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3):377-378,380
目的:探讨血液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及SF-12健康量表对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社会支持及生理、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的结果。结果观察组负面情绪发生率为34.00%(17/50),对照组为54.00%(27/50),组间负面情绪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41.11±6.31)分、(24.92±3.58)分、(10.49±3.30)分、(6.92±2.83)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负面情绪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43.22±6.42)分、(25.81±2.47)分、(7.45±3.92)分,均高于有负面情绪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为(52.11±10.03)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影响小于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运用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67±6.11),(40.69±6.76)分,均低于对照组(45.02±6.24),(45.96±6.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62,6.211;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24)。结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娱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康复护理组的护士给予按个体化设计的娱乐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 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IM评分分别为(53.29±8.86),(54.17±10.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治疗后FIM评分分别为(79.77±14.35),(69.13±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74,5.6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FIM总提高分值分别为(26.48±10.81),(14.97±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 P<0.01)。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分值观察组(15.84±6.82)分,对照组(7.3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P<0.01);自理活动提高分值观察组(10.65±6.03)分,对照组(7.67±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结论娱乐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学生义工服务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0例确诊为A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医学生义工服务。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 SF-36)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7.47±2.86)分、HAMD(8.23±2.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63±2.75),(11.82±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78,4.173;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F-36评分(87.94±4.53)分,对照组(65.24±4.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6,P<0.05)。结论对AS患者进行医学生义工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值得广泛组织并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专业合作型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居家自我管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多专业合作护理干预,定期给予治疗、护理、心理以及营养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SSRS,SCL-90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支持总分为(47.56±7.32)分,高于对照组(41.21±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1);SCL-90总分研究组为(120.24±21.54)分,低于对照组(143.18±3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研究组其他SSRS分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专业合作型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提高社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对身心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CMQ得分中面对分量表得分为(27.93±5.84)分,高于对照组,回避、放弃分量表得分为(10.91±5.90),(4.94±1.0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5,2.24,9.7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面对、回避和放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回避和放弃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GSES总分为(20.50±5.50)分,低于观察组(30.35±5.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8,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 总分及各条目均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变慢性乙肝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100例门诊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结果慢性乙肝患者ESCA总分为(97.53±18.75)分,居于中等水平;SF-36各维度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得分分别为(79.8±17.5),(65.3±32.1),(74.6±19.9),(55.7±18.6)分,均低于成人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8,4.02,3.59,5.19;P<0.01);SF-36其他维度得分也均低于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sonal相关分析显示,乙肝患者ESCA与SF-36得分均呈正相关性(r=0.262~0.528,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较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健康状况,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门诊急腹症患者负面情绪和应对能力的影响,为门诊患者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面情绪、应对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分别为(34.68±5.82)分、(36.57±6.7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评分分别为(24.88±4.35)分、(38.54±6.89)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关系(r<0,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关系(r>0,P<0.05);焦虑(β=-1.982,OR=0.138)、抑郁(β=-1.474,OR=0.229)对患者的应对能力有较大影响( P<0.05)。结论门诊急腹症患者负面情绪对应对能力有显著影响,通过结构式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行情绪护理方案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8例行胃肠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3种负性情绪制定的五行情绪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情绪护理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自身的症状进行测评,采用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SMH)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和干预1周后的自身症状和医院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和医院睡眠问卷得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化和SMH总分分别为(1.36±0.20),(18.09±3.58)分,对照组分别为(1.42±0.33),(17.69±2.4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68,0.985;P>0.05),其余项目观察组的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4.023,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和SMH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12~7.362, P<0.05),对照组干预后躯体化和SMH总分均有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3.026,-4.331;P<0.05),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39~0.942,P>0.05)。采用五行情绪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满意112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分别为91,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6,P<0.01)。结论五行情绪护理方案对胃肠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能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于食管癌伴负性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入院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3±7.8)分、SDS评分(52.4±5.5)分均高于观察组的 SAS评分(48.9.±7.2)和 SDS评分(48.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明显缓解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间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所在病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推拿加康复训练。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euro-logical dicifit score,ND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NDS、M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NDS、MBI、SF-36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内各指标各次评定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SF-36心理健康领域指标各次评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于教育前、教育后6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简明生活质量量表( 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干预组、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分别为(19.90±2.17),(20.40±2.28)分,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评分分别为(32.90±1.41),(24.28±1.52)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4,8.77;P<0.05);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5);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上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状态方面,干预组、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0.15±2.11),(61.68±1.70)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2,P<0.05)。结论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个人自理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在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进行效果评定,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OSIE及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NOSIE总分、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因子得分为(123.49±13.24),(32.76±5.29),(33.59±7.28),(26.34±3.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7.57±11.23),(26.32±4.09),(23.29±4.28),(19.29±3.19)分;观察组患者的退缩、抑郁因子得分为(4.02±2.12),(2.03±1.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1.05),(3.78±1.0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23,5.275,6.680,8.129,6.598,5.805;P均<0.01)。观察组患者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分别为(109.59±21.37),(1.81±0.45),(1.23±0.42),(1.09±0.47),(1.32±0.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42±29.47),(2.45±0.73),(2.13±0.29),(3.41±0.92),(2.32±0.4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34,4.088,9.658,8.311,8.598;P均<0.01)。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个人自理能力及心理状况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尤其表现在抑郁、焦虑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心理调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只是按时接送患儿,常规交代患儿注意事项,不接受特别的辅导和干预;观察组采用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疲劳评估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人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41.27±30.28)与对照组(164.13±29.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1);观察组家人疲劳程度减轻,疲劳评估表中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3.66±1.64、4.14±1.79、4.97±1.96)与对照组(6.69±2.06、4.19±1.28、10.88±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t=2.00,P〈0.05;t=3.82,P〈0.01);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67.52±10.34、75.36±12.84、62.53±11.01、43.22±8.94)与对照组(57.11±9.97、52.23±11.59、51.63±10.75、40.21±9.08)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差异外(t=0.98,P〉0.05),其他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5.57,2.91;P均〈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的心理调适,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GABG)后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医学应对问卷、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4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应对方式中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常模(P〈0.05);回避应对方式的得分与常模相似(P〉0.05);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P〈0.05)。面对应对方式与SF-36总分及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均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总健康及情感角色呈负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感觉、活力、情感功能及心理健康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主观支持与SF-36总分及其活力、心理健康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与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及SF-36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ABG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采取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认识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CABG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及时、及早评估CABG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制订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并提出对策,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提供良好家庭环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进行心理应激状况调查,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检出心理问题者检出率为63.0%;心理问题者SCL-90总分为(157.79±29.52)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129.96±38.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P〈0.01);心理问题者CSQ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分别为(6.16±2.18)分和(4.19±1.77)分,明显低于非心理问题者(8.19±2.37),(5.71±1.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54,6.96;P〈0.01),而心理问题者自责、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因子评分分别为(5.86±2.59),(5.44±2.57),(5.88±2.75),(4.71±2.80)分,明显高于非心理问题者的(4.25±1.49),(3.63±2.03),(4.18±1.82),(3.23±1.4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9,6.35,5.81,5.19;P〈0.01);心理问题者SSRS总分为(35.67±5.34)分,明显低于非心理问题者(41.81±6.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5,P〈0.01);除客观支持维度外,SCL-90与SSRS和CSQ各维度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医务工作者应积极采取各种途径给予其心理救助,帮助其维持心理健康,以便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量表(ARES-S)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对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各评定结果分别为SDS(54.6±7.4)分、SAS(53.6±5.2)分、SCL-90评分中焦虑(2.4±0.6)分、CARES-SF(28.4±12.4)分。干预1个月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DS(41.8±7.5)分、SAS(42.6±5.5)分、SCL-90评分中焦虑(1.6±0.4)分、CARES-SF(35.5±12.7)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组在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敌对、恐惧)明显减少(前两者P<0.01,后两者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焦虑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9例AECOPD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结果出院时和入院时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两组患者SCL-90总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改善AECOPD伴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