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电阻抗成像技术(EIT)对腹膜后出血小猪动物模型进行监护实验,以验证EIT的成像效果.方法:将小猪随机分为腹膜后注血组和腹膜后出血组,每组小猪5头.注血组小猪行B超引导下右侧腹膜后穿刺置管,经导管持续注入同种异体抗凝血液;出血组小猪在B超引导下应用细针穿刺右侧肾脏,模拟闭合性腹膜后出血.应用EIT对两组小猪进行监护成像.结果:EIT监护系统成像清楚,随着注血量的增加和出血时间的延长,右侧腹膜后区EIT图像变化明显,平均阻抗值持续降低.经解剖验证,两组小猪后腹膜均完整,血液局限于腹膜后间隙内.结论:EIT监护系统成像清晰,出血与未出血区域图像对比明显,使用EIT监护腹膜后出血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供一种电阻抗断层成像(EIT)重建数据的可视化方法,以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方法: 将EIT重建得到的电阻抗重建数据,采用基于有限元的云图可视化技术进行图像映射.以云图的方式表现横断面内阻抗分布变化,实现EIT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并将该可视化方法应用于人体胃充盈的EIT实时监测实验.结果: 人体实验结果表明,云图能清楚反映胃部导电液体增加的阻抗变化信息.所得到的EIT图像伪影少,视觉效果好,运算迅速.结论:云图可视化方法有利于提高EIT图像质量,可应用于实时的EIT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床旁应用胸部电阻抗成像(EIT)实时评估呼吸机膨肺(VHI)和复苏球囊膨肺(MHI)肺泡复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全麻术后转入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MHI组34例和VHI组34例,入住即刻给予一次膨肺,使用EIT技术测量膨肺前(基线)、膨肺时、膨肺后5、15、30、60 min的呼气末...  相似文献   

4.
电阻抗断层成像中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富生  董秀珍 《医学争鸣》1998,19(2):230-231
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以目标体内电阻抗的变化量为成像目标的一种新型成像方式,它具有方便、无创、连续监测、费用相对低  相似文献   

5.
电阻抗断层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源  任超世 《医学争鸣》2001,22(1):90-92
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出现的新一代功能成像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阻抗继层成像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作者综述功能成像。虚部成像、参数成像、频谱成你和三维成像等EIT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作为一项相对较新且快速发展的技术,实现了床旁可视化肺通气和肺灌注监测,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在重症呼吸管理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我国尚缺少EIT相关临床应用共识标准。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标准委员会、北京肿瘤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重症肺电阻抗工作组经过系统性文献复...  相似文献   

7.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医学成像技术的一个新方向,具有无创、便携、廉价、操作简单、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是当今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霞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国外研究小组在EIT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包括区域性肺通气测量中不同兴趣区定义的比较,绝对肺电阻率测量的最佳电极位置,心搏出量监测,头部多频EIT分析和校准方法 ,癫痫发作期的EIT神经成像,冷冻切除组织存活性检测,以及绝对EIT与功能EIT检测肺部积气和积液.  相似文献   

8.
家兔腹内出血模型的多频电阻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家兔腹部出血模型的电阻抗频率特性,为研究腹部慢性出血的无创监测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英国Solartron公司1255B型频响分析仪,四电极测量法,给家兔注入生理盐水或血液来模拟腹部出血.结果: 进行了0 Hz~1 MHz频率内各个阶段的组织复电阻抗频率特性进行在体测量,发现随着导电液体量的增加,阻抗值呈线性降低.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EIT检测和量化腹部慢性出血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强度运动前后人体下肢电阻抗血流信号及频谱特性的变化情况,为用电阻抗参数评价人体运动功能及疲劳程度做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电阻抗快速测量系统,分别测量10名志愿者高强度运动前后双侧下肢的阻抗血流信号及1 kHz^1 MHz频段的电阻抗幅值变化情况。结果阻抗血流信号变化特性显示,运动后人体双侧下肢阻抗血流信号幅度增加22%±13%。阻抗频谱特性分析显示,100 kHz以下频段,运动对下肢阻抗幅值的影响不显著;在100 kHz以上频段,运动后的下肢电阻抗幅值显著降低,测量频率越高,下降的程度越明显。1 MHz时的变化率可达53%±14%。结论人体电阻抗与其运动功能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电阻抗参数有望作为一项定性甚至定量区分组织疲劳状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刘晓姝  滕鸿  解郑良  郭璐  杨阳 《上海医学》2020,43(5):299-301
目的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评价比较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通气和阻抗顺应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随机分入NAVA组(6例)和PSV组(4例)。两组均以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达到90%以上为通气目标,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监测各区域肺内阻抗顺应性变化,记录血流动力学和肺内各区域占总通气的百分比相关指标。结果 NAVA组AECOPD患者重力依赖区(ROI3+ROI4)较PSV组增加,肺阻抗顺应性改善(P值均<0.05)。结论与PSV组比较,NAVA通气模式可改善AECOPD患者重力依赖区的肺通气和肺阻抗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完全性左或右束滞及活检证实为心肌病的阻抗微分波改变,并以正常100例为对照。结果表明前三组病人微分波形态改变发生率较高,LBBB为93%,RBBB81%,心肌病组86%,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均P<0.001),其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1%。  相似文献   

12.
用无创性心阻抗血流图与肺阻抗血流图法研究了正常人口服绞股蓝总甙片(GPs)前后常氧与缺氧时心脏及体、肺循环的功能变化。实验发现,正常人口服GPs22d后Q-Z间期及Q-Z间期指数显著缩短,Heather指数(HI)显著增加。服药前缺氧时Q-B间期(Q-B)及其指数(Q-BI)、Q-B/B-Y比值、肺动脉压(Ppa)、肺血管阻力及心率(HR)显著增加,而B-Y间期、Hs、心搏量、左心射血前期、左心射血时间、Q-X间期、Cdz/dtmax以及HI显著减少:服药后再次缺氧时,Q-BI,Ppa、HR及Hs的变化程度显著低于服药前缺氧时,服药前缺氧时的其他变化此时不再出现。结果表明,服用GPs可增强正常人心肌收缩力,改善缺氧时的心脏功能,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用重建心阻抗图探讨O波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胸部体表O波形成的机制. 方法:6对方片电极检测胸部体表阻抗变化,用波形重建获得重建心阻抗微分图,对比正常组和异常组的O波幅度,用阻抗变化叠加原理分析胸部体表O波形成的机制. 结果:胸部体表O波是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的血管分量O波和心室分量O波叠加而成的;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体表O波以心室分量O波为主;在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当血管分量O波大于心室分量O波时,体表O波中以血管分量O波为主. 结论:血管分量PL',PR'的O/C比值可以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细菌在培养基中繁殖的代谢产物电阻率降低的特性,研制一种带微机的阻抗法细菌快速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细菌培养槽,数控恒流源,微处理机,A/D与D/A转换器,记录显示等5部分组成。它可在2~3h内用四电极法自动检测出常见细菌繁殖的阻抗变化特征曲线。用本装置测出的阻抗曲线可分辨待测试样中有无常见细菌,也可作药物敏感试验等,大大缩短了细菌检测的时间,提高细菌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一种能在2-380kHz间提供2MΩ以上的等效输出阻抗和0.1%以上精度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VIC)。为电阻抗参数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 在分别对单运放VIC=三运放VIC和由仪表放大器的成的VIC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要求建立了这3个VIC,并在不同频率点进行了测量。结果 在低频端,基于仪表放大器的VIC具有极高的输出阻抗和很低的噪声水平,在高频时只有三运放VIC性能能接近要求。结论 在电阻抗参数成像数据采集系统中应采用三运放VIC。  相似文献   

17.
用于电阻抗参数成像的多频率组合扫频信号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用于电阻抗参数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信号源。方法 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以扫频和混频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具有4种工作模式、最多可同时输出4种频率成分的信号源。结果 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可以在1.6~380kHz的频带内以小于100Hz的跨度编程选择,输出的噪声水平在-80dB左右,信噪比大于60dB。结论 用多频率组合与扫频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灵活地改变测量频率,控制信号的精度及测量的速度,为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在培养4~10天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群落上,用双微电极法共进行了112次心肌细胞输入阻抗的测定。注射电极与记录电极距离100μm。电流注射量10~(-8)A。用常规培养基的心肌细胞膜输入阻抗为0.338±0.11MΩ。向常规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使心肌细胞遭受损伤后,输入阻抗为0.244±0.1MΩ。两组心肌细胞膜的输入阻抗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肺动脉压与流量的Fourier变换研究了狗的肺动脉输入阻抗及其病理学意义。结果表明,狗的肺动脉系统在波的传播上符合简单管模型理论,但输入阻抗的基频不等于其相位的过零点频率,而且输入阻抗也不是肺动脉力学研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