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乌头类中药药理活性广泛,但其临床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普济方》是我国最大的方书,分析与研究《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总结乌头类中药儿童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乌头类中药在儿童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建立乌头类中药处方数据表,统计与分析方剂中的乌头类中药、剂量、剂型、适应症及炮制品等。结果:共收集《普济方》婴孩篇中含附子、川乌、草乌、乌头、天雄5种乌头类中药方剂总计300首,64. 45%的处方以附子入药。治疗疾病种类涉及13种,主要是诸风、惊风(包括急慢惊风、慢脾风等)、吐泻、下痢、大小便淋秘等。乌头类中药用药剂量在3 g以下的方剂占有记载剂量的95. 10%,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以内服剂型为主,且48. 33%为丸剂,同时丸剂用药剂量高于散剂、汤剂。使用炮制品的方剂有169首,占54. 17%,采用特殊服法的方剂有170首,"米饮服"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占《普济方》比例较少,用药剂量较轻,且不同方剂剂型用药剂量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乌头类有毒中药在儿童方剂中的应用,临床应从辨证遣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注重配伍、服药禁忌,加强临床用药监护等方面建立乌头类中药临床用药警戒,为儿童安全、有效地合理使用乌头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备急千金要方》中含附子方剂的记载,探讨孙思邈对附子的应用规律。方法对《备急千金要方》中311条使用附子的方剂进行统计整理,从孙思邈应用含附子方剂治疗疾病的种类、与附子配伍药物分类、附子用法用量、方剂剂型与药味组成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备急千金要方》中收载的311首含附子的方剂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含妇人诸病、七窍病、诸风、各类脏腑疾病等。与附子配伍频次排名前20味的药材包括补虚药、温里药、解表药等九类药物。内服方剂占总方剂数的86%,方剂剂型集中在丸剂、散剂、汤剂,方剂药味组成以复方为主有306首,占总方数的98%。结论《备急千金要方》中附子应用普遍,治疗疾病种类多样,其独特的用药方式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肖安菊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58-1758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含附子的方剂达36首[1]。张仲景对附子、乌头的用法是:凡属亡阳急证宜温经回阳者,多用生附子,如:《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等方中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若风寒湿着于肌表筋骨、需温经助阳者,多用炮附子,如:《痉湿3病》篇之桂  相似文献   

4.
附子(附:乌头)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回阳救逆,温阳散寒且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是古代温法中的主药。《伤寒论》113方中用附子者有20方;《金匮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用乌头者5方。后世对附子、乌头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在寒热温清表里补泻的方剂中,凡符合适用附子证者皆可用之。但近代有些医家惧其辛温有毒,非见亡阳之证,不敢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方书,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言。此二书载方三百一十八首(即《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金匮要略》二百零五方),用附子、乌头、天雄配方者,达三十七方之多,附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本文拟就个人所学浅见,将仲景方书用附子作如下浅析:一、附子气壮功宏,用途面广,是仲师喜用此药的原因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有七种。言“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  相似文献   

6.
附子、乌头在中医临床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方中多次出现。据统计《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用附子之方剂有36首,张景岳将附子列入“四味”药之一(指人参、熟地、附子和大黄。四味药是拯疾扶危要药),学习掌握好附子、乌头的药性及功用在中医临床上有着重大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学习掌握附子、乌头,以便在临床上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7.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旁生子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应用附子的方剂约40余首。为进一步探讨仲景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为天然药物,大部分没有毒性,但也有一部分性较峻烈,或含有一定的毒性。其中如附子、乌头、大戟、甘遂、芫花、半夏等为临床所常用。据统计,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使用的各种有毒药物24种,含有毒药物方剂119首,约占二书总方剂(《伤寒》113方,《金匮》262  相似文献   

9.
李根林 《陕西中医》2004,25(10):957-959
乌附类是指川乌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 )、草乌 (毛茛科北乌头的块根 )和附子 (毛茛科乌头的子根 )。经对《中华名医方剂大全》l48首治疗痹证方剂统计分析 ,其中 1 1 9首是以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为主立法用药。并以乌附类应用次数最多。而乌附类又属毒烈中药 ,如何使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11.
<正>1应用乌头、附子,首重辨证论治1.1乌头、附子选用,体现辨证论治附子为毛莨科植物,其主根称为乌头,旁根称为附子,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附子、乌头、天雄虽皆乃补火扶阳之要药,然而细味其功效却亦有所侧重。《金匮要略》使用乌头、附子正是以辨证为出发点,各选所需。①亡阳欲脱,急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中使用生附子有方2首。《呕吐哕下利病篇》四逆汤证,用以治疗阴盛格阳之虚寒呕吐;同篇第四十五条则以通脉四逆汤治疗寒厥下利之证。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皆为治疗脾肾阳虚、阴盛格阳、阳欲外脱的急重证所设,但从方中药量对比可见,二者略有不同。通脉四逆汤乃四逆汤倍用干姜,增用生附子,温经回阳之力更强,用以治疗病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6,(1)
目的:总结《肘后备急方》所有与附子相关的记载,探讨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对附子的应用情况。方法:整理归纳葛洪《肘后备急方》包含附子的药方,从《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名称考证、所含附子的方剂数、含附子的方剂治疗疾病的类型、剂型分类、服药方法、与附子配伍的药物与辅料、附子的毒性与用法用量以及附子的中毒解救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肘后备急方》中附子、乌头、乌喙、射罔、天雄为同一物,书中收载附子治疗疾病的方剂共100余方,其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方剂所成中药剂型较多,有数十种,服用方法在传统的服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给药方法(舌下、黏膜等)。同时,葛洪还记载了附子中毒的解救方,全面地阐述了附子的临床应用和中毒解救方法。结论:《肘后备急方》中附子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对现代临床应用以及毒性毒理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历代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及临床应用特点。从《中医方剂大辞典》96 592首方剂中检索包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运用SPSS 11.0中对应分析方法,对搜集的1 40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十八反药对及其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特点;运用Excel统计得出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发现各年代的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应用具有差异性,宋代应用频率最高;隋唐时期含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占同时期总方的比例为各年代最高;乌头药对、附子药对与宋代关联较为密切,川乌药对与明代关联较为密切,藜芦药对与隋唐年代关联较为密切,甘草药对与各年代关联无明显差异;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也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应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外科疾病中其次,其他各科疾病均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附子运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十分广泛.该书前22篇,载方205首,其中用附子(包括乌头在内)者23首,占十分之一强.现就其运用附子的规律作粗浅的分析,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附子、半夏配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林平  李志强  李侠 《中成药》2007,29(12):1817-1818
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明言半夏反乌头,附子又是川乌的附生根,两者同出一物,其所含成分也大致相同,故多认为半夏亦反附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就在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与附子条下指出:附子不宜与半夏同用。但古今医家对此多有异议,用此对药配伍治病者也屡见不鲜。据陈馥馨[2]统计,在《普济方》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含十八反组对的共411方,以半夏配附子方数最多,达163方,可见其配对应用的普遍性了。本文就附子配伍半夏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附子、半夏功效1.1附子功效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adiDebx的子…  相似文献   

16.
经方一词虽源自后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但后世所称经方多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附方28首),去除重复方剂29首,两书共载方336首。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应用附子的规律和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一书〔1〕应用附子遍及六经病各篇章 ,涉及条文 38条 (占 9.6% )。按用药出现的频率 ,排列在第 7位 ;配伍附子方剂 2 3首 (占 2 0 .5% ) ,其中2 0方为原方中配伍 ,另有 3方在方后注加减用药配伍的 (小青龙汤、四逆散、理中丸 ) ,显其价值非为一般。拙文就学习与应用体会 ,略陈管见。1 炮 制《伤寒论》使用生附子 ,有四逆汤等 8首方剂 (占34.8% ) ;使用炮附子 (熟附子 ) ,有附子汤等 1 5首方剂 (占 65.2 % )。这些成功的范例为附子的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附子既可制用又能生用。视附子为“大毒之品”,“虎狼之药”,则…  相似文献   

18.
擅用附子——张仲景学术大道至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附子所组成的方剂共40首(包括5个隨证加附子方),是其仅次于甘草、姜、枣、桂枝的极为常用的药物。这里谨从诸附子方的运用规律上可以看出,附子不仅用于重症痼疾,而且用于外  相似文献   

19.
姜附剂是指含干姜(或生姜)、附子的一类方剂,不仅是指《伤寒论》三阴病篇以四逆汤为代表,以干姜、附子为主药的一类方,还包括三阳病方加附子,如桂枝加附子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等,主要是针对阴寒体质大多需要加用附子治疗的一类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仲景对附子和乌头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和乌头提供参考。方法:对《伤寒杂病论》30多条应用到附子和乌头方剂条下的说明及用法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仲景关于附子、乌头使用剂量的规律及注意事项。结果: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附子、乌头的使用是以出现"瞑眩"反应为最佳剂量,而出现"瞑眩"反应的剂量不是一个横定量,所以为了获得"瞑眩"反应,应采用少量递增的服法直至产生"瞑眩"反应为度。同时为了避免中毒,除了久煎、加蜜煎等外,体质强的人可多服,体质弱的人应少服;特大剂量,只能1次/d;煎剂用大量,丸剂应小量。结论:仲景关于附子和乌头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需要遵循的准则及注意事项,只要依法应用,则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附子、乌头发生中毒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