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整复错位为原则,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实施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实施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两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N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进行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理筋推拿手法配合间歇式牵引治疗,两组均以6次治疗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NRS评分、VBLADS及N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NRS评分、VBLADS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调整寰齿侧间隙,恢复颈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思余  吴亚军 《河南中医》2014,(10):2030-203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不使用电针治疗,其他同对照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2组治愈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颈椎牵引和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局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67%,高于对照组的70.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AROM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较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剌络拔罐加微调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寰枢关节眩晕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推拿剌络拔罐加微调手法组(治疗组)和单纯推拿组(对照组),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刺络拔罐加微调手法综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疗效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章科烽 《中医研究》2023,(11):30-32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对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数字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床旁牵引干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定点旋转、悬颅垫枕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干预,1次/d。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7 d,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眩晕、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8.00%(39/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眩晕和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骨手法治疗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理疗与健康教育综合治疗高校学生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名高校学生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名,治疗组予推拿、牵引、理疗与健康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及外敷关节止痛膏治疗.两组均治疗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疼痛McGill评分(short 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各有2例病例脱落;两组疼痛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比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推拿、牵引、理疗与健康教育综合治疗高校学生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组(40例)和二组(40例),一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二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同一时点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或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的疗效相当,均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和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组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电针治疗,B组采用电针及龙氏正骨手法,C组应用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及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重度疼痛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1)。结论:电针、龙氏正骨手法及复方青藤碱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外治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癌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穴位治疗组(A组)、西药治疗组(B组)、西药+中药穴位治疗组(C组)各40例。7 d后(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疗效比较,P0.05;C组与B组疗效比较,P0.05;C组与A组疗效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C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穴位治疗肺癌骨痛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中药穴位联合西药治疗癌痛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成瘾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PFNA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疗法。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分。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各型骨折治疗后优良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坐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改良坐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整复手法治疗,治疗10次结束及2个月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6.7%和66.7%,对照组分别为10.0%和40.0%,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复发率10.0%(2/20),优于对照组的75.0%(9/12)(P<0.05)。结论:改良坐位拔伸整复手法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多壮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腰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多壮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骨密度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多壮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及中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推拿组与康复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及中频电疗治疗,推拿组仅采用推拿手法,康复组采用关节松动术及中频电治疗,比较三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愈显率均显著高于推拿组及康复组(P〈0.05),但推拿组与康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及中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峻 《中医药学报》2014,(4):171-173
目的:探讨调息点穴疏筋法对颈椎病颈椎功能恢复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颈椎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调息点穴疏筋法治疗。干预前后应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McGill 疼痛问卷(MPQ)、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两组患者颈椎功能疼痛感及干预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 MPQ 疼痛评分中各维度及总积分、NDI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 MPQ 疼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 QOL 总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 QOL 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调息点穴疏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的临床预期。方法:临床组患者在脊柱微调疗法基础上辅以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参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临床组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寰枢关节位移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优化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安全性好,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