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云英  林静仪 《新中医》2009,(12):72-73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主要以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为临床特征。当临床出现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致严重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 crisis,MGC)。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对重症肌无力疗后复发及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查找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137例患者。纳入文献质量均为低质量文献。研究显示:与西药组疗后复发率相比,中成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01),“中成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01),“中药复方+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3);与西药组疗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相比,“中成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中药复方+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2)。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成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后的复发率低;在西药基础上联用中成药或中药复方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治疗后的复发率和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但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怎样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47例战胜肌无力,逐渐康复,3例患者出现术后危象,但经过积极的护理最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术后危象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肌无力危象将导致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将危及生命。因此,机械通气是重度肌无力危象的重要抢救措施,恰当的护理是提高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004年2月-2006年1月我院监护中心共收治3例MG患者,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 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有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丽 《光明中医》2011,26(8):1690-1690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若累及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MG危象,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院脑病科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3例,在ICU经抢救成功后,转入我科时已行气管切开,经过我们的护理,患者痊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MG)为抗体介导、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点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MG危象指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出现呼吸麻痹,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是MG死亡的常见原因。本院重症肌无力专科采用中药鼻饲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疗法治疗48例(52次危象)MG危象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呼吸肌、延髓肌的无力达到基本生命体征不能维持时的严重危象状态。一旦发生危象,患者即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无力和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重要手段,做好呼吸道管理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成功的关键,现将对其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一部分或全身横纹肌软弱无力,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呼吸肌受累是重症肌无力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发生危象时可急骤发生呼吸肌或(和)由延髓支配的肌肉严重无力导致呼吸微弱、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总结护理经验,达到更好的护理患者的目的。方法:对本科的2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预后及疾病的转归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抢救的疗效。方法:鼻饲饮食及重肌灵系列制剂,加强中医整体护理,及时建立呼吸通道,合理选用抗菌素,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半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必要时加用丙种球蛋白冲击。结果:3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4例放弃治疗。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大多合并感染、酸碱度及电解质平衡紊乱,中西医结合抢救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综合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和术后恢复。结论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症状,加强术后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是挽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生命的关键,配合有效的个体化心理疏导可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住院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不能维持其换气功能,病情急剧恶化可危及生命。该危象有3种类型: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和反拗性危象。反拗性危象极为少见,约占1%。本院1996-2Q06年共收治3例反拗性危象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护理,1例自动出院,2例痊愈。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例资料。结果死亡1人,痛死率1.22%。综合利用气管切开正压辅助呼吸、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胆碱酯酶抑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可改善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后,且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an Ⅲ型和Ⅳ型患者。感染发热性疾病及加、减药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为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适当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可使肌无力危象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赖玉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53-15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经积极救治痊愈出院。结论:危象发生时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尽快改善呼吸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经验。通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的有效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MG)病情急骤发生变化,出现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和吞咽功能的危急状态称重症肌无力危象(MGC)[1],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且该病是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虽无该病病名记载,但据患者呼吸、吞咽困难、全身无力三大特点,归属于脾胃虚损,大气下陷病症。虚损,  相似文献   

18.
刘友章  胡任飞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7-1638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受累骨骼肌易疲劳,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1]。本病患者若突然出现症状加重,如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甚则危及生命的情况则称为MG危象,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亦是MG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促使肌无力危象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系统肌病中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中属“痿症”、“懈惰”的范畴。其危象发展急骤,病性凶险,死亡率高。1993-1997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6例7次,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