创面收缩或过度愈合引起的病理性瘢痕以及各种纤维化疾病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的作用越…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瘢痕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是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过量合成并沉积.自1995年Desmouliere等观察到创伤愈合的肉芽组织中存在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以来,瘢痕组织的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1].  相似文献   

6.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发生过程中工、Ⅲ型胶原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本文用染色法显示不同个体、烧伤后不同时期瘢痕组织内Ⅰ型及Ⅲ型胶元的含量,除个体差异外,尚缺乏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测定活细胞分泌胶原能力的资料.审稿专家有不同意见,本刊予以刊出,以活跃学术空气,促进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创伤尤其是烧伤创面愈合后出现的瘢痕增生现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继发病理生理过程,是皮肤损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结果.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主要特征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及胶原的过度积聚和排列紊乱[1].对瘢痕组织中胶原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往已有不少研究,但尚缺乏完整的烧伤后不同时期的胶原类型动态变化资料.我们通过对胶原进行特异性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并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直接了解在HS发展过程中胶原类型的变化,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的胶原在HS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兔羊水及胎兔血清中提取透明质酸刺激因子(HASF)液。将其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采用自身对照法,通过观测早期创面渗液中透明质酸(HA)含量变化、愈合后一个月局部组织的外观及镜下观和组织中胶原含量的分析,从中探讨了HASF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此外还将HASF用于体外培养的兔成纤维细胞,观测上清液中HA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HASF可以明显提高创面渗液中HA的含量,体外实验也证实HASF有促成纤维细胞产生HA的作用,而HA具有调节胶原合成的作用,可提高Ⅲ型胶原的比率,使胶原纤维变细,从而减轻瘢痕的产生。此外发现,在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总量和正常皮肤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硅凝胶膜(SGS)对瘢痕增生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16例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为研究模型,采用组织学研究方法就硅凝胶膜在瘢痕增生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应用硅凝胶膜后,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微血管丰富而呈开放状态,成纤维细胞的前胶原聚合体蓄积在细胞浆内;胶原总的含量减少,但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透明质酸(HA)含量逐渐升高,接近正常皮肤水平。结论硅凝胶膜能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及分泌,减少瘢痕组织内胶原的过度沉积,并促使瘢痕的组织结构向正常皮肤转化。  相似文献   

9.
瘢痕的治疗有许多方法,如加压疗法、药物疗法、激光疗法等.但总的来说,可分为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方法两大类.然而,生物学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兴起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确切地说,皮肤瘢痕是皮肤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修复的必然结果[1].Richard 等[2]认为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通过4个表现过程:前3天创缘周围正常皮肤内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第4天迁移到伤口内,然后合成细胞外基质分子,第7天开始表现为肌成纤维细胞.因此,成纤维细胞在瘢痕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瘢痕的形成实质就是成纤维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所致[2].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而言,瘢痕可归纳为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过程[1].包括细胞间、细胞和因子、细胞和基质、因子和基质、因子和因子间相互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在瘢痕过度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3].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及c-myc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病理性瘢痕是创伤过度愈合的表现,主要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1].而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在形态学和免疫化学方面均有差异,但两者实质上都是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及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 lular matrix,ECM)成分在组织中大量沉积,难以被机体吸收或重塑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