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雷功祖  王凛 《铁道医学》1995,23(5):294-295
自制2只穿刺针头和2根有机玻璃接续管,放射状巩膜半层切口代替三角形巩膜瓣或平行于缘部的水平切口。利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法,为14例16眼进行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5~15个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14眼占87.5%,其中1.0以上者9眼占56.25%,作者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撑无晶体眼的简单,实用方法之一,术中,术后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4例全层巩膜缝线睫状沟固定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治疗情况、手术方式。结果表明,全层巩膜缝线术式较巩膜瓣下半层巩膜缝线术式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视功能恢复满意。术中线结后移是保证线冰不外露和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平华  陶永贤 《重庆医学》2000,29(5):398-399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戒指 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对无晶体囊膜支撑的28例28眼行了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术后承访2.5-5年,平均3.2年,观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视力≥0.5有17眼(60.7%),术中少量出血3眼(10.7%),人工晶体轻度倾斜或偏位4眼(14.3%);黄斑囊样水肿5眼(17.9%);无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0例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双襻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方法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30眼中矫正视力恢复0.5以上者20眼(66.67%),0.1-0.4者7眼(23.33%),0.1以下者3眼(10%),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结论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大幅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采用改良的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无晶体后囊膜及后囊膜严重破损患者进行了治疗。术后随访了6 ̄24个月,平均15.59个月,视力为0.3 ̄1.0。除了1例伴有陈旧性脉络膜病变和既往行视网膜脱离术后及2例由于角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多次手术而致剥夺性弱视外,其余的26只眼术后随访视力均大于0.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均无不良以应。本文同时详细地讨论了改良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将既往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无晶体眼并后囊膜缺损的眼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了解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随机对两组病人共16例进行手术。用美国Storz公司生产双侧“S”型弹性袢前房型人工晶体和KabiPharmacia“C”袢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视力10以上占375%(3/8),05以上占50.0%(4/8)。缝线固定术组无一例达10以上者,05以上占25.0%(2/8)。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显示有更多的优越性。从解剖学观点来说,各种缝线固定技术,很难将晶体袢通过缝线定位在睫状沟处,并对眼组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5例35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0眼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15眼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BCV、CEC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isan组手术后BCV优于术前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结论 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体眼有效方法。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方法治疗15例各种原因导致的无后囊膜患者。术后随诊视力、眼压、前节、晶体位置、眼底情况。随诊时间2周~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获提高,其中20%达0.6~1.0,40%达0.2~0.5。主要并发症为晶体扭位。提示,此方法为无后囊患者提供了完全、有效的人工晶体再植入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无囊膜的特殊情况下,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方法。方法:对19例(19眼)患者无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进行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采用巩膜层间无缝线人工晶体固定术,三片式人工晶体折叠后由透明角膜切口注入,晶体襻由角膜缘后2mm的巩膜瓣下穿刺口穿出,置人预先做好的巩膜层间穿刺隧道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眼压、视力、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9例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视力〉0.6者13例,0.2~0.6者6例,眼压稳定,人工晶体居中良好,无偏斜及移位,随访期间无晶体脱位,眼内炎、低眼压、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囊膜缺失眼,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谭祖福 《广西医学》2002,24(6):909-910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复明术 ,对于缺少后囊膜支持 ,手术时后囊大部分破裂 ,不能常规方法植入 ,若需继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则必须行缝线固定术。我院于 1997年至2 0 0 0年共进行 12例无晶体后囊支持人工晶体双袢巩膜睫状沟固定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眼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 8岁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 10眼 ,2例行囊外摘除术时后囊膜大部分破裂。玻璃体溢出前房 6例 ,术前裸眼视力 0 0 4~ 0 0 810例 ,矫正视力 0 1~ 0 33例 ,≥ 0 5 7…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3.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平 《中外医疗》2009,28(8):32-3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术中韧带断裂及后囊破裂过大、囊内术后人工晶体二期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晶体脱位等无晶体后囊膜术眼中的应用。方法我科于2000年4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术完成了57例(57眼),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9个月,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矫正视力0.1,视力在0.5以上者40眼(71.9%),57例人工晶体位置正,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后囊或后囊膜、晶体悬韧带大范围缺损的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体眼,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I期植入,固定缝襻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襻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膜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襻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史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屈光矫正手术的新技术,通过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屈光矫正的目的。随着人工晶体材料的更新和发展,可折叠、高相容、高稳定的人丁晶体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以屈光矫正为目的在有晶体眼眼内后房植入的人工晶体,又称可植入型接触镜。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逆性好,如因特殊并发症,需取出人工晶体时,眼内原有组织结构功能不受影响,保留了调节能力,所以术后功能恢复非常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于无晶体眼、无虹膜眼或虹膜缺损眼、以及大瞳孔眼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Morcher虹膜型人工晶体对2例眼球穿通伤后无晶体和无虹膜眼、2例瞳孔扩约肌麻痹致瞳孔散大眼、1例新生血管青光眼行硅胶管植入术后虹膜缺失眼,分别施行虹膜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和人工晶体置换术。l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虹膜缺损和无晶体眼采用虹膜隔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19月,其中两例患者视力无提高,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所有患者术后眼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晶体表面色素沉着,无眼压升高及角膜并发症(1例术前有角膜带状变性)。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征,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改善和提高视力的目的,有效的解除患眼畏光,并能满足特殊病例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休眠、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Ⅰ期植入,固定缝(?)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蟆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晶体脱位摘出及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对27例晶体脱位行晶体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结果27例术后视力提高25例,术后视力不变1例,下降者1例。结论摘出脱位的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晶体脱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方法。方法:术中使用改进的方法均成功完成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20例。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例(占6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囊膜时矫正无晶体眼性屈光不正,恢复双眼单视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