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HP M1165A组合式心电监护系统,M1020A脉搏氧饱和度手指探头和Siemens900C呼吸机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脉搏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SpO2/FiO2)变化。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时ARDS的SpO2及SpO2/FiO2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小时时相点SpO2/FiO2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提示2例小时相点的SpO2/ 相似文献
2.
3.
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右心功能及血容量、回心血量和右心排血功能的关系,对指导扩容、避免输液过量或不足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指标〔1〕。CVP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长度、管道的通畅程度、零点定位、胸内压等。测 相似文献
4.
外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ICU(SICU)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我院自2000-05~2003-11SICU共收治15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肺复张策略(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与既往同类病例比较,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病人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机械通气病人20例。采取侧卧位1h,半卧位1h,侧俯卧位1h,观察3个不同时段病人HR、SPO2、PaO2的变化。结果侧俯卧位病人的HR影响不大,SPO2、PaO2改变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侧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病人的氧合状态,从而降低FiO2和PEEP水平,且实施比较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用于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92例,根据通气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行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后总有效率,通气前后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通气前后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通气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PaO2、SpO2、PaCO2、PaO2/Fi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CVP、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观察组CV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氧合状态,从而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护理及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例ARDS患者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和对卧位改变的忍耐力,制定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各管道、皮肤及组织的护理,采取俯卧位每次1~4h,每日2~3次,疗程2~5d,定时改变体位。[结果]3例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 P <0.05),最终撤离呼吸机,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熟练掌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体位,是保证治疗安全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ARDS的诊断与机械通气策略应明英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感染、创伤等损伤后出现的以肺部炎症和通透性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ALI的最严重阶段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 相似文献
9.
不同体位对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效果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对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时氧合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40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时每4小时按仰、侧、俯顺序变更体位.对照组行常规持续仰卧位通气.每次体位变更后1 h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血气、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中变更体位较之传统的持续仰卧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8只,充分麻醉后肌松、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内注入盐酸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常规仰卧位通气组(A组)14只,与俯卧位通气组(B组)14只,相同通气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体位通气240 min.测定比较两组心率、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体循环平均压(ABPM)、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取外周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通过动脉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计算得出肺血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pH、PaO2/吸氧浓度(FiO2)比值和SvO2较健康状态均显著下降,Qs/Qt显著升高(P<0.01);HR、ABPM和CO明显下降,PAPM、CVP和PAWP显著升高(P<0.01);PIP、Pplat和Cst显著降低(P<0.01).组间各项指标对比,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在氧合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改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均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于犬氧合功能改善非常明显,能够明显升高氧合指数、降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能够明显改善ALI动物的氧合状况,对呼吸力学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氧合、肺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方法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的氧分压、气道峰压、炎症介质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的变化。结果经过肺灌洗和俯卧位通气2 h后氧分压明显升高、气道峰压显著下降,俯卧位通气1 d后胸部CT检查显示肺实变区部分消失,炎症介质检验显示明显下降。结论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有效改善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ARDS患者151例,其中死亡4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人体质量指数(BMI)、ARDS分级、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11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前降钙素原(PCT)、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血压、血糖对ARDS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BMI、ARDS分级、APACHEII评分、SOFA评分、PCT、血管活性药物7个指标均影响ARDS患者的预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ARDS分级(OR=6.895,95%CI=1.447~32.860)、年龄(OR=3.633,95%C1=1.333~9.906)APACHEU评分(OR=1.210,95%CI:1.033~1.417)及SOFA评分(O尺=1.676,95%CI=1.253~2.242),而BMI是保护因素(OR=0.379,95%CI:0.168~0.856)。结论ARDS分级、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年龄是ARDS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而BMI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医学科(ICU)常见危重症。尽管人们不断地探索其诊疗方法,但病死率仍高达40%。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的机械通气仍是ARDS治疗的基石。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保留适度的自主呼吸有助于塌陷肺泡的复张、改善氧合、预防膈肌功能障碍等。联合有效的监测技术,设置恰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等措施使患者保持耐受性良好的自主呼吸状态,预防患者自身诱发性肺损伤(P-SILI),可能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共120名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其中57名发生AKI,发生率为47.5%。降钙素原、基础肌酐增高,pH值降低和意识障碍是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120例患者中57名死亡,总住院病死率38.3%。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KI组生存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AKI发生率高,可明显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降钙素原、基础肌酐增高,pH值降低和意识障碍是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理解加深,高频振荡通气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通气支持策略。高频振荡通气仍有多点不足,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最近两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关于高频振荡通气机制、技术、通气策略,监测体系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 ARDS 患者,监测初始仰卧位、侧卧位1小时后、转仰卧位1小时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侧卧位1小时 PaO2(75±12)mmHg vs (65±11)mmHg,PaO2/FiO2(280±14)mmHg vs (200±20) mmHg 明显升高(P <0.05),SpO2(96.5±2.2)vs (88.5±1.2)明显升高(P <0.05),且转仰卧位1小时仍能保持, MAP、H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侧卧位1小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2±1.8)ml vs (8.2±2.0)ml(P <0.05)。结论侧卧位通气可改善 ARDS 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对血流动力学、呼吸机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Antonia Koutsoukou Helen PerrakiStylianos E. Orfanos Nikolaos G. KoulourisAndreas Tromaropoulos Christina SotiropoulouCharis Roussos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09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befo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on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blood gases in protective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RDS.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stratifi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ARDS onset relative to the onset of MV: In group A (n = 11), MV was applied at the onset of ARDS; in group B (n = 8), MV had been initiated before ARDS.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arterial blood gas were assessed in early (≤3 days) and late (8-11 days) ARDS, on zero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nd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f 10 cm H2O.Results
In group A, Pao2/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121 ± 43 vs 161 ± 60 mm Hg) and minimal resista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 decreased (8.3 ± 1.8 vs 6.0 ± 2.1 cm H2O L−1 s−1) from early to late ARDS. In group B, static elasta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 increased in the late stage (30.4 ± 7.8 vs 36.4 ± 9.9 cm H2O/L). In both groups,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pplication resulted in Pao2/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mprovement and minimal resista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 decreases in both stages.Conclusion
In protective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RDS, late alteration of respiratory mechanics occurs more commonly in patients who have been ventilated before ARDS onset, suggesting that the history of MV affects the subsequent progress of ARDS even when usi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19.
目的比较10°和25°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角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压力性损伤发生率、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按组间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0°头高足低俯卧位,观察组患者给予25°头高足低俯卧位,观察比较两组俯卧位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流动力学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VAP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后两组氧合指标、心率等较俯卧位前均有改善,但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取25°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既可以有效改善氧合,也可以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及VAP发生率,是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较合适的体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RDS患者经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1次脱机成功者30例,2次脱机成功者5例,3次脱机成功者2例。机械通气3—10d,无一例依赖呼吸机。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4-12d,TPN支持期间合并高血糖5例,消化道出血4例,肺感染、呼吸衰竭5例,无一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ARDS临床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营养供给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