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8例可手术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7.46%,5年总生存(OS)率为8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DFS及OS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放疗(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患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N0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P=0.001)、肿瘤大小(P=0.000)、T分期(P=0.000)和清扫淋巴结数目(P=0.01)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6%、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 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118例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1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问的相关性,明确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2002-2004年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8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临床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ER、PR、C-erbB-2均为阴性表达者("三阴"乳腺癌)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根治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者较未予内分泌治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1).术后放疗者较末予放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48).结论 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三阴"乳腺癌以及术后进行内分泌、放射治疗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其中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临床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6%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6%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阴茎癌原发灶术后即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4年4月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腹股沟淋巴结即刻或延迟清扫术的67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原发病灶术后均无可查见的长大腹股沟淋巴结,33例在术后1月内行腹股沟淋巴结预防性切除为即刻清扫;34例待出现可查见的长大淋巴结行治疗性切除为延迟清扫。Kaplan-Meire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数秩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包括年龄、原发肿瘤形态、大小、位置,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病理分期,原发灶手术至淋巴结清扫术间隔时间长短、清扫术前有无长大的腹股沟淋巴结等。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清扫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67例患者年龄26~84岁,中位年龄为50岁。随访时间3~76月,中位随访时间23月。患者总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65.4%。即刻清扫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1月,5年生存率为93.1%,其中腹股沟淋巴结病理阳性者7例(21.25%);延迟清扫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5月,5年生存率为33.7%,其中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26例(76.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分级,清扫术前腹股沟淋巴结有无长大、淋巴结病理分期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清扫术前是否有可查见的长大淋巴结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待扪及腹股沟淋巴结长大再行淋巴结清扫,其死亡危险度增加。结论 腹股沟淋巴结长大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阴茎癌原发病灶术后行即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腮腺癌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1985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36例腮腺术后病例作5-13年的防访,并对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8.8%,男性生存率较女性低,腮腺癌高度恶性者的预后明显低于低度恶性者,I,II期患者预后明显高于III,IV期患者,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明显差于夫淋巴结转移者,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术后放疗组,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与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癌瘤部位,原发灶大小,癌瘤累及区域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等有关,早期治疗,原发灶的彻底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干部病房收治的71例老年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占同时期收治胃癌患者的33.8%,57.7%的患者无症状;本组手术切除率为100.0%,手术死亡率为1.4%;术后5年生存率为94.1%,10年生存率为91.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显著影响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规律胃镜检查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年龄不是老年早期胃癌患者根治切除的禁忌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是影响老年早期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涎腺A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1.6%,其中口咽部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0.0%。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级、有无周围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瘤栓对涎腺ACC淋巴结转移无影响(均P>0.05)。大涎腺ACC与小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灶位于口咽、鼻腔鼻窦以及肿瘤T分期3~4期是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涎腺ACC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46.7%、15.6%,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81.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4.4%、7.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3.6%、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涎腺ACC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较晚T分期和淋巴结引流丰富部位的ACC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这部分ACC应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治疗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7.1%、42.9%,中位生存期为35.3个月;肺转移瘤完全切除患者24例,5年生存率为45.8%(11/24),不完全切除患者4例,5年生存率为25%(1/4);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7例和无淋巴结转移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9.4%(5/17)和63.6%(7/11)。结论对肺转移瘤进行早期的完全性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原发性肿瘤性质及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影响手术方式和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筛选预后不良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切片相关指标,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87.0%,5年生存率为77.0%;3年局部复发率为7.1%,3年远处转移率为21.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情况、PR、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绝经情况、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原发灶大小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原发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2例能完全切除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 (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重新复核并进行随访 ,分析原发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 5 9 1个月 ,术后 2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38%和 6 7 4 5 %。原发灶肿瘤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及复发转移有关 ;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复发转移相关 (P <0 0 5 )。以 2cm为界比较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5cm为界比较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胃肠道间质瘤原发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 ,肿瘤直径≥ 2cm的患者应加强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原发灶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5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行完全手术切除,分析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及肿瘤直径<5~10 cm和以肿瘤直径5 cm、10 cm为界的GIST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复发转移8例,均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2%、77.60%、67.26%.肿瘤直径<5 cm、5~10 cm与≥10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84.40%和28.00%(P<0.05),肿瘤直径<5 cm与≥5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54.31%(P<0.05),肿瘤直径<10 cm与≥10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28.00%(P<0.05).结论:GIST完全切除后,肿瘤原发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诊.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因素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0 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 ,统计分析随访资料。结果 :年龄和月经状况对患者预后无显著性影响 ,肿块位置、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和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因素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患者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 ,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情况及ER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根据ER表达状况针对性的内分泌治疗是提高术后 5年生存率的关键 ,同时应正确评估TNM分期和重视术后定期复查以发现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3年生存率76.82%,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3年生存率,肿瘤直径<5 cm患者为82.35%、TNM IA-B期患者为91.89%、 脉管神经未受侵患者为81.82%、0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为94.44%,与肿瘤直径>10 cm、TNM IV期、脉管神经受侵、淋巴转移>10个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神经受侵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判断依据,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盆腔以及腹膜后淋巴结扩大清扫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进行淋巴结扩大清扫的32个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行淋巴扩大清扫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分级、分期、淋巴结情况等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2例术前活检(或者经尿道电切术,trans urethral resection)病理诊断为膀胱浸润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在随访中,肿瘤进展6例(18.8%, 6/32),死亡4例(12.5%, 4/32), 总体生存率为87.5%(28/32)。32例病例中,17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88.7±12.1)%(20/23)、(81.8±17.0)%(14/16)。从病理分级上看,G2级 6例,G3级 26例,其中死亡病例均为G3级,G3级3年生存率为74.6±23.9%(7/11)(肿瘤分级的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从病理分期分析,T1、T2分期没有随访期内的死亡事件,T3期17个月生存率为(60.0±42.9)%(3/5),T4期8个月生存率为(87.5±22.9)%(7/8)(肿瘤分期的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32例中淋巴结阳性9例(28.1%, 9/32),阴性23例(71.9%, 23/32),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2.8个。淋巴结阳性患者17个月生存率(50.0±44.6)%(3/5),淋巴结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92.3±14.5)%(12/13)(淋巴结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淋巴结密度小于20%患者3年生存率(88.8±15.4)%(12/14),大于20%患者8个月生存率(66.7±53.3)%(2/3)(淋巴结密度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结论: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扩大清扫可以有效改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肿瘤分期、淋巴结状况及淋巴结密度与预后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检测Dukes''B期结直肠癌微转移及P53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9%~ 84 .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micrometastasisLMM)及原发灶P5 3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 5 2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及原发灶石蜡标本 ,同时获得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 ;实验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单抗AE1/AE3 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AP(streptavidin -alkalinephosphatase)法检测淋巴结中的LMM。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原发灶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检测 5 2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73%。淋巴结中LMM 组 5年生存率 4 5 .5 % ,LMM -组 78.9%。原发灶中P5 3 组 5年生存率 6 2 .5 % ,P5 3-组 87.5 %。同时检测LMM P5 3 组33% ,LMM -P5 3-组 84 %。χ2 检验均P <0 .0 5 ,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 <0 .0 5。结论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肠周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灶及原发灶P5 3蛋白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诸多临床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85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生存情况和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分析后者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血清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无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结论: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联系,了解这些联系有利于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深度及转移淋巴结数目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N1)患者的预后影响,揭示同一病理分期下不同预后的病理基础及探讨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方法:应用Cox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对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55例患者,其中T1N1者2例,T2N1者46例,T3N1者103例,T4N1者4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小于4枚患者的(n=113)1,3,5a生存率与大于4枚者(n=42)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与术后生存无关(P〉0.05),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及目前不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未显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转移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及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对生存的改善则需要进一步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2年间我院5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7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为8~70个月,平均33.2个月,5年生存率为89.5%,6例因术后复发,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与5年生存率之间无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胃癌的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价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