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NL模型组和依达拉奉(Eda)组,观察脊神经结扎大鼠术前及术后7 d机械痛反应阈值(PWMT)的变化;在术后相应时间点取各组大鼠手术侧L5和L4及对侧L5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观察pJNK在DRG和脊髓中的表达分布及依达拉奉对pJNK表达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可以减轻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痛敏现象;SNL组术后24 h手术侧L5DRG中pJNK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增加,术后3 d免疫双荧光显示脊髓中 pJNK在星型胶质细胞中存在高表达现象;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相应时间点DRG和脊髓中pJNK表达的含量。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痛敏现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和DRG中pJNK的含量而产生镇痛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在慢性神经病理痛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SD大鼠行L5脊神经结扎(SNL)制备慢性神经病理疼痛模型,SABC法检测脊髓背根神经节GABA及其受体GABAAα1的表达,另取10只行假手术对照。结果:SNL组背根神经节大中神经元GABA及受体GABA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神经痛发生可能与DRG上GABA能神经元减少、GABAA受体表达下调致GABA能传递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钠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仍有许多疑题待研究.文中研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钠电流的变化. 方法 SD雄性大鼠,周龄4~6周,采用结扎L5脊神经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后14d时采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模型组损伤侧组(SNL组)以及假手术组(Sham组)L5 DRG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电流. 结果 SNL-L5组 DRG神经元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TTX-S INa)密度峰值较Sham组增高(P<0.05),河豚毒素非敏感型钠电流(TTX-R INa)密度峰值较Sham组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SNL组TTX-S INa的激活曲线向超极化移动了8.5mY(P<0.05),稳态失活曲线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TX-R INa激活向超极化移动7.4mV(P <0.05),稳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9.6mV(P <0.05). 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损伤DRG神经元2种钠电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提示损伤神经元不同类型的钠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痛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备用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情况,对20 只成年雄性家猫(其中15只行单侧L6备用根手术后分别存活3、6、12天)L6 DRG行BDN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正常猫L6 DRG神经元以胞体直径32μm和44μm为分界划分出大中小三类;②正常L6 DRG内有50.87%的神经元呈BDNF阳性反应,备用根手术侧其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反应增强,以术后6天变化最显著(76.7%).正常及术后BDNF阳性神经元均以小神经元为主.去部分背根后备用L6 DRG神经元BDNF表达的增多、增强可能参与促进其神经元 ( 尤其是小神经元)中枢支在脊髓背角的侧支出芽,并可能参与营救一些失去部分神经支配的背角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苷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3(SIRT3)在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的表达、定位及其在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7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选择其中3只作为正常组,用于检测正常生理状态下SIRT3在DRG中的表达;另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通过Von frey丝测试和热板测试检测小鼠机械痛和热痛行为,确定模型建立成功;随后运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IRT3在CCI组和假手术组小鼠DRG中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生理状态下SIRT3与DRG大直径有髓神经元、肽能伤害性感受器和非肽能伤害性感受器标记物共标,与胶质细胞标记物不共标,提示SIRT3在DRG神经元而非胶质细胞中表达。CCI后DRG中SIRT3总蛋白水平降低,且大直径有髓神经元和非肽能伤害性感受器中SIRT3阳性细胞数减少,提示CCI导致了DRG大直径有髓神经元和非肽能伤害性感受器中SIRT3表达降低。结论:慢性神经损伤导致小鼠DRG大直径有髓神经元和非肽能伤害性感受器中SI...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孤啡肽(nociceptin/orphanin FQ, OFQ)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s, EM)在神经源性痛模型大鼠疼痛相关脑区杏仁核、下丘脑、导水管中央灰质(PAG)和纹状体的含量变化, 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方法:利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模型,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OFQ和内吗啡肽在疼痛相关脑区的变化.结果:发现在下列脑区发生了显著变化:(1) 内吗啡肽1( EM1 )含量在神经源性痛大鼠下丘脑较对照鼠增加了38%, 纹状体降低了41%, 而在杏仁核和PAG与对照大鼠差异无显著性. (2) 内吗啡肽2( EM2 )含量在神经源性痛大鼠PAG较对照大鼠增加了778%, 在纹状体降低了43%,而在杏仁核和下丘脑与对照大鼠差异无显著性.(3) OFQ含量在在神经源性痛大鼠的杏仁核比对照大鼠增加了841%,在PAG比对照大鼠增加了459%;而在下丘脑和纹状体与对照大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源性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疼痛相关脑区EM1、EM2和OFQ的含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中枢突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卫星细胞(SGCs) Slit1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1、3、7d和14 d组(n=6),脊神经L5、6左侧后根中枢突切断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相应DRG内卫星细胞Slit1表达变化.结果:DRG中枢突切断后1d组表达slit1阳性卫星细胞围绕的神经元比例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14d后逐渐下降,各组与对照组(右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各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少量神经元slit1弱表达,1、3d组Slit1阳性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40.12%和59.45%,7、14 d组神经元表达Slit1显著减少.结论:成年大鼠脊神经中枢突切断后,Slit1在SGCs和感觉神经元表达上调,SGCs源性Slit1可能参与了感觉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神经源性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的临床问题之一。为了探索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建立了多种神经损伤性疼痛模型,其中大鼠部分脊神经结扎,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和L5/L6脊神经结扎的外周神经损伤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细胞模型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原代和永久性感觉神经元,作为研究疼痛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理,特别是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信号转导的研究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9.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形胶质细胞能够释放多种胶质细胞源性递质,调节突触信号的传递;释放的 雌激素、凝血栓蛋白、IL-1β和IL-6能够诱导突触的形成和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发生.此外 ,星形胶质细胞还能为神经元提供重要的营养和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 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 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 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脊神经结扎(SNL)模型大鼠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雄性35只,4~6周龄,采用左侧L5 SNL术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结扎后15 d采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损伤同侧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SNL组)和假手术组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Sham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100和300 μmol/L浓度加巴喷丁对损伤侧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基础及高K+激发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加巴喷丁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钾激发的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增加(P < 0.05或P < 0.01),但对静息钙无作用?结论:加巴喷丁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损伤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钾激发的钙内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伤害作用的外周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和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相应节段(L4、L5、L6)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CCI后不同时间L4、L5、L6节段背根节神经元ATP反应电流的变化.结果 CCI后7、14 d,损伤同侧L4、L5、L6节段背根节P2X3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染色加深,相应节段的脊髓背角浅层P2X3免疫反应性亦明显增加.CCI后7、14 d,损伤同侧相应节段背根节产生ATP快反应电流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电流幅度亦增强.应用非选择性P2X受体拮抗剂Suramin能明显抑制ATP反应电流.结论 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致神经痛后同侧对应节段的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明显增加,ATP快反应电流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he pain threshold and theregulation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in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of neuropathicpain rats. Rats were prepared with a unilateral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to the sciatic nerve.EA was done in acupoints "Huan Tiao" and "Yang Ling Quan" for 30 min every day and the thermalthresholds were detected after EA at 3, 5, 7, 10,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On day 14 after nerve in-jury,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NMDA R1 mRNA inL4—L5 DRG. The thermal threshold reduced significantly from day 3 after operation in CCI rats.After multiple EA treatment, the ipsilateral thermal hyperalgesia relieved gradually and the thermalthreshold had no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side after day 5(P>0. 05). From Day 7 after operation, thethermal threshold at each time poi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CI group respective-ly(P>0.05). Moreover the EA had accumula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磷酸化与痛敏相关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P物质(substance P,SP)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的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电针组采用2 Hz电针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连续3d。检测D1、D3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D3 L5 DRG p-TRPV1、CGRP、SP水平。[结果]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自发性疼痛,PWT显著下降(P〈0.001),L5 DRG p-TRPV1水平升高(P〈0.001),CGRP水平升高(P〈0.05),SP水平下降(P〈0.05)。SNL假手术组大鼠PWT没有显著变化。2 Hz电针能提高SNL模型大鼠的PWT(P〈0.001),降低L5 DRG p-TRPV1水平(P〈0.05)与CGRP水平(P〈0.01),对SP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早期神经痛与DRG p-TRPV1、CGRP水平升高有关。低频电针能下调DRG p-TRPV1与CGRP水平,改善早期神经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iR-340对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放电和钠通道电流。结果:在给予miR-340-3p前DRG神经元的膜静息电位为-49.50±4.76 mV,灌流miR-340-3p后膜的静息电位为-52.13±5.32 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iR-340未影响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在给予miR-340-3p前诱发动作电位数为1.8±0.75个,灌流miR-340-3p后诱发动作电位数为5.6±0.5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iR-340可增高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电流-电压曲线表明在激活电压从-30 mV至0 mV时,miR-340-3p明显增加钠通道电流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曲线也表明,miR-340-3p使钠通道激活曲线左移,半激活电压从-22.6 mV增加至-27.4 mV。结论:miR-340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可能是介导坐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慢性收缩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L4背根神经节中的蛋白表达。方法实验1: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每组n=8)。Naive组不做任何手术;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CCI组按Bennett法结扎右侧坐骨神经主干制备CCI模型。分别测定Sham组和CCI组术前2天(基础值)及术后第1、3、5、7、14、21天(Naive组则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大鼠同侧(本实验为右侧)后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实验2: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iv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每组n=6)。CCI组制备CCI模型,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同侧L4背根神经节;Naive组不做任何手术,直接取右侧L4背根神经节;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直接取右侧L4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背根神经节G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1: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从术后第3天开始至术后21天内各时间点MWT和PWL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实验2:与Sham组相比,CCI组在L4背根神经节的GDNF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CCI大鼠的L4背根神经节的GDNF表达减少,可能参与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ABAA受体α2亚基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运用全细胞膜片钳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GABA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Muscimol激活电流幅度以及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结果①CCI模型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或手术对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②Muscimol在DRG上记录到3种典型的反应形式,均对特异性GABA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敏感。③在3组DRG神经元上,Muscimo(l0.1~1 000.0μmol/L)引起浓度依赖的内向电流。假手术组、CCI模型鼠手术侧和对侧组DRG神经元上1 000μmol/L Muscimol引起内向电流幅度分别为(1 487.0±92.9)、(541.0±63.3)和(1 945.0±284.4)p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的E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于DRG神经元膜上,CCI模型手术侧组DRG神经元GABAA受体α2亚基较假手术组表达减少,而手术对侧表达增强。结论神经病理性痛可能通过下调GABAA受体α2亚基的表达使GABA介导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减弱,易化伤害性信息的传入,产生痛觉敏化。  相似文献   

18.
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传递可塑性的变化,阐明在伤害性刺激及神经损伤时“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在神经病理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的腰5/腰6(L5/L6)脊神经紧结扎造成神经病理痛模型,采用电生理学技术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场电位,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诱导的差异。结果:(1)在神经病理痛大鼠,高频、低强度的条件电刺激(频率100Hz,波宽0.5ms,强度10V,串长ls,串间隔10s的4串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即可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产生LPT;然而在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同样的刺激则不能诱导LTP的产生,只有高频、高强度的条件电刺激(强度30—40V,其余参数同上)作用于坐骨神经才可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产生LTP。(2)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场电位的诱发阈值显著降低,而幅值显著升高。结论:神经损伤情况下,在脊髓背角更容易诱导出C-纤维诱发场电位的LTP,使脊髓伤害性感觉的突触产生“超敏变化”。这种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可塑性变化很可能是神经病理痛产生中枢敏化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