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总结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下肢畸形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2例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畸形病人应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120例手术病人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加强肢体畸形病人应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外固定器矫形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患儿9例10足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0足均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及足底持重,有1例1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1例2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无一例患儿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具有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而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和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马蹄足患者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9例因创伤引起的马蹄足畸形患者,进行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的微创手术治疗。术前访视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行为指导;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安装外架;术后指导患者调节外架。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对手术护理表示满意,对手术护理方法表示肯定。手术注意事项交代清楚,手术完成顺利。患者带外固定架10~16周,平均15周。1例患者因疼痛在术后10周去除外固定架,6周后出现了僵直在跖屈20°;1例患者在去除外固定架8周后出现了僵直在跖屈10°。其余17例患者全部可以达到0°全足负重,无明显足下垂。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手术,通过手术中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医生、患者双方满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718-1719
探讨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疗效。选取我院31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均行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1例患者手术用时为(86.58±35.48)min,术中出血量为(31.29±9.37)ml,治疗优良率为87.10%(27/31),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显著,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齐佳 《天津护理》2013,(6):499-500
Ilizarov外固定支架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伊里扎洛夫教授发明并以其名字命名的治疗器械,其技术特点能满足各种下肢畸形的治疗要求,适合于治疗复杂骨折、骨缺损、骨折畸形愈合、开放性骨折等疾病,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时间短、痛苦少及费用低等临床优势。由于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构复杂,操作步骤多等原因,给围手术期及出院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膝内外翻畸形2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大龄儿童(6岁及以上)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整体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方法对2005年8月~2010年8月入住我科的52例(64足)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位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2例患儿均获得满意的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全部患儿均按期随访,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足踝畸形获得满意矫正。结论运用整体护理方法来护理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足踝畸形患儿,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有限矫形手术与单纯Ilizarov技术在治疗青少年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青少年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有限矫形手术组(35例)和单纯Ilizarov技术组(32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按照ICFSG评分标准进行术后足恢复评分,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肌力不平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手术组与单纯Ilizarov技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ICFSG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足恢复的优良率为91.89%,显著高于单纯Ilizarov技术组的75.00%(P0.05)。联合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单纯Ilizarov技术组的18.75%(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有限矫形手术与单纯Ilizarov技术相比,能有效提高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恢复的优良率,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合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4例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手术方法采用凸侧顶椎经椎弓根截骨、悬臂梁压棒技术实施矫形。术前进行日递增肺功能训练、脊柱弹性训练及床上排尿训练等术前适应手术训练,术中、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监测异常2例;后路胸廓成形时胸膜破裂4例,术中进行修补;3例脑积液漏,术中修补;1例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存在、无运动;4例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未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经过围术期有效的护理,矫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经椎弓根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矫形,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也是保证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onseti法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两院就诊的10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Ilizarov技术逐渐牵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观察组应用Ponseti法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评分系统(ICFSG)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ICFS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Ponseti法和Ilizarov技术联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佳,能有效改善ICFSG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彻底松解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的围术期护理,明确各期具有一定难度的护理问题,从而加强重点护理的内容。方法 对34例接受距下关节彻底松解术治疗的CTE患儿从术前期、术后初期、恢复期至出院前期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指导家长配合,本组患儿手术治疗顺利,矫正效果满意。结论 CTE的距下关节彻底松解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特殊性,护理质量关系到手术的进行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围手术期康复及护理模式。方法:对9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病例施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前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辅导,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患者及家属表现出了良好依从性;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明显改善了膝关节活动范围,随访关节活动度比术前平均增加42.3°,患者步态、下蹲等动作显著改善。结论:关节镜松解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赖红灿  鲜继淑 《现代护理》2006,12(3):270-27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2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支架治疗烧伤后膝关节疤痕屈曲挛缩患者的护理要点,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使用Ilizarov支架治疗烧伤后膝关节疤痕屈曲挛缩病例的临床特点,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术后跟踪随访3~18个月,15例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继发挛缩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X线摄片复查示畸形逐渐矫正,去除外固定支架后肢体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Ilizarov支架是目前公认的微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予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在跖屈角度、背伸角度、背伸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在伸膝位、痉挛指数以及屈膝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石膏固定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趾屈肌力和瘢痕长度上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给予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进行治疗后均取得疗效,但前者因具有瘢痕小、趾屈肌力下降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首选为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肠粘连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8例术后肠粘连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3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2~6个月随访,3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经保守治疗后康复。结论:做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对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牙颌面畸形的疗效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2组均实施正颌联合正畸矫治手术,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新型优质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新型优质护理应用于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尿道狭窄二期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2例尿道狭窄再次手术治疗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发生出血1例,气胸及失血性休克1例,经及时处理后未影响手术效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尿道并发症,住院时间较以往显著缩短,满意度高达98%,均掌握出院后留置管道的自我管理。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尿道狭窄二期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李鹏程  ;宁宁  ;陈茂君 《华西医学》2009,(10):2738-2740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患者进行了科学的护理,即心理,术前、术后以及特殊症状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治愈27例,好转4例。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胡婵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8):1398-139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患者32例,施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治疗,采用规范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患者的信心明显增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较单一的前或后路手术复杂,护理困难,采用规范、系统、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能进一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在胫骨缺损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50例胫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骨缺损的基本概念、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康复及护理等疾病自我认知程度,对比两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及严重疼痛、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缺损的基本概念、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康复及护理等疾病自我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及严重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针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在胫骨缺损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自我认知程度,缩短骨愈合时间,降低严重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