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四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神经内科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根据病情实施偏瘫四期的肢体运动功能分期康复护理。结果 60天后进行Lovett六级肌力评定比较,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脑卒中偏瘫四期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减轻偏瘫肢体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贺桔红 《现代保健》2010,(13):101-10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3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肌力进行重新评估,观察两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及肌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加快脑卒中患者受损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婧 《药物与人》2014,(6):241-242
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后,对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4年05月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脑卒中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15例)与B2组(对照组15例)。B2组:常规护理;BI组:辩证施护。对比B1组与B2组完成康复护理后,患者肢体功能情况以及患肢肌力等情况。结果:在患者患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等方面,B1组优于B2组脑卒中患者尤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在降低患者临床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梦霞  陈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796,8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或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严格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在患者脑水肿期之后进行不严格的常规功能锻炼。2组在康复1周后与康复2个月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ADL评定与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1周后ADL评分实验组为(6.74±3.42),对照组为(6.56±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为(62.24±6.52),对照组为(45.25±7.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康复治疗1周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康复治疗二月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肢及下肢肌力评分、Fuel-Meyer评分均更高,其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2年5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7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根据脑卒中偏瘫早、中、后期的病理特点,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并配合针灸、按摩、物理疗法、中西药物治疗。采用Bather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肌力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尤以下肢功能恢复明显,总有效率97.83%。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肌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乔果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09-1809
目的 探讨程序化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入院后立即接受程序化的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运用肌力的评估进行疗效的评价,观察两组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康复治疗28d后,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康复护理能明显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6例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规范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周期为4周。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才藤分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语言功能障碍患者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毛宇红 《现代医院》2010,10(7):93-94
目的减轻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方法 2008~2009年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按脑梗死护理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如心理支持,协助患者保持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体位,行肢体被动和主动功能训练,包括平衡、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依病情互相穿插交替进行复。比较护理前后的肌力变化和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康复组患者关节未出现挛缩及痉挛模式的未发生,上下肢ⅢⅣ较对照组好,协助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行早期系统化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原则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康复护理1个月后康复情况。结果:经平均1个月的康复治疗,康复组ADL能力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提高,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映红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07-190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24h和治疗后12周后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功能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手术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一段时间不同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更加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要通过康复护理路径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本文探究康复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18.06-2019.06,对比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采用信封法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将康复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分别应用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对比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83.16±5.19)分,更具有优势,有统计学意义(t=7.4867,P=0.0000)。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简称观察组)和50例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组(简称为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院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出院的2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对观察组除对症服药治疗外,由康复师和责任护士针对每个个体给予院外康复指导,对对照组只给予出院常规指导。以上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肌力恢复程度、肌力评定、康复计划完成情况等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速度及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出院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院外的肢体肌力恢复有良好作用,促进了患者病后肢体的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96-1498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伴随排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及排尿障碍改善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排尿障碍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障碍,并提高患者的整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脑偏瘫患者在早期所实施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所取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总计100例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人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家庭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机体功能恢复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手段的实施对有效降低患者肢体残疾程度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继发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中医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Orem自理理论分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排尿障碍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结合常规护理可使脑卒中继发排尿障碍患者有效恢复排尿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施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取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联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接受相应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治疗效果突出,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按传统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根据病人病情发展阶段自理能力的不同,按Orem自理模式给予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两组分别在入组时、入组8周末、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出院后随访半年。结果实验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的提高,退缩、激惹、抑郁等消极因素的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躯体生活自理及工具性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或p<0.01)。随访半年再住院率实验组为20%;对照组为30%。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发掘患者自身护理潜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参与自身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