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法测定9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检测病原菌的β-内酰胺酶50株(53.2%)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其中47株(96.0%)β-内酰胺酶阳性;对舒他西林耐药6株(6.4%),5株检出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肟耐药3株(3.2%),2株含β-内酰胺酶表明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金葡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它杆菌耐上述三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因此,β-内酰胺酶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β-内酰胶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联用是治疗耐药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法测定9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检测病原菌的β-内酰胺酶50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其中47株β-内酰酶阳性;对舒他西林耐药6株,5株检出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肟耐药3株,2株含β-内酰胺酶表明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金葡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它杆菌耐上述三种β-内酰胺抗生不的主要原因。因此,β-内酰胺酶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β-内酰胺酶抑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厌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菌是引起人类许多感染的病原体,大部份厌氧微生物仍对用于治疗和预防厌氧菌感染的抗微生物制剂敏感。然而,过去几年的文献报道表明耐药性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厌氧菌正在增多。已知厌氧菌耐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理是合成了使药物失活的β-内酰胺酶;影响蛋白与该类抗生素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数量和类型的改变;由于细菌外膜孔或孔道的改变而阻止该药到达作用部位。其中β-内酰胺酶最重要。本文就目前所了解的厌氧菌耐受β-内酰胺的机理,尤其对β-内酰胺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文仅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影响作一叙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或过敏反应等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以及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新发现的多种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β内酰胺的最新分类法。对近年来用于临床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品种、特点及其在治疗中的地位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ugmentin(AUG),Timentin(TIM)和Unasyn(UNA)对685株临产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行比较。685株细菌中459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8.
9.
10.
浅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这类抗生素在整个抗生素中比例较大,使用比较普遍,但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下面根据这类抗生素药效学和药代学的主要特点,浅述其合理使用。一、药效学方面(一)作用机理 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胞内渗透压增高,细胞被胀破,以致细菌最后死亡。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又有区别,即除青霉素和口服青霉素V不能透过革兰氏阴性细菌糖蛋白磷脂外膜(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外,其它均能…  相似文献   

11.
论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抗原决定簇,讨论影响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的各种因素。认识应以抗生素本品制备皮试液进行敏感试验,既保证临床作药的绝对安全,又使仅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保留了应用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抢救治疗的机会。卫生行政部门亟需完善操作标准、统一方法,促进该类抗生类应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5年期间临床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紊耐药性的变迁,提高临床经验性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资料。结果我院5年期间共分离出病原菌106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28株,占63.5%,革兰阳性菌3554株,占33.5%。各年份MRSA的分离率依次为31.1%、42.7%、61.2%、66.7%及58.9%,未发现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包括产ESBLs菌仍显示了很好的抗菌活性,各年份耐药率均〈1%。3种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各年份依次为24.2%、39.2%、22.2%、27.5%及18%。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尚保持较好的敏感性以外,对其它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临床经验治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抗生素为一类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化合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近10多年来,又发展了一批单环β-内酰胺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含β-内酰胺环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如克拉维酸(Clavlanic acid)、碳青霉烷(Carbapenam)及Thienamycin等,它们结构间的关系见图1。β-内酰胺抗生素近10多年来发展很快,主要是因此类药物具有其他抗生素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优点:高效低毒。尤其是近年来头孢菌素类的迅速开发,第三代头孢菌素相继出现,又使其抗菌范围大为扩大。据统计,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7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月到1986年12月,从7个临床中心共分离到557株脆弱拟杆菌组细菌,药敏结果表明,抗菌作用最强者为 Imipenem,MIC_(50)和 MIC90分别为<0.06和1μg/ml,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次之,MIC_(50)和 MIC_(90)分别为1和16μg/ml,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0.2%和1.7%,头孢西丁的 MIC_(50)和 MIC_(90)分别为8和16μg/ml,耐药率为11%,Moxalactam的 MIC_(50)和 MIC_(90)分别为4和128μg/ml,耐药率为23%,哌拉西林,头孢替坦,头孢唑肟  相似文献   

17.
在探索天然来源的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过程中,头孢菌素类和单菌胺素类的发展系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寻找许多其它新化合物的筛选工作。1985年,利用β-内酰胺超敏变株定向靶位筛选β-内酰胺抗生素中从稳杆菌(Empedobacter)YK-258和LysobacterYK-422中发现新抗生素——Lactivicin(TAN-588)。Lactivicin是第一个得到证实的对细菌PBP具有亲和力的非β-内酰胺抗生素,它的发现证明了在显示所谓β-内酰胺抗生素活性中β-内酰胺环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18.
复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G与氨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都有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彼此间又具有一定的交叉过敏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文献,做一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