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护理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了大量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这些伤员大多都是骨折、挤压伤、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复合性损伤为多。为了减轻这些伤员生理和心理残疾的发生,在经过紧急救治以后.应尽量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宣教和康复护理,因此,华西医院依照卫生部和中残联的指导精神,启动并完善了灾后应急体系.成立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新开设床位100张,利于地震伤员的集中统一,使救治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日间病房的医疗物资准备、管理经验,为日后应对突发事件中医院综合性病房医疗物资保障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病房医疗救治数据、医疗队和护理模式、物资准备与管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日间病房的医疗护理高效有序的物资服务流程管理与准备工作为其圆满完成大量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5月12日至5月29日收治224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日间病房作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综合性病房,转型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首先腾出可收治病人的病床资源并快速有效地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展开医疗救护,满足紧急救援伤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地震伤员集中定点收治医院更是备受瞩目。我院频繁收治和接收来自外院的地震危重伤员,在经历"5·12"汶川地震救援、青海玉树地震支援的经验基础上,在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更是多了份从容,工作忙而有序。此次也是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接受应急灾害考验的时刻,在灾害群体伤的护理质量管理方面,我院结合优质护理实施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也汲取了成功的经验,获得较高的赞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地震伤员集中定点收治医院更是备受瞩目。我院频繁收治和接收来自外院的地震危重伤员,在经历“5·12”汶川地震救援、青海玉树地震支援的经验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情况。结果非骨科专业病房在汶川大地震后集中收治地震骨伤伤员680例,由于组织管理得当,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结论在突发大批骨伤伤员的特殊情况下,启用非骨科专业病房集中收治骨伤专科伤员的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救治工作顺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前线医院护理应急管理的经验.地震发生后,通过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评估、调整管理模式、简化服务流程、改变排班方式、统一管理和调配人力资源等方法,使2 196例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接诊和救治,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并圆满护送832例地震伤员千里安全大转运.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国家级医院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党政领导准确定位医院作用,迅速确定医院地震医疗救援的“三中心”战略定位:即复杂危重伤员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强调集中指挥、授权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合作。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满足随时变化的伤员抢救需求。根据地震伤员来院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分期重点处置。依靠多学科合作,集结国内国际专家,加强了危重伤抢救力度,提高了救治水平。截至止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住院1751例,其中危重伤员1135例,ICU收治127例,手术1239台,血液透析77例,住院死亡率低于0.7%。其间医院的常规医疗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会诊在雅安芦山地震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借助此系统。我们对部分地震重伤员进行了远程护理会诊。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有利于伤员的早日康复,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0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灾后迅速将无线便携式远程会诊系统配置于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各相关专科护理的远程服务,对地震伤员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诊治意见。据统计解放军总医院共进行远程护理会诊20余例,使灾区伤员的救治能力倍增。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灾难救援的伤员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了将最好的护理专家送到了救援的第一线,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医院护理部管理职能的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大型灾难救护中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提高组织救护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分析对医院抗震救灾中进行的护理管理活动及效果进行资料归类处理及总结分析,提炼抗震救灾过程中医院护理管理活动的关键要点。结果:主要救治任务:自5月12日截至6月2日共21天,该院共接受和治疗处理地震灾害伤员2618名;住院伤员1751人;其中危重伤员1135人(含ICU收治伤员127人);开展急诊手术1239台;进行血液透析77人,死亡率仅0.7%。结论:大型综合医院护理管理职能在灾难面前迅速强化,通过高效的组织调度运转、前瞻的灵活的组织计划、强有力的领导职能和积极主动的有效控制,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面对灾难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公共突发事件中大批量收治伤员时的骨科护理管理流程。方法:对汶川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1410名骨科地震伤员时包括紧急组织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流程革新以及信息管理等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保证了在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伤员的整体救护水平。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各部门配合,再造护理管理流程,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地区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员,于震后第2天就到达现场进行超早期康复救援;震后第3天,前移我院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bJL#b科和ICU等科室,对地震伤员进行超早期康复介入。至震后第14天下午6时,共收治伤员69名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使汶川经验在芦山地震康复救援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应用、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成批伤员的救护模式,以提高医院有序、高效、安全救护城市成批伤员的能力。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运用"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实施某次地铁追尾事故的救护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40名伤员均得到了及时的分流及诊治,整体救护效果较为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城市成批伤救护中采用"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能使伤员快速分流、及时得到诊断及收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对救护方案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成批伤员救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总结报道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8.0级特大地震大量地震伤员救治护理中创造了"4个第一"救治护理的方法和体会.医院迅速启动应对突发事件紧急预案,20 min内将1 629例病人全部转移至院内安全地带;野战医疗队队员10 min集结完毕赶赴灾区,是到达灾区的第一支医疗队;全力接收地震伤员,1 d内接收伤员1 863例.分区安置.分类治疗,确保了所有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针对重症伤员处置过程中的矛盾,采取专家集体会诊制度,每日2次定时汇报病情,针对救治中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了危重症伤员的生命安全.院领导重视及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快速准确分类是成功救治的必要前提;完善的急救应急机制及先进的急救设备是抢救成功的必备条件;平时的训练有紊和精湛技术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心肺疾病夜间病情变化和死亡率明显高于白昼、而夜间的医疗、护理力量相对薄弱,影响了夜间的护理质量。作者总结了做好夜班护理工作的经验。夜班护士应具备过硬的专科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要做好“四严”、“一发挥”、“一保持”及合理安排好人力等,提高了ICU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应用于"6.7"事件批量伤员的救护中,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名伤员均得到及时分流及诊治,整体救护效果满意。结论实施强调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护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可使伤员快速分流、得到及时诊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