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CT所见与X线平片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CT和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脊柱结核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76例脊柱结核均有椎体骨质破坏,其中37例合并有右侧或左侧椎弓根骨质破坏,76例中69例骨质破坏累及的椎体数量CT多于X线平片。52例CT发现有死骨形成,7例X线平片发现有死骨形成,39例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硬化,13例X线平片仅见单侧椎旁脓肿形成,而CT却发现双侧均有椎旁脓肿形成。此外,脊柱前方之脓肿仅在CT检查中才能发现。结论CT检查显示脊柱结核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及椎旁脓肿优越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骨巨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CT及MRI影像学征像。结果:20-40岁为最常见发病年龄,膝关节周围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变影像学特征:囊状破坏伴有皂泡状表现22例;溶骨性破坏8例;骨骼变形伴骨外软组织肿块3例;侵犯邻近骨质4例;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2例;细层状骨膜反应2例。结论: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X线平片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方法,CT对于微细病变显示优于平片,MRI对脊柱、颅骨部位病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脊柱转移瘤的CT表现及分型(附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CT表现,探讨新的CT分型。材料与方法: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有脊柱病变区或原发肿瘤的组织学证实。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螺旋CT扫描。结果:83例患者共发现222个椎骨受累,溶骨型169个,成骨型21个,混合型32个;每一型根据病灶的边缘和范围再分为:局灶性病变209个,弥漫性病变13个。结论:根据CT表现,以椎骨为单位的脊柱转移瘤分类方法,反映了各个病变的生物学与影像学的联系,较传统X线分型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X线片和CT扫描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了我院1997~2003年5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和CT表现。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2~80岁。结果 X线和CT扫描发现,X线片对脊柱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确诊,而对某些类型骨折较易误诊和漏诊,诊断符合率81%。CT扫描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片的移位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还能显示多节段椎体骨折和附件骨折。椎体骨折均为粉碎性骨折者,椎体后缘骨折片不同程度突入椎管占48%,CT对各类椎体骨折诊断符合率达到98%。结论 在脊柱损伤的诊断中,必须X片和CT扫描相结合方能提高脊柱损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4种骨破坏类型中粉碎型最常见(33.3%),溶骨型28.4%,骨膜下型18.5%,局灶硬化型19.8%。附件及肋骨破坏发生率分别为34.6%和25%,椎间盘破坏占40%,椎旁软组织肿出现率为80%,且波及范围广(平均3.5个椎体),硬膜外脓肿出现率为40%,椎管内碎骨块达27.5%。结论:粉碎型骨破坏是脊柱结核最具特征的CT表现,而局处性骨硬化伴死骨形成,椎体骨破坏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内出现骨碎块或钙化也是脊柱结核比较特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是常见病,CT检查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轻微骨破坏,清楚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现将我院近4年来经CT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脊柱结核分析如卞。  相似文献   

7.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X线平片是其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关于CT、MR表现报道较少。本文收集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32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评价它们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下叶肺结核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准确诊断下叶肺结核,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下叶肺结核100例,均摄正侧位胸片和部分病例的胸部CT扫描,根据其X线表现,CT片的观察,重点分析100例下叶肺结核影像学表现,X线分型及鉴别诊断。结果:下叶肺结核虽然少见,但根据它的X线表现及CT观察和其他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准确诊断。结论:X线、CT片表现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75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经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脊柱骨折部位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方式,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骨碎片、椎体骨折的脊柱损伤显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方式,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X线、CT表现及分类,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肾移植患者并取具有代表性的27例,其中26例摄有胸部X线平片;单纯CT扫描1例;8例同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结果:粟粒型肺结核表现16例,其中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X线、CT示双肺野广泛分布细小结节状的密度增高影,分布较均匀,密度及大小不均匀,3例病人CT显示双下肺内病灶有部分融合;霉菌性肺炎4例;表现为小结节状、斑片状及棉团状度增高影并有部分融合为特征,1例并发有少量胸腔积液;巨细胞病毒、绿脓杆菌及其它病菌感染7例;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及斑片状融合实变影并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结论:X线及CT检查是诊断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方法,影像学上部分有其特征性且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是脊柱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检查为脊柱X线平片。的几年来,CT检查亦较为普遍。为此,我院对临床病理证实20例脊柱结核加以分析,着重讨论CT表现及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混合性骨转移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益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混合性骨转移瘤的CT和X线表现,着重研究新生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结果 12例混合性骨转移瘤中,多发10例(83.3%),单发2例(16.7%)。CT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的新生骨之间夹存溶骨性骨质破坏,新生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6例中心部出现密度相对减低区,其中4例大片状,地图状新生骨内部见不规则小点状低密度区,2例小结节或棉球样新生骨内部见边缘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区,形似牛眼,9例脊椎转移中,病椎兼有椎弓根受侵犯为40.3%。2例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占16.7%。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有助于混合性骨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牛眼样新生骨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表现,探讨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化性纤维瘤,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6例同时采用常规CT平扫,层厚、层距5mm。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病变位于胫骨11例,股骨3例,起自骨干皮质12例.中心者2例。主要X线与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偏心膨胀性生长,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边缘增生硬化及骨化。根据其表现可分为囊状型8例、混合型4例和骨化型2例。结论:X线检查对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CT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结合CT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探讨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倒,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AMC)的X线、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AMCX线钡肠及CT征象。结果:AMC钡肠X线征象:阑尾不显影;盲肠与回肠末端间距增宽达2cm-3cm,并形成40-55度夹角;盲肠内侧壁或/和肠外侧壁半弧形压迹,形态固定;AMC的CT征象;右髂窝区“多个“囊性病灶,呈圆形和索条状;囊壁光滑;病灶周围结构清晰。结论:结合X线钡肠及CT表现,能于术前确诊AMC。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作者收集的25倒成骨不全进行综合分析。其中18例无家族史,说明本病是基因突变所致。由于成骨细胞形成Ⅰ型原改原发生障碍,引起以脆骨为主的全身间质和结缔组织异常,包括心血管病变。可见无骨折的长骨弯曲,髋臼股骨头内陷呈漏斗或元宝状骨盆、鱼椎样椎骨、肋串珠、鸡胸,说明本病同时有骨质软化,骨折后能愈,骨端膨大,并有骨瘤样骨痂和软骨痂形成的假性假关节,证明软骨成骨不受影响。1例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分别表现为粗骨和细骨,同一部位可并有粗骨和囊样变,而且同一部位可先为细骨后转化为粗骨。骨骺内钙化点、花生指样改变是特殊X线表现。文献记载的骨间膜骨化,实际上是不全骨折后引起的骨痂。CT检查2例,显示椎骨CT值减低,髂骨、髋臼、股骨颈皮质缺损,这在普通X线检查时不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是常见慢性骨疾患,过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普通X线检查。CT的临床应用成为脊柱疾病检查的一种新方法,与普通X线检查可互为补充。现将我院经CT诊断并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脊柱结核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31.9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15年。颈椎4例,胸椎8例,腰椎12例,腰骶椎2例。单椎病变3例,多椎病变23例,共累及椎体58个。本组26例中,18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随访1~2年基本治愈。1.2CT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CT征象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X线CT表现。结果:X线CT诊断正确者7例,误诊为周围性肺癌4例,结核球3例,球形肺炎1例。结论:全面分析X线CT征象,并结合肺内感染病史能提高肺炎性假瘤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进行讨论。并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X线平片可见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CT对钙化有更好的分辩力,能很好地判断病灶与骨髓腔的分界和骨皮质的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20.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 7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