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的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特性。3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别以不同速度静滴异丙酚,同时高压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以10→8→5mg/(kg.h)方法给药,患者意识消失明显快于5mg(kg.h)恒速给药组。平均意识消失及苏醒血药浓度分别为(2.1±0.7)mg/L及(1.0±0.5)mg/L。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以10→8→  相似文献   

2.
用动脉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平均上升速率(dp/dtmean)评价心肌收缩能力,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下,腹腔探查时,MAP,HR,CO,RTm,dp/dtmax和dp/dtmean均明显下降(P〈0.05),而加中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上,术前dp/dtmax和dp/dtmean明显下降(P〈0.05)MAP,SV,CO,RTm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麻醉药对心肌收缩能力有  相似文献   

3.
王天元 《吉林医学》1998,19(5):271-272
为探讨硬膜外麻醉子宫切除时病人血浆心钠素(A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的含量变化,对15例子宫切除术病人,T11~12、L3~4间隙置放硬膜外导管,注入0.75%布比卡因。麻醉手术过程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于麻醉前、麻醉后20min、40min、60min和术毕时5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血浆ANP、PRA、AⅡ和AL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浆ANP含量,麻醉后20min的各时点(60.66±15.33pg/ml)较麻醉前(113.33±75.46pg/ml)显著减少(P<0.05);血浆PRA含量,麻醉后20min的各时点(0.65±0.36ng/ml)较麻醉前(1.06±0.36ng/ml)亦显著减少(P<0.05)。结论: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行子宫切除时,因肾脏交感神经阻滞,PRA释放减少,同时也抑制了ANP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用动脉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平均上升速率(dp/dtmean)评价心肌收缩能力。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下,腹腔探查时,MAP,HR,CO,RTm,dp/dtmax和dp/dtmean均明显下降(P<0.05),而在中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下,术前dp/dtmax和dp/dtmean明显下降(P<0.05),MAP,SV,co,RTm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麻醉药对心肌收缩能力有抑制作用;动脉收缩压dp/dtmax和dp/dtmean能反映心肌收缩能力的变化,是临床评价心肌收缩能力简单、敏感、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术后吧啡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妇产科手术病人,按双盲法分为两组,M组(n=20):吗啡0.25mg/ml+肾上腺素4μg/ml+布比卡因1.5mg/μg+胃复安0.5mg/ml共60ml,MK组(n=20):氯胺酮0.4μg/ml+吗啡0.25mg/ml+肾上腺素4μg/ml+布比卡因1.5mg/ml+胃复安0.5mg/ml共60ml。于镇痛治疗3、6、  相似文献   

6.
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并发截瘫1例徐成碧马钢总公司医院护理部(243000)关键词麻醉.硬膜外;截瘫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左乳房无痛性肿块2个月余(肿块约2cm×1.5cm×1.5cm大小)于门诊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报告不能完全排除恶变,故于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硝普钠(SNP)复合拉贝洛尔(La)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时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组I26例均为全髋置换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组Ⅱ24例则在全麻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麻醉平稳后,两组均静注0.05~0.2mg/kgLa,5min后以SNP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3~8.7kPa间。结果和结论 小剂量La复合SN  相似文献   

8.
本组2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病人(ASA1~2)手术时间(160±205)min,硬膜外麻醉选择T12L1椎间隙穿刺,局麻药用133%利多卡因加016%地卡因混合液,试验量5ml,切皮前将麻醉平面调节为T4~T6至L5~S5(12~18ml),每间隔45min追加5ml。切皮前1min静注异丙酚1mg/kg,静脉滴注每小时10~37mg/kg。结果表明,在注药后1~3min,潮气量、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明显降低(P<005),其后逐渐恢复注药前水平。停药后唤醒时间和语言能力恢复时间较快。我们认为,静脉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能消除硬膜外阻滞不全所致的不适感和疼痛,对呼吸和循环抑制较小,尤其在面罩吸氧情况下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已多见报道,但对剂量各家报道不一[1~3]。我科1998年间采用双盲法探讨盆腔术后硬膜外注入氯胺酮镇痛的最佳剂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5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初量、术中镇静、镇痛药剂量均无明显差异,见表1。表1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x±s)组别年龄(岁)体重(m/kg)麻醉初量(V/ml)手术时间(t/min)Ⅰ35.6±8.444.3±5.5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的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3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别以不同速度静滴异丙酚,同时高压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以10→8→5mg/(kg·h)方法给药,患者意识消失明显快于5mg/(kg·h)恒速给药组(P<0.05)。平均意识消失及苏醒血药浓度分别为(2.1±0.7)mg/L及(1.0±0.5)mg/L。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以10→8→5mg/(kg·h)的给药方法为佳。为避免术中病人觉醒,最低给药速度不得低于5mg/(kg·h)。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剂量肾上腺素以增加心率为主的特点[1],将肾腺素盐水3ml静脉注射,摸拟硬膜外麻醉局麻药试验量误注入血管内,观察心率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年龄20~40岁、ASAⅠ级、下肢手术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辅以静脉强化。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用上海禾丰制药厂生产,批号98110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μg/ml。1.2 方法:待麻醉平稳,患者入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将肾上腺素盐水3ml静脉注射(实验组)或经硬膜外导管流入硬膜外腔(…  相似文献   

12.
腰段硬膜外阻滞致心动过缓1例马骏,孙兴国(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261042)患者,男,33岁,ASAI级。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入室BP17/10kPa,HR85bpm,SaO299%。左侧卧L1~2硬膜外穿刺尾向置管3cm,俯...  相似文献   

13.
5mmol/LK+可加强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的效果*石河子大学医学院(832000)潘玉贞△安进莉张志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田素明许航郭素香潘玉荣【关键词】利多卡因KCl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内加入4~5mmol/LK+能增强麻醉效能〔1~3〕。笔者...  相似文献   

14.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加胸段硬膜外麻(TEA;T4~5或T5~6,1.4%利多卡因)OLV组(实验组)和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OLV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OLV5,15,30,60min分别抽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进行了对比。资料和方法 择期行下腹及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联合组)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单纯组),每组20例。穿刺间隙选择L2~3或L3~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联合组用腰麻针刺破硬膜,回吸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重比重的卡因溶液1.5~2.5ml,退出腰麻针,向头侧置硬膜外导管2.5cm备用,如腰麻平面不够或麻醉效果减退及时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单纯组用药为利多卡因和的卡因合剂。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②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F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P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F组)。EP组及EF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椎T5~7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4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间断吸入少量安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潘库溴胺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和脉搏血氧饱和度。③结果与P组及F组相比,EP组、EF组术中血液动力学较稳定(t=2.133~5.194,P<0.05,0.01);EP组及EF组全麻药用量较P组及F组明显减少(t=2.307~8.775,P<0.05,0.01);EP组、E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也较P组及F组短(t=2.731~3.856,P<0.01),清醒拔管例数较多(χ2=5.13~8.88,P<0.05,0.01),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少。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Ⅰ组(实验组):选择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剖宫产病人30例,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咪达唑仑0.04mg/kg,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酌情追加氯胺酮、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每例后第1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组成。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BP、HR、SpO2、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Ⅰ组病人均不能回忆手术经过,无呕吐发生,两组脐带血气分析度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麻醉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老年硬膜外麻醉引起呼吸抑制2例(221008)江苏省徐州市华东输油管理局职工医院冯家年例1:患者,男,65岁。急性阑尾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ECG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及其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 I-Ⅱ级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年龄52-79岁。行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胸4水平以下。观察麻醉前后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后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麻醉后30min PaO2及SaO2显著降低(P<0.05),BiPAP通气30min后,PaO2及SaO2显著回升(P<0.05-0.01),PaCO2基本维持于正常水平。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做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小剂量哌替啶—氟哌啶醇对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P、H、L组),切开腹膜前分别给予哌替啶1.5mg/kg(P组),氟哌啶醇0.1mg/kg(H组),哌替啶0.8mg/kg和氟哌啶醇0.05mg/kg(L组),观察预防牵拉反应的有效率。麻醉期间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呼吸(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表明,预防牵拉反应有效率P组35%,H组70%,L组95%。提示,小剂量的哌替啶—氟哌啶醇能有效防止牵拉反应,减少麻醉药总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引起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