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通过ERCP以及鼻胆管引流术、胆管支架植入术或胆总管结石取石术来减轻黄疸,是目前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1]。熊去氧胆酸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肝胆疾病疗效确切[2],本院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ERCP治疗梗阻性黄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吸虫致梗阻性黄疸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吸虫病是广东省常见病,主要影响胆道系统,严重者可发展为梗阻性黄疸。我院和南方医院1999-2003年共发现肝吸虫病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均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中男43例,女9例,年龄32—83岁,平均61.3岁,均出现黄疸。其中17例发热,45例有不同程度腹痛,42例大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全部病例均经腹部B超或CT检查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并予ERCP检查。2.器械:OlympusTJF200十二指肠镜,造影导管、乳头切开刀、导丝、球囊导管、鼻胆引流管及高频电发生器等配  相似文献   

3.
胆管和胰管的影象检查在过去15年有显著进展。本文讨论胆管和胰管系统影象检查的现状,以及各种显影方法,特别是实时成象的诊断意义。显影方式的选择凡遇肝胆或胰腺疾病可疑的患者,在完成病史采集、详细体检和血常规检验之后,第一次显象方法最好选用实时超声。如果超声提示肝胆或胰腺病变,当天即可选择并申请一项第二次影象检查,包括传统的胆囊胆管造影、CT扫描、ERCP、PTC、闪烁造影、血管造影等等。经过第二次显象检查,绝大多数患者的诊断可以确定。遇急症腹痛,应立即作超声检查,至少可为诊断提供一个线索,如有无胆道扩张、胆囊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脂蛋白(LPX)定量测定的方法,测定了12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血清标本。病人来源分为两组:肝外梗阻组79例,其中70例经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余经B超,PTC或ERCP等检查确诊,包括胆总管结石34例,胰腺癌18例,胆管癌10例,乏特氏壶腹癌4例,胆囊癌侵犯胆管4例,肝门狭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过程简介自1956年Kidd报告了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之后,伴随PTC技术的发展,开始了胆道介入放射学的历史时期。到七十年代初用经皮肝穿刺保留导管引流法对梗阻性黄疸减黄、减压,已作为一种非手术方式的新的治疗方法。1974年Molnar等报告过对梗阻性黄疸病人先以PTC查出胆道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继行经肝胆道解压治疗者共11例,接着由于细针肝穿胆管造影的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5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MRCP和ERCP,其中1例行ERCP失败者改行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MRCP采用重T2加权及超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和PTC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MRCP与ERCP(或PTC)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50/55)和98.2%(54/55),对恶性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3.7%(14/19)和94.7%(18/19),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30/30).结论:MRCP为无创性检查,漏诊率较低但误诊率较高,在明确阻塞性黄疸病因时虽可作为首选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或PTC),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提高对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术置入胆管支架,观察插管成功率、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57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5.0%(57/60)。57例插管成功的患者中9例胆管内放置金属支架,2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3例行塑料内支架+鼻胆管引流,其余43例行8.5~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术后患者黄疸及皮肤瘙痒等表现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患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均显著降低(P0.05)。9例行胆管金属支架置入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个月发生支架阻塞,行胆泥清理并置入塑料支架后金属支架引流通畅。1例单纯鼻胆管引流患者20 d后获得外科手术治疗机会,另1例经鼻胆管引流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得以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43例行胆管塑料支架置入的患者中,8例于术后1~4周出现TBIL水平再次上升,行ERCP检查明确为支架移位或阻塞,给予更换支架,其中有1例更换为金属支架,3例置入塑料双支架。结论通过ERCP术放置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对于患者黄疸等症状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胆管部栓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而胆系的恶性肿瘤是引起梗阻性黄疸不可忽视的病因 [1]。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造成胆管梗阻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文献多有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报道,较少有 HCC侵犯胆管形成癌栓及其治疗的报道。我院自 1993年至 1999年底,共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及治疗 4 514例,其中 HCC合并胆管癌栓 71例 (1.57% )。本文对 17例有较完整随访记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管癌栓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4例,女 3例;年龄 41~ 70岁,平均年龄 52.8岁。根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超声、多排螺旋CT(MS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及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128例患者行超声、MSCT及ERCP检查,其中35例患者行MRCP检查。结果在梗阻部位的诊断上,四种方法对肝内胆管和胰头部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与MR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超声和MSCT;在病因诊断上,对于胆系结石、胆管炎和胰头癌的诊断准确率,四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ERCP和MSCT对于胆管癌诊断准确率均优于超声;此外,ERCP在诊断乳头部肿瘤、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时优于超声和MSCT。结论 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尤其是肝外胆管和十二指肠乳头部)及病因(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59例外科梗阻性黄疸(SOJ)患者行超声检查(US),以评价其诊断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的准确性,42例经剖腹探查术或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总胆管取石明确诊断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8例另作了第二种检查(侧视内镜13例.ERCP12例和PTC3例),以判定其能否提供诊断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证据.US由临床医师施行,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42例SOJ患者均获正确诊断;28例远端总胆管(CBD)梗阻病人,26例US诊断正确(特异性占87.5%,敏感性100%);16例CBD梗阻,US诊断14例(特异性100%.敏感性87.5%);27例恶性肿瘤病变者,26例获正确诊断;而15例胆道良性梗阻,14例得到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7年~2001年5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18例,部分造影未成功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rrC)、胆道引流(PrrCD)及螺旋CT/'MRI胆道成像检查。本文拟探讨ERCt,、PrrC联合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23~85岁,平均56.22岁。总胆红素定量平均92.04,umol/L。15例ER(P未能确诊患者中6例行FrrC检查,2例行PTCD治疗,10例行CT/MRl胆道成像及仿真胆道镜检查。全组9例行ES"r治疗,其中2例行乳头开窗术后胆道造影。3例患者住院期间合并…  相似文献   

12.
胰腺炎通常呈胰腺弥漫性增大;当表现为胰腺炎性肿块时,灰阶超声及CT均难以与癌鉴别。过去曾认为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及THC(经肝胆道造影)中出现完全性胆道梗阻和“双管征”(总胆管及邻近胰管同时梗阻)是诊断胰腺癌的特征。但此征象也可见于胰腺炎。有作者认为若ERCP出现上述征象而同时有胰腺炎的征象,即不能诊断为胰腺癌。作者复习了19例胰腺局部肿块,手术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炎症。其中13例用目前影象学技术包括CT、超声、ERCP及THC均不易与癌鉴别。肿块内有钙化者诊断为胰腺炎无困难,故不包括在本组病例内。CT中胰腺增大和/或变形的范围在一段以上,  相似文献   

13.
华支睾吸虫病的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胆汁中找到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的62例作为诊断观察组,其中47例伴梗阻性黄疸者行EST,为EST组;同期行ERCP检查的1283例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为诊断对照组;同期34例因单纯华支睾吸虫性梗阻性黄疸手术者为外科手术组。结果6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全部有弥漫性肝内胆管末端囊性扩张,而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无一出现此征象。EST组治疗后1~2周,胆总管平均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GT均明显降低。EST和外科手术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EST组需输血人数、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费用却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结论 对临床怀疑华支睾吸虫病的患者,如果传统方法不能确诊,应行ERCP检查,其影像学特征是弥漫性肝内胆管末端囊性扩张,同时可抽吸胆汁检测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对出现梗阻性黄疸者,EST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黄疸的鉴别诊断可极为复杂,为了设计最适宜的诊断策略,必须考虑各种具体试验方法的可靠性、费用和危险性,并对各类黄疸的预后有充分认识。本文分析1002例黄疸病人的存活情况。作者过去曾报道过前500例,本文总结全部病例的主要特征。患者:年龄均>15岁,于1976年~1981年间住入Hvidovre医院。黄疸均经生化确诊。除体检和15项临床化验外,进一步作超声图、肝闪烁图、胆管直接造影(ERCP或PTC)和肝活检(经皮、腹腔镜或静脉)。多数作病理解剖。作出最后诊断前至少观察3个月。患者中1/4在观察期内死亡。随访时间从入院日起计为2~7年。主要分析限于第一次黄疸的病例,共784例,占全部病例的78%。结果:黄疸的诊断归纳成4大类:急性无梗阻性黄疸,慢性无梗阻性黄疸,良性梗阻性黄疸和恶性梗阻性黄疸。4类中包括23个诊断。每组患者分别按生存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梗阻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 2 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梗阻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CT检查 ,18例行MRI检查 ,11例行PTC检查 ,10例行ERCP检查 ,12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2 2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结果  2 6例患者经超声、CT、MRI、PTC和ERCP等影像学检查后获得正确诊断。 12例患者分别置入了 4枚塑料内支架和 8枚金属支架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均有明显的减黄效果 ,患者术后 1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的 ( 2 96± 67) μmol/L降至 ( 10 4± 5 2 ) μmol/L(P <0 .0 5 )。 2 2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TACE治疗。结论 超声、CT、MRI和胆管造影检查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其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TACE等介入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 15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9例,确诊壶腹部肿瘤2例,胆管内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胰管结石1例.结论 EUS对可疑胆胰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特别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高于MRCP检查,并能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对本病的CT诊断价值、限度、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全部病例应用HITACHI CTW_4型高分辨率CT检查,并与同组病人的B-超、PTC、ERCP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CT对梗阻性黄疸的确诊率为100%,定位正确率为96.2%,定性为83.7%。依据扩张胆管移行、阻塞区形态的  相似文献   

18.
陈萃  李杰  郑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09-4310
梗阻性黄疸(OJ)在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于患者肝内小胆管、毛细胆管、肝总管或胆总管发生机械性阻塞所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发病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1,2〕。目前,临床多采取腹部B超或X线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核黄胆系造影或血管造影等进行临床诊断,可确定病变部位、性质或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3,4〕。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对老年OJ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具有直接显示胆管系统的特点。本文6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PTC显示“软藤征”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梗阻;其余27例表现为“枯树征”,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良性梗阻。可从阻塞端形态及胆总管扩张程度来判断良恶性梗阻,恶性梗阻绝大多数表现为阻瑞突然变细或中断,而良性梗阻则为逐渐变细,呈渐进性改变,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001)而总胆管重度扩张多为恶性,轻度扩张多为良性,中度扩张者良、恶性均有,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中度扩张者,须结合阻端形态及末段小胆管形态,综合分析鉴别良恶性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20.
E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ahpy,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ERCP检查并经术后或病理检查确诊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9例,其中40例行ERCP、B超、CT检查,比较分析三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0例患者同时行ERCP、B超、CT检查,三种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7%、35.72%、64.77%,其中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超及CT检查(P<0.05).结论: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优于B超和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