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无锡市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在全市各监测点采集14大类食品,开展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1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 2012—2016年共监测14大类样品1 129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158件,总检出率为13.99%。检出率最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副溶血性弧菌(22.54%),其他依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6.67%)、阪崎肠杆菌(5.38%)、霍乱弧菌(2.60%)、金黄色葡萄球菌(2.2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不同样品中以水产品最高(30.53%),不同采样地点中以农贸市场检出率最高(27.74%);散装样品检出率(17.28%)高于定型包装样品(6.43%)(P<0.05)。结论无锡市部分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为实现高危食品的识别和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食品中主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共采集食品259份,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技术求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0157:H7检测。结果25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1株,总检出率为11.97%。生禽肉、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散装熟肉制品、冷冻饮品、非发酵性豆制品、糕点、发酵酒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6.47%(9/34)、21.43%(6/28)、13.33%(6/45)、9.09%(3/33)、8.57%(3/35)、8.00%(4/50)和2.94%(1/34);2007—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除大肠埃希菌0157:H7未检出,其余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1.43%(5/28)、6.18%(16/259)、1.93%(5/259)和1.54%(4/259);监测点中,个体摊点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其他采样点。结论如东县食品主污染的品种为生禽肉、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致病菌主为副溶血性弧菌。作为直接入口的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可能存在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 法依据《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国家食品检验标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192份样品中检出病原菌13株,包括沙门菌2株、蜡样芽胞杆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阪崎肠杆菌4株和大肠埃希菌1株;其中5月份致病菌检出率为18.75%(3/16);婴幼儿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25.00%(5/20)。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检出率分别为6.90%和6.72%。便利店、快餐店、农贸市场和街头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 铜陵地区主要消费食品中仍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并定期主动监测,特别是婴幼儿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酒泉市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5-6]。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技术要求,通过对2010—2012年度酒泉市采集食品样品共1157份的检验分析,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对本市食品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157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00株,总检出率为8.64%。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生畜肉16.67%(5/30)、生禽肉33.33%(10/30)、鲜冻水产品17.50%(7/40)、速冻熟制米面制品20.00%(8/40)、熟肉制品6.92%(9/130)、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14.5%(9/62)、婴幼儿配方食品3.81%(4/105)、冰激凌5.0%(1/20)、凉拌菜10.00%(18/180)、即食地方特色食品6.92%(9/130)、糕点及饼干1.25%(1/80)、熟制米面制品1.00%(1/100)、生奶22.50%(18/80)。即食蛋制品、生食果蔬菜、鲜榨果蔬汁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生肉、生奶和水产品是酒泉市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凉拌菜、地方小吃、熟肉制品,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通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南通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要求,2017—2020年共监测了12类1025份食品样品,开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和掌握承德市2019年—2021年主要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发现本市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工作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承德市2019年—2021年主要市售食品进行抽样和监测。结果 共检测米面制品、中式凉拌菜、生禽肉等14类593份食品样品,其中154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5.97%。不同年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9,P<0.05);检出率较高的有蜡样芽胞杆菌(24.52%)、克罗诺杆菌属(21.7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21%);不同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冲调谷物制品(56.52%),其次是新鲜食用菌(40.38%)、生禽肉(40.00%)及生畜肉(36.36%)。结论 承德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卫生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省广州市1997-2007年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人数、时空分布和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1997-2007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62起,中毒8682例,死亡37例,年均发病率为10.70/10万;集体食堂发生的中毒起数最多,有180起,占38.96%;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分别有155和92起,占33.55%和19.91%,其他场所有35起,占7.58%;中毒例数也以集体食堂最多,有5437例,占62.62%;其次为饮食服务单位,有2366例,占27.25%;家庭和其他较少,分别有495和384例,占5.70%和4.42%;食物中毒起数和例数以第二、三季度高发,死亡例数则以第一季度高发;中毒食物以肉及肉制品和果蔬类为主,肉及肉制品的中毒发生原因主要是原料污染或变质。结论在食物中毒高发季节,控制肉及肉制品、果蔬类的原料污染和变质问题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北流市常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平和趋势,掌握和分析北流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有力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下发的2011-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2011-2013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抽检北流市8类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7种常见目标致病菌检测。结果8类食品共345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4种致病菌共19株,总检出率为5.51%,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志贺氏菌未检出。其中,熟制米面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为13.24%,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最严重。熟肉制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北流市常见食品中存在一定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熟制米面和熟肉制品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沈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分析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据国家CDC《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系列,2011—2013年在沈阳市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专卖店等采集食品检测致病菌。结果 2011年共检204份样品776项次,致病菌检出率5.4%;2012年共检240份样品830项次,致病菌检出率10.0%;2013年共检370份样品1010项次,致病菌检出率8.7%。3年共检814份样品,检出67株致病菌,总检出率8.2%,其中沙门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蜡样芽胞杆菌13株、单增李斯特氏菌9株、志贺氏菌1株。结论通过对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徐州市云龙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3—2015年云龙区市场销售的255份食品样品品检出致病菌43株,检出率为16.87%。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3.53%、6.67%、1.72%、23.73%,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类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9.29%和10.52%;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23.73%。结论徐州市云龙区食品中生肉类、水产品和熟食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程度较高,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2001-2008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强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24-524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1)。近年来,甘肃省食物中毒事故频繁发生,为了解甘肃省近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以全省14个市、州卫生监督所食物中毒报表为依据,对2001-2008年甘肃省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盐城市各类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0年,根据《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在盐城市进行样品采集,按照《江苏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致病菌、病毒和异尖线虫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7—2020年,盐城市共采集15类829份样品,检出179份阳性,总检出率为21.59%。2018年阳性率最高(46.31%),其次为2017年(23.35%)和2019年(10.56%),2020年最低(1.32%),4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9,P<0.05)。检出的致病因子以致病菌为主(占59.77%),其次为异尖线虫(占39.66%)和病毒(占0.56%);不同类别样品阳性检出率以两栖及爬行类最高(88.46%),其次是鲜活海鱼(74.74%)、肉与肉制品(27.73%),15类食品致病因子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4,P<0.05)。餐饮环节阳性检出率(35.13%)高于流通环节(20.96%);春季阳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2004年第一季度食物中毒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饮食服务行业随之繁荣,食品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解食品安全的现状,以指导我省食品卫生工作者更好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卫生安全,作者对河南省2004年第一季度报告的食物中毒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市即食餐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即食餐饮食品中的沙门菌、志贺菌等6种致病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95批次即食餐饮食品共开展致病菌监测475项,检出阳性致病菌17株,总体检出率3.58%。检出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2.73%、6.32%和4.21%。不同采样环节、不同季节样品致病菌检出情况显示,超市采集的餐饮食品致病菌阳性率明显高于餐饮环节和农贸市场(χ2=6.654,P0.05),夏秋季节采集的样品致病菌检出率稍高于冬春季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05)。结论长沙市市售即食餐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及预警,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梧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西的监测方案,选择梧州市区大型超市、零售店、餐饮店、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验。结果共监测11类581份食品,检出8种105株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8.07%,分别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腊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致病菌检出率最高是大肠杆菌O157,为32.00%;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6.92%、23.13%、18.18%、5.32%。结论梧州市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GB/T4789—2003、WS/T9-1996检验方法,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的检测。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季度发生率较高,而且检出的致病菌阳性率比其它三个季度均高,在521份样品中,共检出病原菌159份,检出率为30.5%(159/521),致病菌检出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又以O3群K6型为主。结论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季节性,以及对高检出率的副溶血性弧菌要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吉林市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有效地提高对食品中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消除食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笔者于2007年对吉林市区进行了食品污染情况的抽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山市近年来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昆山市食物中毒报告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同期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市近3年来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发病率为7.93/10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在第3、4季度,其中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占总数的51.52%,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结论昆山市食物中毒形势较严峻,尤其不明原因及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比例过高。建议通过强化集体用餐单位针对性监督管理措施,提高检测能力,完善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标准和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操作,对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5 a共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9起,送检标本574份;其中38起检出致病菌,检出致病菌69株。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3起。共检出致病菌6种,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氏菌,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各菌对样品的污染情况是:沙门氏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肉类和米菜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学校餐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时间以三季度最多,其次是二季度。结论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发生在第三,第二季度,应重点加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0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0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