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的小腿筋膜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例小腿皮肤缺损钢板或骨外露创面患者,缺损面积:1.8 cm×3.0 cm~3.2 cm×6.5 cm,分别以改良的小腿筋膜蒂转移皮瓣修复,经过精确测量,将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覆盖皮肤缺损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仅线性瘢痕.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小腿功能良好,皮瓣外观满意,皮肤质地好.结论 改良的小腿筋膜蒂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中是一种简单、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报道应用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8月,根据受区皮肤缺损的面积及形状,在供区设计斜形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27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2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治疗、护理容易,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是手外科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四肢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及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 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48例.其中小腿中下段胫前皮肤缺损16例,足跟部皮肢缺损10例,踝关节皮肤缺损15例,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2例.骶尾部巨大褥疮1例,手腕背部皮肤缺损4例.创面范围4.5 cm×3.0 cm~19.0cm×12.0cm,根据创面不同采取四肢不同部位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筋膜蒂皮瓣4例,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筋膜蒂皮瓣1例,顺行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的筋膜蒂皮瓣3例,右大腿股后皮神经筋膜蒂皮瓣1例,带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筋膜蒂皮瓣22例,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7例.皮瓣范围6.0 cm×4.0 cm~18.0 cm×13.0cm.供区创面29例直接缝合,19例取大腿或下腹部全厚皮片6.0 cm×3.0 cm~13.0 cm×6.0 cm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5例皮瓣肿胀、淤血,经远端小切口放血3~5d,其中12例皮瓣成活,创面Ⅰ期愈合;3例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植皮后成活.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植皮成活.48例患者均获随访1~24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和功能满意. 结论 四肢筋膜蒂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吻合神经的同指对侧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侧方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对8例手指侧方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同指对侧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术中保护好指背神经并移植于皮瓣内,再将指背神经断端与创面远端的神经断端相吻合.结果 本组8例(8指)患者的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修复肩前锁骨区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肩前锁骨区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创面应用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或复合部分背阔肌皮瓣进行修复9例,皮瓣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10 cm×6 cm.皮瓣转移前创面经彻底清创,有污染或感染者经更换敷料干净后再行皮瓣手术.术前用血管多普勒探侧仪探测皮瓣的轴心动脉,以利皮瓣的设计和转移操作.术后经2~15个月随访.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创面;1例皮瓣转移覆盖巨大创面后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二期清创后能拉拢缝合,创面完全修复.近、远期随访所有皮瓣外观、颜色、质地均与受区周围皮肤一致或接近.结论 带蒂侧胸壁筋膜皮瓣血供丰富,供区隐蔽,修复创面效果好,是修复肩前锁骨区皮肤软组织巨大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四肢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及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10~68岁,平均30岁。21例小腿中下段胫前皮肤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16例踝关节皮肤缺损,3例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1例骶尾部巨大褥疮,5例手腕背部皮肤缺损。创面范围5cm×3cm~18cm×12cm。根据创面不同采取四肢不同部位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4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筋膜蒂皮瓣,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筋膜蒂皮瓣,3例顺行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的筋膜蒂皮瓣,1例左大腿股后皮神经筋膜蒂皮瓣,32例带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筋膜蒂皮瓣,17例带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皮瓣范围6cm×4cm~18cm×13cm。供区创面39例直接缝合,19例取大腿或下腹部全厚皮片6cm×3cm~13cm×6cm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肿胀、淤血,经远端小切口切开放血3~5d,其中12例皮瓣成活,创面期愈合;4例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植皮后成活。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期愈合。供区创面期愈合,植皮成活。58例患者均获随访1~2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四肢筋膜蒂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部筋膜蒂逆行皮瓣在手指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以来,应用手部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各类手指皮肤缺损82例97指。结果本组93指皮瓣全部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满意。结论筋膜蒂逆行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多个手指指间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2月,对13例34指指间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本组不含单个手指缺损病例),利用同指近节指背筋蒂皮瓣逆行修复关节背侧创面,供区保留腱周膜直接缝合或取皮植皮。结果术后34指中30指皮瓣成活,3指皮瓣不全坏死,1指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术后外形、功能、感觉均较满意。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手术操作简单,是同时修复多个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小指桡侧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小指末节尺侧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小指桡侧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对26例小指末节尺侧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指桡侧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小指末节尺侧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易管理,技术要求低,皮瓣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且不损伤小指尺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蒂部不同处理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术中根据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转移皮瓣。蒂部创面直接缝合8例。蒂部带皮蒂10例,蒂部创面全厚皮片植皮21例.其中包括蒂部创面直接缝合及带皮蒂皮瓣发生血运障碍后,采用蒂部皮片植皮分别为4例和5例。结果39例皮瓣均成活。4例皮瓣其中蒂部创面直接闭合2例,蒂部单纯带皮蒂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明显肿胀并出现水疱,经抽吸水疱减张及小切口放血后皮瓣转为红润。术后随访5~8个月,皮瓣外形、手指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根据术中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蒂部处理方式的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能明显降低皮瓣肿胀及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掌背侧皮肤缺损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中、上段掌侧设计皮瓣,应用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下段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 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完全愈合,经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远端蒂肘前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修复前臂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手指背侧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对74例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均采用手指背侧筋膜蒂皮瓣移植.结果 74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感染经局部换药治愈,随访3年指端外形美观,皮瓣柔软弹性好,接合指背神经皮瓣的感觉较不接合指背神经优良率好.结论 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良好方法,其解剖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不损伤主要的血管和神经,供区植皮后不易留下凹陷性疲痕,指背侧皮下脂肪少,皮瓣移植到受区后外形美观,带筋膜蒂皮瓣移植不需要吻合血管,适合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以第一掌骨背侧皮神经为轴线,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将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创面.结果 本组共32例患者.30例皮瓣Ⅰ期修复,其中6例术后出现表皮下淤血及水泡,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表浅坏死,均经换药处理后愈合,皮瓣血运良好.随访2~12个月,皮瓣弹性、质地良好,外形饱满.皮瓣两点辨别觉:Ⅰ期吻合神经者为6~11 mm,未吻合神经者为8~ 18 mm.结论 应用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成活率高、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利用指背筋膜蒂旋转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 以近节或中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穿出点及其走行方向作为皮瓣旋转点及轴线,切取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55例66指. 结果 本术后随访6个月~3年,66指皮瓣全部存活. 结论 采用指背筋膜蒂旋转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可尽量保留伤指的长度,保全伤指的感觉和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联合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创面缺损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掌(或背)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用三种前臂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指部皮肤缺损并指动脉(或静脉)损伤用带小静脉的皮瓣吻合血管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好,伤指血运好.结论 术前科学设计,术中精细操作,运用联合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合并血管损伤,可达到创面修复良好及保指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6例,创面最大10cm×14cm,最小5cm×7cm,其中足背部皮肤缺损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边缘出现水疱,但无坏死;术后经4~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足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疗效好,易于广大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包括电击伤)创面及瘢痕切除后创面11例,慢性溃疡3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2cm×20cm,蒂长5~12cm。结果本组2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21例经3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筋膜蒂V - 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介绍应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采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6例18指。该皮瓣最大可提升12mm,覆盖较大范围的指端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2指术后随访6个月~3年,6指失访。修复后指腹的感觉均在S4级以上,外形满意,患者均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筋膜蒂V-Y提升皮瓣适合于指端横形缺损及指腹部皮肤缺损10mm左右的患者。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蒂部加长型中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蒂部加长型中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17指,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15指皮瓣顺利成活,患指功能活动良好,修复后的皮瓣外形美观。结论:该方法修复手指远节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不损伤指固有动脉、神经,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6月~2002年10月,对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蒂皮瓣(4例)及交腿皮瓣(3例)移位修复.皮瓣范围4 cm×5 cm~9 cm×20 cm.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蒂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致远端1/5坏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但皮瓣成活面积与胫后动脉皮穿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