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强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作为全国4个危重病医学培训中心之一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心ICU,在灾难发生之后,按照医院部署,迅速组建了中心ICU应急指挥部,组织指挥地震伤救治医疗护理工作,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科共收治地震伤病人142人,救治成功率86%,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回顾分析了地震灾害时期我院中心ICU的护理援助状况和组织管理应对情况,以期为今后建立地震医疗救援应急护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华西医学》2014,(11):2115-2115
2014年10月7日晚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6.6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距离地震灾区最近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具有丰富的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已在第一时间做好人员、物资准备,随时准备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援。10月8日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令,需紧急选派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ICU)专家作为国家级专家赴灾区一线指导伤员救治。接到任务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印尼地震海啸灾区急危重伤员的多国联合转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地震海啸灾区多国陆空联合转运急危重伤病员的机制,以及对灾区医疗救援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海啸灾区与多国救援队进行联合医疗救援实践的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印尼地震海啸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与其它国际救援队一起,对217名急危重伤员成功进行医疗转运。结论多国陆空联合进行医疗救援,有利于整合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多国联合救援需内部进行详尽分工,优势互补;救援队员的自身防护是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针对灾害的应对措施、组织管理、救护能力、救护设备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改善和提高。但灾害事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除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向灾区后方转运伤员外,后方医院做好伤员的收治工作也是重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的重要环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全力做好地震中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缓解灾区的救治压力,提高救治效果,根据卫生部、贵州省卫生厅总体安排,我院于2008年5月22日成功接收了100例灾区伤员,并顺利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现将灾害事故后方医院收治成批伤员治疗期间的护理及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地震灾区生态破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震后的应急指挥、救援、医疗救治和防疫工作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中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及指挥、军队及专业救援队救援、医疗救援及防疫工作和新科技救援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在灾难救援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张慧萍  王鑫  赵延杰  余娟  陈燕  殷燕斌 《华西医学》2014,(11):2116-2118
目的分析医疗救援队在芦山地震中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地震救治的药品供需经验。方法对2013年4月22日-29日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灾区宝兴县实施医疗救援中,按世界卫生组织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对疾病分类与疾病使用的药品量进行统计。结果前30位药品以救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品为主,其次依次为四肢扭伤药品、消化道疾病药品、皮肤病药品。结论根据疾病谱分类特点,可预计地震灾区阶段性药品的需要量,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会诊在雅安芦山地震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借助此系统。我们对部分地震重伤员进行了远程护理会诊。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有利于伤员的早日康复,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结果和结论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后,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及时将无线便携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发送至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包括急诊和危重症救治、骨科、脑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业的远程救援服务,对地震伤员的抢救提出了诊断和救治意见,形成了救灾现场专家与后方专家的良性互动,使灾区专家医疗队的救治能力倍增.解放军总医院在芦山地震中共进行远程医疗会诊110余例,在对灾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紧急救治中实现了实时高清会诊和现场手术指导,并在业务层面实现了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了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医疗抢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型灾害中急诊护理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救灾专家给灾难(害)下的定义是:“超过受灾地区现有资料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破坏”。2008年5月12日突然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里氏8.0级的强地震,我国立即启动了以医疗救援为中心的紧急救援,短短几天救援人员就达到20余万,其中参与医疗紧急救援的人员达10万人以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距离地震中心最近的一所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其急诊科首当其中被灾害事件推到了救治伤员战斗阵地的最前线,成为灾区伤病员的特殊救护通道。我们运用急救护理出色的完成了地震抢救任务,现将其介绍如下,旨在总结大型灾害中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地区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员,于震后第2天就到达现场进行超早期康复救援;震后第3天,前移我院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bJL#b科和ICU等科室,对地震伤员进行超早期康复介入。至震后第14天下午6时,共收治伤员69名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使汶川经验在芦山地震康复救援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应用、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岷县、漳县地震医疗救治工作。方法对甘肃省各市、县上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医学救援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医疗系统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多批救治医疗队支援地震灾区。截至震后14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4 377名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全面开展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以及多批次心理干预工作。结论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医疗救治中,甘肃省卫生医疗系统应急救治反应迅速、有效、有力,顺利完成了医学救援工作,完成了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0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灾后迅速将无线便携式远程会诊系统配置于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各相关专科护理的远程服务,对地震伤员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诊治意见。据统计解放军总医院共进行远程护理会诊20余例,使灾区伤员的救治能力倍增。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灾难救援的伤员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了将最好的护理专家送到了救援的第一线,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芦山地震后2周卫生防疫绩效,评估灾区卫生防疫现状与需求,为后续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震当日为震后1天,收集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疾控中心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有关信息,从灾情、灾区公共卫生背景、应急响应与资源调配、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等方面与汶川地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震后2周卫生防疫应急响应绩效,明确目前现状与需求,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结果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卫生防疫部门立即做出反应,紧急调度队伍进行对口支援,并对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作出要求。在震后1小时,第一支卫生防疫应急队即赶赴灾区,并当日完成灾后公共卫生现状和需求快速评估。震后3天,实现灾区地域和工作内容全覆盖。震后2周,灾区环境、饮水、食品安全卫生、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区无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结论芦山地震后,四川卫生防疫继承和发展了汶川经验,应急响应及时、有序、科学、适度,震后2周已完成卫生防疫政策、技术、资源等的部署,卫生防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建议下一步工作重点为落实各项政策、策略和措施,继续做好安置点卫生管理、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以及重大疾病的监测与防控、群体性预防接种、科学消杀和健康宣教工作,完善长效机制,稳定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儿童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 A)、麻腮风联合(麻风腮)减毒活疫苗(live,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MMR)群体性预防接种效果。方法四川省卫生厅安排于2013年5月6日~12日在芦山县、宝兴县全县及其他县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开展了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采用Hep A和MMR分别对18月龄~14岁儿童和8月龄~14岁儿童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然后分析评价地震灾区报告和现场快速评估的Hep A和MMR接种率。结果截至2013年5月16日,雅安市8个县区共报告38?988人接种Hep A,38?696人接种MMR,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01%和98.87%。芦山县、宝兴县2个重灾县Hep A和MMR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7.40%和97.06%。结论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Hep A、MMR群体性预防接种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决策、对口支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在此次群体性接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婚恋状况及不同受灾程度的地震灾区居民当前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生存质量,了解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四川省汉源县地震灾区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居民生存质量总体及各因子水平仍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01);男性在社会关系领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性(t=3.963,P<0.001);未成年人在生存质量总分和社会关系领域因子得分明显低于成年人(t=–2.667,P<0.01;t=–19.287,P<0.001);未婚者的社会关系质量明显低于已婚者和同居者(P<0.001;P<0.01)。结论汶川地震5年后,灾区民众的生存质量仍明显低于全国一般水平;男性在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女性;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生存质量总体和社会关系领域均处于较差状态;已婚者和同居者的社会关系质量均优于未婚者,说明稳定的亲密关系有助于提高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另外,相较于地震中无损失或受损一般的居民,严重受损的居民其生存质量总体及环境领域的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20”芦山地震震后2周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为应急医学救援中颅脑损伤伤员的早期康复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5月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92例芦山地震伤员进行筛查,由脑外伤康复治疗前移组对其中的颅脑损伤伤员进行床旁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RanchoLos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情况。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1例颅脑损伤伤员,年龄范围3~84岁。颅脑损伤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1.2%)、颅内血肿(33.3%)和混合型(33.3%),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脑震荡GCS评分较高(13.25±0.62),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较低(4.50±0.71)。100%伤员出现日常生活能力受限,74.51%伤员出现认知知觉功能障碍,9.80%伤员出现言语障碍,还有7.84%伤员出现吞咽障碍。经早期康复治疗后,伤员的ADL评分(治疗前34.82±20.58分,治疗后69.63±22.29分)和RLA认知知觉功能分级(治疗前4.16±1.24,治疗后7.20±1.69)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脑损伤类型多样,且常合并存在,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所有伤员常伴多种临床问题和功能受限。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改善伤员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里氏6.6级地震2周内4 377例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震后1 ~ 14天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数据,分析伤情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震后14天,省内共收治地震伤员4 377人,其中住院858人,危重伤员194人.伤员分布在岷县、漳县、宕昌和礼县.至震后2周,灾区向全省10个省市级医院转运伤员共145人;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救援队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千余人次;定西市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遗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及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结论 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完成了抗震救灾医疗救y和卫生防疫阶段性任务,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4·20”芦山地震72小时内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在灾难救援中如何更好应用应急预案实施医学救援。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4月20日~4月23日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员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和伤员转归。结果25例伤员共出现32处损伤,其中20例(80%)伤员为单个部位伤,5例(20%)为多部位伤。伤员多为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入院伤员人数在震后第1天最多,占92.00%,明显多于震后2~3天。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结论科学的急救指挥体系和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提升了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只有加强广大群众对灾害应急预案和联合演练的宣传教育,同时保障灾区通讯和交通畅通,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提高自救和对灾区有序的综合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