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UHR)脑白质的改变。方法:对15例UHR和17例正常对照进行脑部DTI扫描后,采用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比较全脑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结果:UHR组平均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HR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脑白质位于左侧额叶和左侧内囊前肢。结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存在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 ,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DWI中获得DTI ,然后再从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 ,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DWI中获得DTI ,然后再从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描述活体组织中水分子运动方向依赖性特征的诊断医学影像技术,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纤维白质跟踪与可视化,目前已经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在近年来的文献基础上详述了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人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不同弥散方向个数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平均扩散系数的异同。方法应用相控阵神经血管线圈,随机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DWI成像检查和6、15、25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各取得数据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头颅常规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用DTI分析软件DtiStiduo 2.4对获得的弥散加权像和弥散张量图像进行处理,得到DWI的平均ADC图像,DTI的张量的导出量——张量的特征值λ1、λ2、λ3,各向同性指标ADC、Trace(MD)的图像。对得到的每个研究对象相应图像中选取10个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参数数值。结果 DWI(X、Y、Z三个方向正交扩散梯度)和6、16、25个扩散梯度方向的DTI所获得的AD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579);DWI、DTI的ADC值和M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弥散成像中DWI和DTI中得到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可作为临床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痉挛型脑瘫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初次住院诊断为痉挛型脑瘫的33例患儿为研究组,与之年龄配对的33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颅MRI平扫和DTI检查,测量弥散各向异性(FA),研究组在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一年后复查上述两项检查.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髓鞘发育存在一定规律,前者各部位FA值低于后者.研究组治疗后FA值较治疗前有增长.除了胼胝体膝部其余部位低年龄组FA值增长幅度大于高年龄组.结论:DTI能客观反应婴幼儿白质纤维束发育情况及髓鞘化规律,动态监测FA值为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和180例T2WI无高信号的颈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年DTI扫描,根据患者有无椎管狭窄将其分为椎管无狭窄组(A组,43例)和椎管狭窄组(B组,37例)。分析各组颈髓分数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颈髓平均FA值为0.643±0.051,ADC值为(I.16±0.172)×10-3mm2/s;A组和B组患者颈髓平均FA值分别为0.621±0.036、0.592±0.060;平均ADC值分别为(1.236±0.135)×10-3mm2/s、(1.429±0.150)×10-3mm2/s。三组之间两两比较,FA值对照组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P值均<0.05);ADC值对照组最低,A组次之,B组最高(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成像较常规T2WI更早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损伤,椎管狭窄患者颈髓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在弥散张量成像中,每一体素内水分子的弥散用一个张量进行描述。利用张量的几何性质可对脑白质的细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弥散张量成像可用于对脑白质病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张倩  夏永华 《现代保健》2013,(8):122-123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DTI利用水分子扩散原理,通过评估水分子在体内的三维弥散状态,显示纤维柬在脑实质内的走行,并通过对比纤维束走行的改变反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无创伤地探测人体腰椎间盘退化中的间质改变,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来研究人体腰椎间盘在不同年龄段的早期退化现象。方法本研究招募了30名25~67岁无腰部受伤史且无腰痛症状的正常志愿者。所有被试在本院一台1.5T临床磁共振上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DTI扫描,DTI图像经离线后处理得到定量的弥散各向异性图(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随后对腰椎间盘髓核区域的FA和MD数值提取后进行直方图分析。应用非参数Mann-Whitney test在两个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FA和MD的平均值。结果老年组腰椎间盘的MD显著降低(P<0.001),FA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衰老过程中人体腰椎间盘的早期退化性改变可以通过DTI的定量参数来反映,而此时常规解剖图像上并无发现。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退化级别和DT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这样可以推进DTI在椎间盘退化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处理和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在弥散张量成像中,对每一体素都构造一个张量以描述此体素内水分子的扩散,利用此张量的几何性质可对组织的细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弥散张量的对称性,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以描述弥散椭球的几何特性,由此可求得表征弥散各向异性程度的测度.还可通过伪彩色处理等方法直观的表现弥散张量的几何性质,从而得到脑白质纤维的方向性等信息.本文还介绍了一种白质纤维束的追踪方法及其追踪结果.  相似文献   

12.
廖凯  饶家声  李晓光 《中国卫生产业》2011,8(16):106-107,110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影响轴突再生。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作为无创伤手段,已经被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弥散张量成像方法在脊髓损伤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影响轴突再生。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作为无创伤手段,已经被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弥散张量成像方法在脊髓损伤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和FA值。结果 肿瘤周围水肿区域的ADC值和FA值与肿瘤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脑脊液、对侧正常大脑白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囊变区域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ADC值无显著性差异。FA值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强化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梗死以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判断患者疾病分期的有效性。方法:以本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9例脑梗死者为研究组,对比组为随机抽取60例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者,将研究组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至检查时间在6小时以内)以及急性组(时间为7~24小时),组人数分别为25例、3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正常者与疾病者病灶以及健侧对应区域FA值得差异,观察不同发病时期研究组患者梗死区域FA以及ADC值情况。结果:脑梗死者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脑梗死区FA值均较正常者低,且急性组梗死区FA、ADC值均低于健侧,而超早期仅ADC值梗死区低于健侧(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有效诊断脑梗死,判断患者脑内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TIWI、T2WI及脂肪抑制、DWI、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增强扫描。DWI中的b值分别取200、500、800、1000、1200、1500、2000。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表现为稍高信号;(2)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同一b值,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良性与正常组无差异;(3)随着b值从200升到2000,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1000时最高,分别为91.2%、89.3%,此时的ADC阈值为1.22。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对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及预后的早期评估。方法:选取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且在术中影像学基础上达到尽全切,剔除术后3个月肿瘤进展病例后符合标准的20例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57.95±10.82)岁,其中男11例,女9例。采用直接测量法及弥散张量成像(DTI)辅助测量法对20例胶质瘤患者行术前、术后72 h及术后3个月的扫描,在术后MRT1加权像上不同层面分别手工描记残余肿瘤边界,获取术后72 h及术后3个月残余肿瘤体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直接测量法获取术后72 h残余肿瘤体积明显大于DTI辅助测量法获取的术后72 h残余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4,P〈0.001),直接测量法获取术后3个月残余肿瘤体积明显大于DTI辅助测量法获取的术后3个月的残余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1,P=0.026)。经直接测量法获取的术后72 h残余肿瘤体积明显大于术后3个月的残余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3,P〈0.001),经DTI辅助测量法获取的术后72 h残余肿瘤体积明显大于术后3个月的残余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9,P〈0.001)。结论:将DTI技术用于评估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手术疗效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感兴趣区(ROI)、基于体素的图像分析技术(VBA)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方法 对受试者进行临床和神经心理评估、头颅MRI平扫.13例受试者(高血压组7例、对照组6例)接受DTI扫描,所得DTI影像数据经与标准模板配准后,行全脑全体素分析及ROI,从而确定两组各向异性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icro-MRI和DTI技术对喉内肌运动单位进行三维重建,并获取生物力学信息数据。方法:2只狗喉以7T小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序列扫描,喉内肌纤维分割三维重建。结果:甲杓肌、环杓后肌和杓肌肌肉纤维被示踪显影计算。结论:DTI-MRI及DTI纤维示踪技术具有提供喉内肌肉的生理功能信息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解剖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代谢和功能研究。磁共振(MR)弥散成像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弥散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DTI利用纤维示踪重建技术可在三维图像上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可了解病变所致的白质纤维束受压与移位、浸润与破坏情况,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它已成为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的最新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