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对使用头孢曲松钠及停药后胆囊内沉积物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内沉积物的观察,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超声检查胆囊未见异常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内出现的强回声作动态观察,直到胆囊声像图恢复正常。结果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内会出现头孢曲松钙盐沉积,声像图上有三种表现:胆囊后壁见细小光点堆积27例(72.97%);呈“胆囊结石充满型”样图像者7例(18.92%);胆囊内见大小不等光团、光点堆积者3例(8.11%)。这些沉积物会随着用药的终止逐渐消失。可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特点与胆囊结石鉴别。结论胆囊内头孢曲松钙盐沉积会随着用药的终止逐渐排出,不必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误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超声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超声误诊的18例XGC的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团块、胆囊结石等情况.结果 18例均合并胆囊结石,其中5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另有5例胆囊充满结石则超声除提示结石外,均未提示有其他异常;8例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超声提示为一般性炎症改变;5例胆囊壁上见结节状肿块,超声均提示胆囊癌可能.结论 XGC在超声图像上虽无特异性表现,但在胆囊颈部发现有结石嵌顿时,若再有胆囊底部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或有结节状肿块,在考虑胆囊癌的同时,也应考虑患XGC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邱洁 《上海医学影像》2005,14(4):302-303
目的探讨长期禁食(3天-7天或以上)患者的胆囊表现。方法对63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长期禁食患者,观察其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胆汁透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中显示淤胆型胆囊炎者55例,占87%;胆囊壁增厚并少量沉积物者8例,占 12.7%。结论提高认识,可预防淤胆型胆囊炎的形成,降低胆囊结石及胆囊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择取12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并对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从诊断结果来看,手术病理诊断中118例患者确诊为胆囊结石,确诊率为98.33%(118/120),其中典型胆囊结石63例、充满型胆囊结石34例、胆囊颈结石13例、泥沙样型结石8例,超声诊断中114例患者确诊为胆囊结石,其中典型胆囊结石61例、充满型胆囊结石33例、胆囊颈结石12例、泥沙样型结石8例,诊断符合率为96.61%(114/118)。从超声影像学特征来看,典型胆囊结石可见胆壁粗糙,而且毛糙度高,腔内形态稳定,边界清晰,有强回声团,检查期间若移动体位,则后方声影、回声团随之改变。充满型胆囊结石可见胆囊壁增厚,大部分病例胆囊内无明显液性透声腔,胆囊后半部分以及后壁未完全显示,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即WES症)清晰。胆囊颈结石可见在胆汁衬托下横切面上部分胆囊颈、结石嵌顿明显,结石具体位置无法确定,胆囊肿大,需要改变体位为左前倾位,以更好地暴露结石。泥沙样型结石中,结石大小差异,胆囊结石特征不同,沉积厚、颗粒大的结石声影有移动性,且有沉积状强回声带,颗粒小的结石胆囊后壁粗糙,毛糙感高,相比于前壁、侧壁,后壁回声更强,回声随体位变化出现细小发丝状强回声。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可以对具体疾病状况进行明确,医学影像清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产生的假性胆囊结石的原因及其转归。方法:2007年4月~2009年11月我院小儿科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的住院患儿,用药前行常规腹部B超检查,用药5~7d后均复查胆系B超,发现13例胆囊异常改变的患儿。停用头孢曲松钠后分别于1周、2周、1月后B超复查,并记录结果。结果:13例患儿中,表现为胆囊沉积物3例,胆囊泥沙样结石4例,胆囊内软结石6例。停药后复查,1周后胆囊内异常回声自行消失的5例,2周后自行消失的7例,1月后自行消失的1例。随着用药的停止,大部分胆囊内异常回声都能在2周内自行消失,以胆囊内沉积物消失最快。结论: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会产生假性胆囊结石,停药后大多在短期内自行消失,完全恢复正常。超声医生应对此种假性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和转归有充分的认识,定期监测,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1岁.右上腹痛5d,超声检查:胆囊10.0 cm×2.8 cm,壁厚0.5 cm,壁欠光滑,胆囊壁可见断续的条形强回声,胆囊颈部可见直径2.1 cm强回声伴声影,胆总管内径0.6 cm.肝脏、胰腺、脾脏、双肾形态大小及回声正常.超声诊断:胆囊颈部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壁钙化(符合陶瓷样胆囊声像图表现),见图1.CT检查报告:胆囊结石,胆囊壁钙化(图2).经我院手术行胆囊切除术证实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壁钙化.  相似文献   

7.
头孢曲松钠致胆道系统药物结晶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系头孢曲松钠药物结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50例无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头孢曲松钠抗炎治疗前后胆系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胆囊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46例胆囊腔内出现点、团状强回声,10例胆总管扩张.结论 头孢曲松钠可致胆道系统内出现类结石样药物结晶.超声对诊断胆道系统头孢曲松钠药物结晶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GB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XGC与30例GBC的灰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和统计超声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胆囊壁增厚,XGC和GBC在胆囊黏膜线是否完整、是否有壁内低回声结节及腹腔淋巴结肿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囊壁增厚类型、合并胆囊结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XGC和GBC的血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XG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XGC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胆囊壁增厚8例,弥漫性胆囊壁增厚21例;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15例;伴发胆囊结石26例;肝-胆界面较清楚者24例,肝-胆界面不清者5例;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在动脉期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影强化不明显,增强后显示密度较高的黏膜线9例.结论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延迟强化,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轮廓及黏膜线的存在对本病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近3年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15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二维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7例(47%),胆囊壁局部增厚2例(13%),结节样病灶5例(33%);合并胆囊结石13例(87%),胆囊颈部结石嵌顿6例(40%);伴有胆汁浑浊、胆泥形成7例(47%);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显著增厚[(12.55±6.36)mm],伴有胆囊结石、胆泥形成。注射造影剂后3例病灶显影稍晚于胆囊壁,显影强度低于肝组织。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6月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中的一致性;比较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灵敏度为90.63%,特异度为93.75%,准确率为91.25%,阳性预测值为98.31%,阴性预测值为71.43%,Kappa值=0.75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经超声检查显示,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内见强回声团伴声影,胆囊壁光整,胆汁透声好。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胆囊内见强回声伴声影,胆囊底部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前壁另见低回声团,向囊腔内凸起,CDFI团块内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超声声像图显示:小结节型13例,胆囊病灶内部回声为等回声或稍高回声,基底宽,表面不规则,呈息肉状,向囊腔方向突出生长,结石活动情况差;厚壁型21例...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64岁,因右上腹痛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体温36.3℃,右上腹部疼痛,墨菲征阳性,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35×109/L,余血常规、肿瘤指标、肝功能及凝血指标检查均正常。常规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约0.5 cm,胆囊腔内见多发团状强回声,较大者直径约2.0 cm,肝左内叶近胆囊处见一2.2 cm×1.9 cm混合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胆囊炎伴多发结石,肝内异常回声结节,建议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CT提示: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底部囊壁局限性不均匀明显强化,胆囊癌待排,胆囊窝周围肝脏环形明显强化影,考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分类,提高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45例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多位于胆囊底部,可伴发于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类:(1)厚壁型 胆囊壁局限增厚,可伴多个小囊状无或低回声,和/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2)结节型 局限于胆囊壁间、单发、类圆形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晰.(3)多囊型 胆囊底部多房囊状改变,边缘光滑,后方回声增强.胆囊壁黏膜层及浆膜层均连续完整,与肝脏境界清楚.结论 超声对不同类型局限型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胆囊炎CT表现。方法:对我院肝胆科收治的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为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17例胆囊增大;胆囊结石8例,胆管结石5例;胆囊与周围肝脏组织分界不清4例,胆囊轮廓不清1例;增强扫描显示胆囊壁增厚明显均匀或不均匀7例,胆囊壁轻度强化2例,胆囊内壁光整、囊腔形态规则5例。结论:黄色肉芽肿胆囊炎CT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CT检查有助于黄色肉芽肿胆囊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合并肝脓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70岁,右上腹痛3月余,加重4天。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超声检查:胆囊大小约7.3cm×3.0cm。胆囊壁毛糙,体部相邻肝脏的胆壁局部中断。胆囊内透声尚可,在颈部探及1个强回声光团,大小约0.9cm×0.8cm,其后伴有声影。肝脏与胆囊相邻的局部内见一片低回声区,大小约4.4cm×3.5cm,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中央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与胆囊腔相通。超声印象: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胆囊穿孔伴①图1胆囊壁局部穿孔,相邻肝组织脓疡形成。L:肝脏,GB:胆囊,S:结石。肝脓疡(图1。)手术所见:胆囊充血水肿明显,呈急、慢性炎症改变。胆囊体部向肝脏…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误诊胆囊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男,64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3 d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s征(+)。第一次超声检查:胆囊大小100 mm×24 mm,壁毛糙,腔内近囊底部探及絮状物回声,范围约48 mm×30 mm×42 mm,内有细小点状强回声伴浅声影。超声提示:胆囊炎,胆囊小结石伴炎性物。消炎治疗5 d后复查超声所见与第一次检查无明显改变。超声提示:胆囊炎,胆囊底部内壁局部增厚,胆囊细小结石伴絮状物,胆囊癌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内沉积物的超声诊断及原因分析。方法对55例胆囊内沉积物超声诊断,分析胆囊内沉积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原因。结果 55例胆囊内沉积物,声像图表现:胆囊内强回声光点漂浮或密布于胆汁中,胆汁暗区透声差;胆囊内细小强光点呈条状沉积于胆囊后壁,伴有弱声影;胆囊内大小不等不规则强回声光点、光团散在分布胆汁中或黏附于囊壁。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内沉积物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为临床选择处理措施提供确凿依据;超声随访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胆囊内沉积物变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7岁.因右下腹持续性胀痛3 d,疼痛加重并扩散至全腹疼痛1 d,拟为"急性腹膜炎"收入院.查体:T:37.5℃,BP:130/75 mm Hg(17.29/9.98 kPa),P 95次/min,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超声检查:胆囊大小9.0 cm×3.8 cm×3.8 cm,囊壁水肿、增厚,呈双层,厚1.3cm,周围可见少许液性无回声区,胆囊腔内及颈管内无结石回声,胆总管内径0.5 cm.超声提示: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少量积液(考虑胆囊扭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表现。观察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强化情况、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黏膜线、胆囊内有无结石以及胆囊周围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胆囊增大12例、缩小4例,所有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及胆囊壁内结节,6例胆囊内显示黏膜线。11例患者胆囊内有结石。胆囊周围炎性浸润8例,其中2例炎症侵及肝脏。结论胆囊壁增厚、增厚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内黏膜线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4岁.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7 d入院.行超声检查示:肝脏包膜光滑,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胆总管内径0.9 cm,壁欠光滑、稍增厚,全程增宽,下段内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堆积,范围约1.5 cm×0.6 cm,后伴浅声影;胆囊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9.5 cm×4.0 cm,壁毛糙,胆汁透声好,内未见异常回声.胰腺回声均匀减低,主胰管明显扩张,内径约0.9 cm,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团堆积,最大者约1.4cm×0.7 cm,后方伴声影.超声提示:胆总管结石并扩张、胆囊炎;主胰管多发结石伴扩张、胰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