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型利钠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发生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刻、入院后24小时以及入院后1周,共3次抽取静脉血,床旁即刻测定B型利钠肽含量,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期间血糖急剧升高提示近期预后不良和高死亡率。相反,血糖缓慢升高与远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有关,虽然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高血糖反应和死亡率的影响仍不清楚。作者研究了入院时血糖浓度和基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系。在连续80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入院时血糖浓度是院内死亡率最具显著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糖化血红蛋白和入院时高血糖呈强相关,但不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慢性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系@Hudson M. @Jankowski M.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以明显降低QT间期离散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则无此变化.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 (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研究TnT和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探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方法对非选择性地连续收入急诊科的161例胸痛或其等同症状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在入院即刻及入院后3、6、9、12及24 h采集血标本,检测TnT和CK-MB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ST段检测。结果95例入选患者中,入院后24 h内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35例,TnT诊断32例,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93%。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如果以TnT>1.5 ng/mL为标准,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起12-24 h内及入院后12 h内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率分别为86%和89%。31例CK-MB>5.0 ng/mL的患者中,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起9-12 h内及入院后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率分别为90%和94%。结论对胸痛或其等同症状患者,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TnT或CK-MB检测,入院后12 h内可对大多数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排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以便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将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以下两组:血糖正常组,血糖≤6.0 mmol/L;血糖升高组,血糖>6.0 mmol/L.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升高组患者中,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糖,则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注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钠素(BNP)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1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入院后均在12 h内成功再灌注,术后随访6个月,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作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作为对照组(21例).另选同期10例排除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其他非心力衰竭患者为非心肌梗死组.测定入院即刻和第1、2、5、14天的血浆BNP水平;心肌梗死患者入院10~14 d、第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即刻和第1、2、5、14天的血浆BNP水平与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在入院即刻和第1、2、5、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入院10~14 d、第3个月的LVEF值分别为(33±6)%、(46±14)%,对照组分别为(39±11)%、(5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显著升高,对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心脏肌钙蛋白I(cTnI)及血压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以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154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2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组33例.入院后10 min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cTn I和CK-MB,并且同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 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2 h后测定cTn 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K-MB(P〈0.005).结论 监测cTn I比CK-MB对AMI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英 《当代医学》2008,(16):13-14
目的 卡维地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罗组(n=34)和倍他乐克组(n=33).两组服药4周以上.分别测定入院当天、2周后及4周后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经卡维地罗治疗2周、4周后QTd和室性心律失常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与倍他乐克治疗效果相当.结论 卡维地罗能有效的控制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卡维地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罗组(n=34)和倍他乐克组(n=33).两组服药4周以上.分别测定入院当天、2周后及4周后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经卡维地罗治疗2周、4周后QTd和室性心律失常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与倍他乐克治疗效果相当.结论 卡维地罗能有效的控制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潘英 《当代医学》2008,(15):13-14
目的 卡维地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罗组(n=34)和倍他乐克组(n=33).两组服药4周以上.分别测定入院当天、2周后及4周后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经卡维地罗治疗2周、4周后QTd和室性心律失常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与倍他乐克治疗效果相当.结论 卡维地罗能有效的控制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例老年腰椎骨折患者,无典型胸痛、胸闷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入院30分钟后突发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6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进行溶栓治疗1周后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的效果,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水平,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成功率.方法对我中心所做的7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安全送入省级综合医院心内科CCU病房,1例入院后1h死亡,其他6例病人住院9~15d治愈出院,近期随访未诉不适.结论溶栓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院前早期静脉溶栓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死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管远端保护装置治疗前降支近端大血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2004年1月18日因"胸痛,出汗伴气促1 h"入院.即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入院前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钙蛋白T( );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KillipsⅢ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46例,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90 min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 四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 随着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田玮  付研  王勇 《北京医学》2007,29(6):352-35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浓度与早期诊断及短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BNP浓度,行心电图、血常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NP水平均增高,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第7天,灌注组BNP水平为(155.05±88.91)pg/ml,较入院时(307.91±274.37)pg/ml 显著降低(P<0.01),而非灌注组前壁心肌梗死BNP水平反而较入院时增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BNP浓度与第7天的超声心动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01),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呈正相关(r=0.43l,P=0.041).入院时及第7天BNP浓度与心肌梗死后近期心力衰竭(P1=0.003;P7=0.005)及总心血管不良事件(P1=0.001;P7=0.006)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血浆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并有可能用于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老年男性,因持续性胸骨后闷痛10余小时入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95/55mmHg,双肺呼吸音清,肺底少量湿罗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心肌梗死常规急救治疗,病情一度较稳定,后出现心率减慢,逐渐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经应用改善传导及提升心率的药物,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曾玲  张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4):407-408
目的 :探讨血浆 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 )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6 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1) ,经过进行溶栓治疗 1周后其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 (P<0 .0 0 1)。结论 :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 ,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