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不同血清N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62例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比较3组child—pugh评分、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患者低钠血症程度与child-push评分、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具有相关性(P〈0.05),即患者低钠血症程度越重,病情越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结论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血钠浓度的测定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诊治效果、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回输腹腔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左下腹、右中腹进行腹腔穿刺,连接导管,通过滤过器,在负压泵作用下形成超滤,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右中腹回输入腹腔。结果 超滤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肌酐下降,总蛋A、A蛋A上升(P〈0.05)。补体C3浓度上升(P〈0.05)。结论 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有效、安全、简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腹腔穿刺放液治疗;治疗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尿量的变化,检测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胆红素及血清白蛋白指标,并注意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在腹围、体质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24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同时,两组组在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指标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尿素氮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特点。  相似文献   

4.
30例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和心脏功能不全的变化。方法30例肝硬化患者,18例有腹水(腹水组)、12例无腹水(无腹水组),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人群的心脏舒张、收缩功能指标和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3组人群左室射血分数、等容收缩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腹水组较对照组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延长、E/A比值下降(p(0.01)、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腹水组患者ivRT和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主动、被动舒张功能下降。血浆NT—proBNP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心功能损伤检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不限钠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肝硬化失代偿期不限钠治疗腹水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严格的限钠治疗,治疗组24例患者不限钠或纠正低钠血症,其余保肝、利尿等治疗方法两组一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腹水消退快而明显,且并发症少,P〈0.05。结论 不限钠或纠正低钠血症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钠代谢的变化及其预后。方法对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血钠检测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并进行分组对照。结果56例患者中发生低钠血症43例,发生率76.8%。根据血钠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轻度降低、中度降低、重度降低四组,各组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布和预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低钠血症。血钠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硬变腹水患者肝功能代偿状况.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低钠血症多提示肝功能代偿不全或趋向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钠水平对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9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治疗前血钠水平分正常血钠组和低血钠组,均在人院第二天清晨卧位采血测定PRA、ALD和NT.proBNP水平,常规治疗心衰及低钠血症一周后以同样的方法采血复查血钠、PRA、ALD和NT-proBNP水平,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低血钠组PRA、ALD和NT-proBNP比正常血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低血钠组患者常规治疗心衰及低钠血症一周后,PRA、ALD和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正常血钠组常规治疗心衰一周后PRA、ALD和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A、ALD和NT.proBNP水平下降值有明显差异(p〈O.05),低血钠组下降史明显。结论低钠血症可能促进慢性心衰患者PRA、ALD和NT-proBNP分泌增加,心衰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水平激活更明显。低钠血症经治疗血钠水平恢复正常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10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并统计分析低血钠程度与肝功能及转归关系。结果10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中,轻度低血钠者(130~135mmol/L)49例,中度(120~129mmol/L)37例,重度(〈120mmol/L)20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法,A级45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31.2±3.4)mmol/L;B级40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23.8±5.8)mmol/L;C级21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12.2±5.4)mmol/L。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06例中血钠完全纠正50例(47.17%),好转36例(33.96%),无效11例(10.38%),死亡9例(8.49%)。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低血钠发生因素复杂,其肝功能越差,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且程度越严重,随着血钠浓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或加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以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126例门脉高压患者,分别应用分流术和断流术进行治疗,每组63例,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治疗效果。结果近期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腹水消失与断流组相比较效果明显(P〈0.05)。断流组再出血率为22.22%,分流组为11.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组4例出现肝性脑病。结论断流术止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肝性脑病出现几率较低,在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属于首选术式,临床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糖链抗原‐125(CA125)及血清CA125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和30例恶性腹水患者的腹水ADA、腹水CA125和血清CA125水平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恶性组、结核组患者腹水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P <0.05),但恶性组与结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核组腹水ADA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恶性组( P<0.05),但肝硬化组与恶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腹水CA125、腹水ADA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但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动态检测腹水CA125及腹水ADA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引起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2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症低钠血症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发生率57.4%,分析其诱发因素,不同程度的低血钠与肝性疾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肝硬化腹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血钠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统计血清钾、钠、氟离子及空腹血糖结果,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500例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及空腹血糖结果,分别统计血清钾、钠、氯及空腹血糖结果的异常值及百分率。结果5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低血钾40例,占8.0%;低血钠210例,占42.0%;低血氯190例,占38.0%;高血糖45例,占9.0%;高血钾8例,低血糖7例,分别占1.6%和1.4%。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常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葡萄糖耐受能力下降,空腹血糖增高,尤其是出现低血钠和低血氯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为主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将10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胃肠内补液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以静脉补液为主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生化和尿酮体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h后两组血糖、血钠、血尿素氮均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钠、血尿素氮降低更明显(P〈0.05,P〈0.01),二氧化碳结合力恢复正常时间快(P〈0.01);治疗组尿酮体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纽(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1.85%,对照组病死率为8.oo%。结论:根据胃肠内补液的特点采取以胃肠内补液为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利于纠正代谢紊乱.预防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23例青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与青年组有明显不同,老年组并存症明显高于青年组。PPD试验阳性率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血性胸水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治愈32例(36.4%),明显低于青年组(96例,78.0%)(P〈0,05)。老年组药物副作用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复杂多变,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探讨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10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并将CHF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CHF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NYHA心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出院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至少改善一级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钠水平与肝硬化病人并发症、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程度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钠浓度越低,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肝功能越差、病人的病死率也越高(χ2=4.11~18.79,P〈0.01;q=2.76~5.89,P<0.05)。结论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肝功能有关。低钠血症可以作为判断肝硬化病人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低钠序贯透析预防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MHD)共400例次血透治疗,分单次治疗为实验组,双次治疗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高-低钠序贯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结果:实验组透析治疗中发生急性并发症有13例次,对照组45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后血浆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低钠序贯透析可减少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评价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双重介入方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VH)的效果。方法从临床确诊为肝硬化PVH患者中筛选已行GCVE的12例患者行TIPSS治疗,应用CDF于手术前后分别检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肝静脉、脾静脉和分流道(术后支撑管)管径、血流及肝、脾和腹水等情况,将手术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P〈0.01,管径明显缩小P〈0.05,门脉压力降低,急性出血停止,分流道通畅;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8个月发生狭窄;前者12个月发生阻塞,后者经再次分流道扩张后恢复。结论双重介入方法可明显提高肝硬化PVH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使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对35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体重、腹围、尿量)、腹水生化、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腹围明显降低,尿量显著增加,肝功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水生化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1次与治疗3次相比较,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l25)、糖链抗原19—9(CAl9—9)、癌胚抗原(CEA)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其在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9例(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39例,其中代偿期14例,失代偿期25例,乙肝肝癌49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l25、CAl9—9、CE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组中AFP分别为4.35ng/ml、5.78ng/ml和60.21ng/ml,CEA为1.51ng/ml、1.92ng/ml和2.45ng/ml,乙肝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于中一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和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P〈0.05),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CA19—9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Al25、CEA与MLE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5;0.36,P〈0.05),CA19—9-、AFP与MELD评分的线形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CAl25与Child—Pugh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O.84,P〈0.05),CA19—9、AFP、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Al25与腹水量呈正相关,并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CAl25可作为辅助指标监测腹水变化及判断预后。非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CEA也可随肝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