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滕晶 《中医研究》2010,23(12):26-28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失眠不单是睡眠生理的紊乱,同时还伴有心理状态的紊乱。既往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是以传统的脏腑辨证为基础,根据证型的变化辨证用药,这种方式忽视了失眠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紊乱,往往导致临床用药欠妥当,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笔者利用前期研究编制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量表,从心理层面对治疗失眠的绿美安胶囊和滋肾安神合剂的应用进行评价,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推针治疗老年慢性失眠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40%~70%[1],研究[2]表明,失眠不仅是睡眠的生理紊乱,也是心理紊乱,88.06%的失眠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因此,失眠是亟待解决的老年健康问题.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镇静催眠药为主,但不良反应明显,易造成药物依赖.笔者运用黄廷翼推针疗法[3]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及其焦虑状...  相似文献   

3.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对维持生命活动、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失眠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失眠已成为影响疾病的重要因素。对于住院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本文对老年呼吸科104例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从中找出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探索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人体的睡眠-觉醒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节律紊乱的结果,采用辨时服药的方法治疗失眠,能顺应人体有节奏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体内、外的抗病积极因素,以增强药物之效能,从而诱导紊乱的睡眠-觉醒的节律复常,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滕晶 《中医药学刊》2005,23(1):178-179
人体的睡眠一觉醒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节律紊乱的结果,采用辨时服药的方法治疗失眠,能顺应人体有节奏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体内、外的抗病积极因素。以增强药物之效能,从而诱导紊乱的睡眠一觉醒的节律复常,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睡眠障碍不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理各异,而且对于不同的群体,由于其体质及生理、病理变化等特异性改变所表现的睡眠紊乱症状也不同[1],现将女性、老人及儿童失眠诊治特点作一探讨。1女性失眠发生在女性群体的睡眠障碍多以失眠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一种在明显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以长时间睡眠障碍为表现的心理、生理障碍性疾病。本病单纯西药治疗虽见效快,但改善睡眠作用难以持久,且不良反应较多。笔者用安神定志汤治疗失眠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辨时治疗失眠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晶 《新中医》2005,37(1):84-85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而在辨证用药的同时,采用辨时服药的方法,“因时制宜”治疗失眠,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就辨时治疗失眠的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指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清晨觉醒过早、睡眠时间短、睡眠中断、白昼睡眠过多。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颅脑损伤神志清醒的患者常常被失眠困扰。遂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84例颅脑损伤神志清醒住院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以了解他们的睡眠状况,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探索减少患者失眠发生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失眠症是患者对睡眠时间不足和/或睡眠质量不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WHO调查显示,全球受睡眠障碍困扰的人约27%,其中有17%为重度失眠~([2])。我国人口失眠发病率则高达45.4%~([3])。失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为心理生理性、特发性、主观性失眠;继发性则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原发性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从而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作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加足浴配以针灸治疗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颈性失眠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0例经确诊的颈性失眠患者在接受中药穴位按摩治疗的同时,给予辨证施护的方案,与未进行辨证施护的50例颈性失眠患者进行比较,最后根据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患者睡眠改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在给予辨证施护的50例颈性失眠患者中,无睡眠障碍39例(78%),可疑失眠8例(16%),失眠3例(6%),颈性失眠患者睡眠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颈性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3.
从痰热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中医文献对失眠的论述主要有营卫阴阳、神主睡眠、脏腑失和三方面,以阴阳消长睡眠理论为指导,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痰为百病之母"、"人之诸疾悉出于痰",痰热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可致失眠,痰热致阳不入阴而失眠,痰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失眠。故失眠均可从痰论治。温胆汤经历代医家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及药理研究也充分被证明了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胃不和则卧不安”最早载于《素问·逆调论》,该理论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然医家们对其解读却不尽相同。通过研读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深入探讨其原理。“胃不和”指足阳明胃经经气不顺,逆而上行; 而“卧不安”,既有医家认为是指喘而不得卧,亦有医家认为指睡眠不安,而后者更令人信服; 中医病机方面,主要从气血失调、实邪壅滞、肝胃不和、足阳明胃经逆乱等方面进行论述; 西医原理方面,主要探索了脑肠轴系统中脑肠肽、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睡眠的机制。通过探讨何为“胃不和” “卧不安”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拓展诊疗思路,更好地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李桂侠  杨扬 《天津中医药》2022,39(5):575-580
[目的] 验证中医胆量训练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失眠障碍提供可靠的心理治疗方法。[方法] 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2017年9月—2019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心胆气虚型失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心理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心理组采用中医胆量训练进行干预,西药组采用佐匹克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的差异和治疗前后主客观睡眠数据变化,主观失眠症状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客观睡眠评估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 1)心理组有效率为88%,西药组有效率为43%,心理组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2)PSQI组内比较:心理组可增加患者PSQI的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治疗睡眠障碍、改善日间功能,从整体上改善睡眠(P<0.05)。PSQI组间比较:心理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方面的改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5)。3)PSG组内比较:心理组可以增加失眠障碍患者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减少觉醒次数,优化睡眠结构(P<0.05)。PSG组间比较:心理组较西药组觉醒次数更少,浅睡眠比例更少,REM睡眠比例更接近正常人(P<0.05)。[结论] 中医胆量训练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较佐匹克隆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主客观失眠数据,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熊嘉玮 《新中医》2011,(2):107-10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内服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失眠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现代社会失眠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文章对失眠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以期能为失眠的诊治提供帮助,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失眠、发作性睡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宁  孙佳慧  仲怀宇  裴姗姗  孙晶波 《中草药》2023,54(4):1299-1310
失眠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化学药治疗失眠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之间相互的协同作用,减轻单一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基于中医药理论结合失眠的发病机制,对近年来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加以梳理概括,为临床失眠的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因素,以提高对其的防治。方法回顾性询问和问卷调查门诊1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睡眠障碍多因素分析。结果出现睡眠障碍者69例,发生率为38.4%。主要形式有失眠、多梦、睡眠过多、睡眠呼吸暂停、梦魇、睡中惊跳等;并与糖尿病类型、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并发症、血糖水平关系密切。结论积极对糖尿病睡眠障碍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