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光霞 《现代养生》2014,(6):205-20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完全闭塞率分别为88.89%、6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于介入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完全闭塞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周彦  鲁恒涛  刘星 《现代养生》2014,(10):150-151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及宣教,观察动脉瘤再破裂的概率。结果: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的干预措施后,80例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护理干预是预防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性分析.方法:将实施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实施不同护理方法,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9例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89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为11.05%;病原菌检出率为97.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1株占73.81%,以大肠埃希菌(26.19%)、鲍氏不动杆菌(16.67%)为主;糖尿病和手术时间≥180min是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PDCA循环管理是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1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防止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避免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成功栓塞218例动脉瘤,病人除1例因颅内多发动脉瘤未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另2例因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来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按照电脑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介入术的实施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操作时间与治疗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间,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缩短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4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5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25例动脉瘤患者23例栓塞治疗成功,另外2例由于动脉瘤形状特殊,未能栓塞成功,行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栓塞成功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溶栓治疗后康复。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讨论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通过护理手段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实施准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使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疗新技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25-626
目的分析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康复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方式方法.方法?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未发生与护理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Hunt.Hess分级IV级16例,Hunt-Hess分级V级5例,21例患者均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均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3周内清醒12例,不同程度残留神经功能障碍。3个月内清醒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Hunt-Hess分级IV、V级患者早期急诊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张芸芸  李莺 《现代养生》2014,(20):163-163
目的:探讨颅内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我科从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9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3例患者中24例偏瘫经康复训练后可辅助活动或者完全自主活动,3例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其余66例生活完全自理。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我科从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9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3例患者中24例偏瘫经康复训练后可辅助活动或者完全自主活动,3例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其余66例生活完全自理。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林宝华 《现代保健》2010,(27):143-144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宣教并行出院指导。结果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对比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9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措施研究术前心理干预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2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15例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22例患者中,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20例,术前动脉瘤破裂1例,未手术出院1例。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前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动脉瘤破裂,有利于改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5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根据围手术期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锦屏 《现代医院》2007,7(9):93-94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疗效的主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6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低血压反应、颅内血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采取措施预防,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正确处理。结果治愈53例(76.81%),其中恢复良好48例(69.57%),残废5例(7.24%);死亡16例(23.19%)。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及观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