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氧气湿化瓶采样培养,了解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洗涤液或瓶内液培养分离细菌。结果 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湿化瓶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氧气湿化瓶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必备装置,而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1]。临床上常规用清水冲洗后消毒,氧气湿化瓶反复使用后其内壁附有不同程度的污迹,不能彻底清洁,不能及时干燥,保存方法不正确,存放过程中易被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其病死率高达 5 0 %左右。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吸氧时湿化瓶或管道染菌所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 ,我院对氧气湿化装置的消毒与管理较为重视 ,按福建省有关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要求制定了消毒措施。即每天更换氧气湿化瓶水 1次 ,用冷开水或灭菌蒸馏水 ,每周消毒湿化瓶 1次 ,夏天每周 2次 ,管道采用一次性给氧管 ,一人一管。医院感染监控室不定期进行湿化装置的细菌学检测 ,去年检测 5 6份 ,对其中不合格的 8份 ,立即查找原因 ,进行整改。之后再检测 6 7份 ,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用后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OT-MⅡ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用后的污染程度,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方法随机选同一ICU病房用后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和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各50只,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3.17.7.2进行采样后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50只OT—MⅡ型湿化装置平均使用时间225.6h(9.4d),49只各层面未检出细菌,1只OT—MII型氧气湿化装置内容物的上表面检出一个G’球菌菌落,使用后细菌污染率2%;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1d染菌率32%。两种湿化瓶使用后的污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x2=15.89,P〈0.05)。结论应当尽量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院使用氧气湿化瓶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秀碧 《贵州医药》2009,33(3):275-275
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一位,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为了解某三级医院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中湿化液和清洗消毒后存放不同天数的湿化污染状况,我们进行了现场采样并监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加强氧气湿化瓶的使用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气是抢救患者必备条件之一,湿化瓶的污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危。吸气患者大多为重患,机体抵抗力低下。若供气系统污染极易导致医院肺内感染,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对医疗抢救工作也设立了极大障碍。因此加强氧气湿化瓶的使用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赵俊生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198-1199
<正>目前医院对氧气湿化瓶水的污染往往不够重视,氧气通过湿化水产生气泡,细菌会随湿化后的氧气直接进入患者的呼吸道。臭氧是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对绝大多数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杀作用。由此,我们应用臭氧对湿化瓶专用水杀菌的方法,使患者更加安全地使用湿化瓶专用水。  相似文献   

8.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治疗工具,尤其是对呼吸功能较差,血氧浓度低于正常的患者使用较多,因患者患病期间抵抗力较差,致病菌会随着湿化瓶的污染而导致患者呼吸道的感染发生,因此做好氧气湿化瓶的集中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保证。对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集中消毒的氧气湿化瓶60个,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个.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进行消毒、晾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氧气湿化瓶放在大塑料桶内一一灌满消毒液消毒.观察2组工作效率、贮存不同时间段内细菌采样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氧气湿化瓶贮存4、7、10 d细菌采样合格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 (18/30),36.7%(11/30),20.0% (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消毒时湿化瓶浸满消毒液、消毒后冲洗湿化瓶、晾干所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4±0.3)min比(8.6 ±0.5)min,(2.1 ±0.3)min比(9.8 ±0.9) min,(1.2 ±0.3) min比(5.6±0.5)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消毒、晾干、贮存氧气湿化瓶的效果优于传统法,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输液器的新用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消毒灭菌质量检查中 ,从氧气装置的湿化瓶和橡皮胶管中多次培养到致病菌 ,以绿脓杆菌、葡萄球菌为多见。这些医源性污染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为了杜绝因吸氧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我们在实践中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滤器来过滤、阻止细菌进入呼吸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作用原理在湿化瓶的氧气出口管上安装一次性输液器滤器 ,它的作用是 :在输氧过程中可以滤除细菌、阻止细菌进入呼吸道 ,预防病人因湿化瓶污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2 操作过程2 1 消毒灭菌 先将湿化瓶和橡皮管浸泡在 1∶2 0 0浓度的84消毒液中 ,10min后取出 …  相似文献   

11.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氧气湿化瓶是临床常见的氧气吸入治疗装置,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湿化液将氧气湿化,避免干燥的氧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氧气的治疗效果。然而氧气湿化装置能够产生大量的直径<4μm的气溶胶,细菌污染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后,产生大量含有致病菌的气溶胶,随着氧气的吸入,沉积  相似文献   

12.
<正>氧气湿化瓶是一种连接氧气供应渠道与患者之间的重要器材,其主要作用为对患者吸入氧气的加湿放置气体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增加肺泡活性,并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直观的吸氧动态观察以及流量的调节依据[1]。氧气湿化瓶主要由滤芯、瓶壁、湿化液组成,在吸氧过程中易产生细菌的滋生,若缺乏有效而规范的消毒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2]。既往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主要由临床科室应用消毒剂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院内感染的逐渐重视,对输氧湿化瓶的微生物污染及致病作用已引起关注。本文对输氧湿化瓶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可能的污染途径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对正在使用的输氧设施345套次进行调查,其中连续使用时间&lt;1天者176套次,1~3天123套次,&gt;3天46套次。所有湿化瓶使用  相似文献   

14.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单亚 《淮海医药》2013,31(1):94-94,F0003,F0004
氧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及抢救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部分普通病房里。在救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干燥氧气对患者呼吸道黏膜刺激所引起的不适,一种可将氧气湿润的湿化瓶目前被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6.
徐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72-17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和保存期限。方法:实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消毒后60min、2,4、6d4个时间段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两组湿化瓶4个时间段的肉眼观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湿化瓶在消毒后60min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实验组在消毒后2、4.6d细菌总数均〈10 cfu/件,且未检出致病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化瓶经多酶清洗液清洗消毒后有效地确保了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对使用中的鼻导管、氧气连接管、湿化瓶的消毒工作已被普遍重视 ,但备用中心供氧装置氧气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往往被忽视。注意做好氧气接口处使用前后的消毒和备用状态的保洁工作 ,是避免引起医院感染的环节之一。为了解氧气接口处的细菌污染 ,全面做好氧气吸入各环节的消毒工作 ,我们对全院1 55个氧气接口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并针对污染状况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把全院 1 3个病区划分为内、外两大片区 ,内科片包括儿科、中医科、…  相似文献   

18.
快速去除氧气湿化瓶的水垢。用去污粉手工刷洗和1:10手术器械除锈剂水溶液浸泡后对比观察去除氧气湿化瓶内水垢的效果。1:10手术器械除锈剂水溶液除氧气湿化瓶水垢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普通氧气表进行改良,使氧气送出途中无漏气,保证氧气驱动雾化所需的6~8L/min氧流量,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较高浓度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方法:将瓶式氧气表上的湿化瓶及导气管拆卸掉,接口处安装相应大小的连接头,使氧气由原来的两个出口变成一个出口(此口接雾化连接管)避免了氧气通过湿化瓶时发生的漏气现象.结果:应用改良后氧气表雾化吸入60例与改良前氧气表雾化吸入60例对照(药液为4mL,氧流量均调至6L/min).改良后雾化所需时间为5~7min,改良前雾化所需时间为15~20min,湿化瓶暴裂一例.结论:瓶式氧气表改良后雾化,由于雾化时间的减少,增加了患儿依从性,雾化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高,并确保了患儿的安全.所以,瓶式氧气表改良后的效果优于改良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文通过对氧气和吸氧装置的调查,了解氧气和吸氧装置污染情况,为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湿化瓶内的液体56份、对氧气筒阀门未充气、充气和消毒后取氧气各2秒钟共90份进行培养。结果 在56份氧气管道和湿化瓶及液体内革兰氏阴性菌27份,生长率为48.21%,其中绿脓杆占12份。调查氧气阀门污染严重,细菌含量较高。结论 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呈上升趋势,是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危重病人和抵抗力低的宿主。提示我们对吸氧装置应严格进行消毒,给氧过程认真按规程和无菌操作技术。此外,在氧气选择上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选用医疗用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