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979~1983年贵阳医学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包括子宫腺肌症(腺肌症)、盆腔和其他部位异位症(外在型)及子宫腺肌症伴盆腔或其他部位异位症(混和型)三类。110例中除4例保守治疗外,均有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膜型、卵巢型及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统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6例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膜型组137例(30.7%)、卵巢型组48例(10.8%)、混合型组261例(58.5%)3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腹膜型和混合型以双侧多见(62.8%,62.1%),卵巢型以单侧多见(81.3%)(P0.05);腹膜型易于其他手术时同时发现(94.9%),卵巢型和混合型多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指征行手术(95.8%,100.0%)(P0.05);腹膜型多无症状(93.4%),卵巢型及混合型更易引起痛经(75.0%及67.0%)(P0.05);腹膜型及卵巢型多存在于早期(100.0%及85.4%),混合型多存在于晚期(65.5%)(P0.05)。结论:经血逆流导致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学说,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先期病变。  相似文献   

3.
Xue Q  Bai L  Li T  Dong Y  Zhang Y  Zhou Y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31-833
目的 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 S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因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的患者共30例,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病合并内异症囊肿共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的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子宫腺肌病病灶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SF-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无SF-1蛋白表达;观察组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的间质细胞核S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4/17,SF-1蛋白在卵巢内异症病灶的腺体细胞及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均无表达.结论 卵巢内异症囊肿与子宫腺肌病病灶中SF-1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症3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分析近年来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8例子宫腺肌症占我院同期妇科住院人数的5.7%、妇科手术子宫切除的20.9%。术前痛经者217例(68.2%),月经过多者132例(41.5%);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192例,诊断符合率为60.4%,B超诊断符合率为60.5%,血CA125测定阳性率为72.3%。除2例行腺肌瘤剔除术外,全部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其中33例术前曾使用内美通、丹那唑、米非司酮、雌孕激素类及雄激素等治疗达3个月以上,80.0%痛经明显缓解,但75.0%患者停药后第1个月经周期痛经即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腺肌症痛经均有效,但停药后腺肌症患者痛经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危险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危险性 ,为临床子宫腺肌症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标本的子宫体下切缘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子宫体下切缘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切缘阳性 )的发生率为 12 %。切缘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最大厚度、临床症状以及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切缘阴性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但切缘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宫体纵形长度明显小于切缘阴性者 (P <0 .0 5)。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病程较长 ,病变弥漫、痛经明显且时间较长、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子宫体下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 ,手术时切口过高是子宫体下切缘阳性的直接因素。子宫腺肌症患者如年龄较大同时存在高危因素 ,则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切口位置应尽量低 ,而且应对子宫体下切缘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子宫腺肌症(AM)相关不孕患者的临床及手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同时合并EM和AM不孕患者(研究组),338例EM非AM不孕患者,39例AM非EM不孕患者,419例非AM非EM不孕患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39例同时合并AM、EM的不孕患者,占同期内异症不孕手术者的10.34%,占同期腺肌症不孕手术者的50.0%。两组的年龄、孕产次、不孕类型、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方面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异症IV期患者17例(43.59%),显著高于同期内异症不孕组(P0.0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患者13例(33.3%),高于同期内异症不孕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局灶型腺肌症与弥漫型腺肌症间内异症各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M可协同AM共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与其他不孕手术相比,疾病程度重、手术难度大等,术前应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7.
侵及肠道肌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侵及肠道肌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6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围手术情况。结果:6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例就诊于普通外科,2例就诊于妇科。4例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6例患者均有肠道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病变累及直肠者3例,累及阑尾及回盲部者2例,累及空肠者1例。结论: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育龄妇女合并周期性消化道症状应高度怀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钡灌肠或纤雏结肠镜检查难以确诊,但有鉴别诊断意义。肠管部分切除是肠道肌层受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与免疫学异常有关,为此,作者用心磷脂单克隆抗体检查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心磷脂(CL)抗原及免疫功能细胞的分布。 手术采取20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10例术前采血),包括肿大的结节3块,子宫肌腺病3块,巧克力囊肿6块及粘连部位组织13块。取因其它疾患行妇科手术的健康组织做对照,分别有子宫内膜、子宫肌、卵巢组织各5块。对15例外在性内膜异位症手术时取腹水做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检查,以12例非炎性妇科良性肿瘤腹水为对照。结果:局部组织抗原检查20例内膜异位症中4例CL抗原阳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研究进展周应芳,麦永嫣,郑淑蓉子宫腺肌症,以往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现它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已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已成为妇科...  相似文献   

10.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根据病变部位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 :腹膜型 ,包括腹膜的红色、紫色及白色病变 ;卵巢型 ,即卵巢的表浅病灶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深部结节型 ,包括阴道直肠膈 ,宫底韧带结节以及阴道、膀胱及输尿管病变[1 ] 。现对我院诊治的 89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 ,探讨其预防 ,诊断及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1.1 发病率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99例 ,其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89例 ,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89.2 9%。1.2 发病年龄 本组病例最大 47岁 ,最小 2 4岁 ,平均 40岁 ,其中 2 4~ 40岁者占 75 .2 8%…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恶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发生,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1发病率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69.1%,包括性腺外病灶的恶变,其次为…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是:“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于官腔以外的任何部位”。过去习惯的“內异位”与“外异位”的概念已有所更改,近代文献已将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肌层内者称为子宫肌腺病,由于其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已不包括在本症范围;但如异位的内膜生长在子宫浆膜层则仍属本症。又因绝大多数的内膜异位发生在盆腔,故文献不指明部位者,均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3.
盆腔良性肿物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在妇科良性肿瘤、结核性肿物及其他炎症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良性肿物中的升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92例妇科盆腔良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37例,其他盆腔良性肿物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及其他炎症性肿物等共2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血清CA125的检测.另随机选取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中位数值均高于正常值(35 kU/L以下),分别是465.0、88.9、59.0、44.5 kU/L.本组盆腔良性肿物中, 血清CA125水平单例最高值为卵泡膜-纤维组肿瘤(1281.0 kU/L),中位数值最高者为盆腔结核(465.0 kU/L).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者达95.0%,其中位数值是755.5 kU/L,与良性肿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中,以血清CA125≥50 kU/L为标准,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分别是72%、94%、79%和91%.结论血清CA125水平升高也可见于一些盆腔良性肿物,主要有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等,但其中位数值均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癌.血清CA125水平检测有利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42例临床分析魏绍斌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和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据报道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以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而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35例,随访12~36月(平均19.19±6.70月).结果:198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4.26%(198/235).术后妊娠率为35.86%(71/198),继发不孕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54.55%VS 26.52%,P<0.001).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腹膜型联合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39.71%、37.96%VS 13.64%,P<0.05).原发不孕和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术后加用GnRH-a治疗组术后妊娠率高于未用药组(34.67%VS 17.39%,58.62%VS 25.71%,P<0.05).结论:①保守性手术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尤其对继发不孕;②手术对于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有明显的疗效;③原发不孕以及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加用GnRH-a治疗可以增加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多见于卵巢,发生于卵巢以外组织者仅占1/4,而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者迄今文献报道仅6例。Sampson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癌变的三项标准:紧靠肿瘤有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组织;未发现全身其它部位原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组织学表明肿瘤可能起源于异位子宫内膜。本文作者报告1例完全符合Sampson标准的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例,供临床诊治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子宫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腺肌症(腺肌症)和子宫肌瘤是否与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的多态性有关进行以下研究。 研究对象为203例年龄24~48岁、月经周期正常妇女。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术前未用内分泌治疗。组织学诊断为EMs109例,腺肌症/肌瘤67例,无上述病变27例。另以179例进行每年常规检查的老年妇女作为正常参照。将EMs组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症状的疾病。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也可局灶形成子宫腺肌瘤病灶。关于腺肌病,存在很多迷惑和问题,有很多模糊和争论。早在4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指征。方法:2004年1月至12月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子宫肌腺症340例,其中全子宫切除284例,保守手术(子宫肌腺症病灶切除术)5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手术方式及指征。结果:340例子宫肌腺症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5例(27.94%),合并子宫肌瘤148例(43·5%),合并贫血95例(27.9%),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0例(5.9%)。痛经组与无痛经组患者合并不孕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内膜息肉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痛经者合并内膜息肉是非痛经组的5倍,95%CI为0.079~0.509。两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痛经患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是无痛经患者的3.369倍,95%CI为1.699~6.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绝经前、月经量多和子宫大的患者易并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年轻、分娩次数多和痛经重的患者易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前年轻女性和子宫体积大的患者易并发子宫肌瘤。分析不同手术途径表明:腹腔镜组年龄偏低,贫血、不孕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对年轻合并性交痛、肛门坠痛等症状,伴有贫血或不孕患者首选腹腔镜检查/手术;子宫较大、B超提示合并肌瘤或既往有剖宫产史,估计盆腔粘连重者选择开腹手术;合并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盆底组织缺陷性疾病选择阴式途径完成。保留子宫的手术可以根据患者主要症状、手术医师的技能和仪器来选择术式。对年龄大且无生育要求,合并贫血、子宫肌瘤,服药有严重副作用或无明显疗效的可行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式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预后资料。结果 1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均以输尿管狭窄为主要症状入院,合并输尿管以外部位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5例(15/16)。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输尿管松解+膀胱镜输尿管D-J管植入术8例,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6例,未处理2例;行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根治性切除15例,同时行全子宫切除4例,子宫腺肌瘤切除2例,一侧或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5例,单附件切除3例(1例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术式的叠加),15例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但病情隐匿,不易确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