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83-8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06月份-2012年02月份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肺功能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平均肺活量:79.4±10.8(%),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6.7±11.4(%),平均最大通气量:83.2±12.4(%),平均残气量:141.5±10.7(%),经统计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肺功能指标异常越加明显。观察组患者诊断率为52.4%,漏诊率47.6%。结论肺功能检测能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但其有较高的漏诊率,建议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诊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普及肺功能测定的重要性。方法对621例内科入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床边肺功能测定。结果621例中诊断为COPD194例,患病率为31.2%;194例中仅95例出院时被确诊,117例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漏诊率、漏治率分别高达51.0%,39.7%。结论肺功能测定有必要成为入院病人的常规检查,尤其是对年龄≥45岁,长期吸烟,曾有结核病史的男性患者更有早期诊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常住居民COPD患病及诊断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年龄在40~75岁自愿接受调查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既往有无诊断COPD及其他疾病情况,呼吸道症状,吸烟史、是否戒烟、吸烟量、吸烟时间、是否有被动吸烟、饮酒史、职业、收入情况等.肺功能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对FEV1/FEV6<70%的受试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后FEV1/FEV6<70%者诊断为COPD.结果 共对1290例受试者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者1270例,完成合格问卷及肺功能检测者共1261例,平均年龄58.0±9.1岁.其中男382例,平均年龄59.8±9.0岁;女879例,平均年龄57.1±9.0岁.诊断为COPD 77例,其中男39例(50.6%),女38例(49.4%).COPD患病率为6.10%,其中男性患病率10.21%,女性患病率4.32%.COPD患者平均年龄62.4±9.8岁.COPD患者中既往明确诊断COPD受试者仅24.68%(19/77).无症状患者为49.35%(38/77),多为COPD早期(GOLDⅠ级占82.14%,Ⅱ级占33.33%,Ⅲ级占20.00%,Ⅳ级占0%),而GOLD Ⅰ级 COPD患者诊断率仅为3.57%.COPD漏诊与GOLD Ⅰ级明显相关(P=0.034),而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累积吸烟量与COPD是否漏诊并无明显关联.结论 COPD是北京市区居民常见疾病,但诊断率低,漏诊率高.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社区居民中对COPD的认知度,并增强社区医生对COPD的识别能力,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肺功能检测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并给予观察组患者进一步临床诊断进行确诊和COPD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COPD 34例,其中误诊6例,漏诊10例,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的FEV1(%)、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辅助COPD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肺功能检查对明确气道气流受限有特定的价值,是COPD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的主要依据,同时对监测COPD病情进展以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呼吸科门诊的 2 83例COPD病人 ,采用询问病史和复习门诊病历的方法 ,调查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 ,分析病情、就诊和肺功能之间的的关系。结果  74例 ( 2 6 % )为首次就诊组 ,139例 ( 4 9% )为间歇就诊组 ,70例 ( 2 5 % )为定期就诊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发作和症状持续。气促是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当出现Ⅲ级或以上的气促时 ,96 %的病人已经达到GOLD分级重度或以上。仅 12 %的病人过去曾经接受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证实门诊首次就诊的COPD患者中有 5 2 %达到GOLD分级Ⅱ级或以上 ,在规律就诊组有 79%达到Ⅲ级或Ⅳ级。结论 门诊COPD病人普遍存在就诊延迟、不规则治疗和肺功能检查率低的问题。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和判断COPD的严重程度 ,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汉  钱桂生  王金平  赵志强 《四川医学》2006,27(12):1255-1256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对53例稳定期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容积功能进行3次随访,随访时间间隔2周;数据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53例稳定期COPD患者3次随访所测定的肺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1个月内相对稳定,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方式的强迫振荡(FOT)肺功能测定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9例(COPD患者进行潮气呼吸法和慢肺活量呼吸法的FOT测定,并与体积描记仪法(体描法)测定对比,结果:体描法测定中1秒用力肺活量(FEV1%),气道阻力(Raw%)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等均与FOT测定参数如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外周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为5Hz时的气道弹性阻力(X5),脉冲频率为5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及R5及R20之差(R5-R20)显著相关(P<0.01),反映小气道阻塞的参数Rp,R5-R20及X5与MMEF%,50%肺容积时的呼气流速(FEF50%),25%肺容积时的呼气流速(FEF75%),Raw%和比气道阻力(sRaw%)显著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X5>R5-R20>Rp;慢肺活量呼吸法FOT测定中X5及R5-R20与MMEF%,FEF50%和FEF75%的相关性优于潮气呼吸法(P<0.01),结论:慢肺活量呼吸法FOT测定在早期发现小气道阻塞上略优于潮气呼吸法,但受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较大,可重复性较差,故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影响。方法:连续选取行肺功能检查的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9例)和舒适护理组(51例),舒适护理组,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后对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舒适护理组的肺功能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检查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舒适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任凯  章荣 《四川医学》2014,(1):76-79
目的 探讨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2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肺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予以8周治疗,采用mMRC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FEV1/FVC评估患者气流受限程度,BM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6 MWT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mMRC评分、FEV1/FVC、BMI指数、6MW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人和对照组60人,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进行呼吸肌运动疗法和有氧运动疗法1年,对照组未...  相似文献   

12.
陈胜海 《北京医学》2012,34(1):15-17
目的评价噻托嗅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噻托溴铵组)40例和对照组(沙美特罗组)40例,观察两组用药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肺功能、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6min步行试验(6MWT)、BODE指数评分。结果用药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FEV1、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深吸气量(IC)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时(1.76±0.31)vs.(1.49±0.39),P<0.05;6个月时(1.84±0.43)vs.(1.54±0.42),P<0.05]。与对照组比较,SGRQ评分[3个月时(38.2±6.3)vs.(46.3±5.7),P<0.05;6个月时(33.6±5.6)vs.(44.6±6.1),P<0.05]、BODE指数评分[6个月时(3.92±0.56)vs.(4.86±0.61),P<0.05]和6MWT[3个月时(402±51)vs.(341±41),P<0.05;6个月时(469±46)vs.(347±29),P<0.05]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更好的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IC,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90例,以病症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n=30)为观察A组、慢阻肺患者(n=30)为观察B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n=30)为观察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内容包括弥散功能测定、肺通气功能及肺容量测定,详细记录所获相关数据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A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观察B、C组,观察B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高于观察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1/FV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肺容量功能指标低于观察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A、B、C三组的TL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DLCO、Dm预计值%及DLCO/VA明显高于观察B、C组,观察C组患者DLCO、Dm预计值%及DLCO/VA高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测定(肺通气、肺容量、肺弥散功能检测)鉴别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及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激活素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200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激活素A浓度;所有受试者均需完成肺功能检查和微型营养评定(MNA)问卷.根据肺功能将COPD患者分为轻-中度亚组、重-极重度亚组;根据MNA评分将COPD患者分为营养良好亚组和营养不良(风险)亚组.结果 对照组与COPD组性别构成比、吸烟指数、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MN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激活素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轻-中度亚组、重-极重度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重-极重度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高于轻-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营养良好亚组、营养不良(风险)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升高;与营养良好亚组比较,营养不良(风险)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与FEV1%、FEV1/FVC 、MNA得分均呈负相关(r=-0.43、-0.398、-0.229,P<0.05).结论 激活素A与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变化相关,激活素A可能参与COPD患者营养不良及气流受限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对265名病情稳定并能够配合的老年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将肺功能符合COPD诊断及无COPD的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轻度与中重度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烟史、慢性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史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均为COPD的常见临床特征,其发生率均高于非COPD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胸部异常X线检查、其他慢性心肺疾病两组的无统计学差异;肺部异常体征两组的差异较小。而中重度COPD除其他慢性心肺疾病外,所有临床特征发生率均高于轻度COPD患者。结论老年COPD患者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不正常,通过临床特征有助于诊断中重度COPD。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engmai injection (SMI)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continuously treated with SMI by intravenous drip for 14 days and their lung vital capacity (VC),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orced vital capacity of the first second (FEV1), FEV1/FVC, 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 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load respiratory time (LT), 6 minute walk distance (6 MW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and Borg dyspnea scale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r with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ll parameters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with the exception of FVC and FEV1/FVC.Conclusion: SMI could improv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COPD. So it is an effective rehabilitative injection in treating COP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抚顺地区低剂量MS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肺容积测定在COPD患者肺功能测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抚顺市健康自愿者2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20例,采用Philip公司生产的256层iCT,采用50mAs预设值于吸气末和呼气末进行扫描,采集层厚1mm,重建层厚为5mm,用自动化软件测量和计算容积指标:吸气末肺容积(V1)、呼气末肺容积(V2)、容积差(V1-V2)和容积比(V2/V1)。采用美国森迪斯Sensor Medics型号Vmax 22测定肺功能。测定指标有:第1s用力肺活量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肺活量(V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指标相比较,RV、RV/TLC%、FEV1%、FEV1/FV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PFT检查结果 :TLC和RV增加,RV增加值明显高于TLC,RV/TLC增大;FEV1(%)和FEV1/FVC(%)明显减小。20例正常组成年人与20例COPD患者低剂量MSCT检测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呼气末容积(V2)、容积差(V1-V2)和容积比(V2/V1)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0例COPD患者的V2、V2/V1指标升高,V2明显升高,与PFT的检测值一致。对MSCT和PFT测得的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在MSCT和PFT容积指标中,V1类似TLC,V2类似RV,V1-V2类似VC,V2/V1类似RV/TLC。V1与TLC(t=0.920,P<0.05)、V2与RV(t=0.908,P<0.05)的相关性最好,V2/V1与RV/TLC也显著相关(t=0.759,P<0.05)。结论低剂量MSCT胸部扫描能较好地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而患者接受扫描曝光剂量较低,适于抚顺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及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互补性.方法 对20例肺功能正常人和10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指标及常规肺功能检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周边气道阻力(R5-R20)、共振频率(RF)、周边阻力(RP)均显著增高且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电抗(X5)明显降低,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其中,共振频率(RF)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共振频率(RF)、周边阻力(RP)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互补性;共振频率和周边阻力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last 20 years,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use a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a blood biomarker can be used to target treatments to patients most likely to benefit and avoid treatment in patients less likely to benefit. Future advances in a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 to COPD will depend on more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vidual patients, possibly using quantitative imaging, new 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novel biomarkers and genetic profiling. Precision medicine ha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PD and clinicians should use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to optimize the treatment of individual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24-925,92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8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数据.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