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以提高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医护密切配合,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72例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9.3%;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死亡率12.2%;优良率70.3%;平均带管时间2天(1~3天),8名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4.7%,经鞘内给药和应用敏感抗生素后均治愈.结论带管时间长短、颅内感染、再出血、肢体康复、并发症等诸多问题是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 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 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 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手术组及保守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3.90±3.54)、(33.61±3.82)(P>0.05);第2周、第4周评分分别为(20.89±3.10)、(26.18±3.61),(10.28±2.01)、(15.68±3.28)(均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1%、10.7%(P﹥0.05).结论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和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6个月ADL、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术后7d的GC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ADL等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时,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能让手术时间缩短、让术中出血量减少,同时让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让治疗费用降低,应用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3.8%;生存50例,恢复良好30例,占60.0%;中残12例,占2,4.0%;重残6例,占12.0%,随访期内再死亡2例。结论该术式操作比较简单,损伤少,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手术组(114例)和开颅手术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手术组患者存活102例,生存率89.47%,开颅手术组患者存活84例,生存率72.41%,立体定向手术组生存率及疗效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超早期经颞部双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术后恢复情况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75例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中枢衰竭3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做好细致的并发症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脑疝、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再出血风险的预测指标。方法:纳入发病72 h内入院并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95例,根据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68例及非再出血组227例;以有无再出血为因变量,以入院头颅CT值、血肿形态不规则、高血压病史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入院时CT平扫血肿形态及高血压病史与术后再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再出血组血肿形态不规则47例(69.1%),而非再出血组血肿不规则者仅69例(30.39%)。再出血组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拔管时残余血肿量也高于非再出血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CT值和高血压病史是术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CT值、血肿边界不规则、高血压病史是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清除率、GCS评分及ADL分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常规开颅术,观察组(n=30)行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后GCS评分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GC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0. 05),但观察组术后1周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分级(Ⅰ~Ⅲ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死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死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14例,手术死亡率为9.27%.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年龄≥70岁、意识3~5分(Glasgow)、血肿体积>100ml、术后再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肺炎等并发症等.结论为降低手术死亡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死相关因素如高龄、意识障碍明显、血肿量>100ml 、术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高危患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3.9%,生存25例,恢复良好15例,占60%,中残6例,重残3例,占12%,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该术式操作较简单,置管位置准确,损伤少,再出血发生率低,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简易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组(观察A组)45例、小骨窗开颅手术组(观察B组)30例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组(对照组) 15例,比较3组手术效果、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14、28 d观察A组、B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观察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观察B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7)。结论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并减少各类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相较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简易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发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生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1例(18. 33%),消化道出血5例(8. 33%),尿路感染4例(6. 67%),中枢性高热6例(10. 00%),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生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避免患者术后产生脑出血。  相似文献   

14.
简易立体定向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简易立体定向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结合脑内镜治疗21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者6例,大部清除(血肿清除量大于80%)者11例,部分清除(血肿清除量50%~80%)者4例.GOS评分良好3例,中残14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 简易立体定向内镜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方便止血、疗效确切、副损伤小,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微侵袭性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颅内血肿超早期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依CT片简易三维立体定位后用YI-L-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靶点进行抽吸、冲洗及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对血肿进行冲刷、融碎、液化、引流达到血肿清除及治愈病人的目的.结果 40例中好转治愈35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87.5%,病死率12.5%,对存活的35例,3个月后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ADL-Ⅲ级者28例,治疗良好率高达80%,重残率20%,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微创术以发病后6~24 h组再出血率低,存活者生活质量较高.结论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损伤小,便于操作,尿激酶对血凝块溶解效果确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方法,微创术实施最佳时机是发病后6~12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死亡因素.方法对10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43例,其中年龄超过70岁者病死率为76%,出血量超过100 mL者病死率为88%,脑疝形成者病死率为95%,并发多器官衰竭者病死率为75%,行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者病死率为13%.结论出血量大、脑疝形成及并发多器宫衰竭是导致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超早期、早期经CT立体定向行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是减少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晔  王剑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26-527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组(54例)与保守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均为P<0. 01)。超早期手术(6h以内)病死率高,可能与出血未止及再出血有关。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时机以发病6~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以提高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医护密切配合,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72例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9.3%;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死亡率12.2%;优良率70.3%;平均带管时间2天(1--3天),8名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4.7%,经鞘内给药和应用敏感抗生素后均治愈。结论:带管时间长短、颅内感染、再出血、肢体康复、并发症等诸多问题是应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全程的安全治疗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行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给予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痊愈12例,好转15例,死亡3例,27例存活者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100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术式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和微创术式组(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术),每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病死率、术后3周近期预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价]及术后6个月远期预后(应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表评价),比较2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比18%,P>0.05);术后3周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及6个月预后优良率,微创术式组(70%、66%)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组(42%、46%)(均P<0.05);微创术式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16.2±4.4)d、(2.6±1.6)万元]均较传统术式组[(26.4±5.4)d、(7.5±2.2)元]减少(均P<0.05)。结论 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优势,应根据患者术前综合评估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