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前机械通气建立气道通路的方式有3种,闭合通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患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下面浅谈一下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李东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48-450
呼吸衰竭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笔者综合分析多位专家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观点,综述目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管插管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强调说明普及气管插管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我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50例2min以内给予气管插管的全部治愈,治愈率100%(50/50),28例5~10min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愈8例,死亡20例,治愈率28.57%(8/28),20例未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最后呼吸停止全部死亡,治愈率0。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只有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体会。方法经过对46例小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儿落实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呼吸机气道护理,严格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措施。结果有35例病儿治愈出院。结论提高机械通气的护理,提高病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监测通气前后的患者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积极抢救措施后,20例患者痊愈后出院,痊愈率为62.5%,其他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通过临床效果可以看出,急性呼吸衰竭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能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手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幼儿手术后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效果。结果本组死亡2例,出现肺部并发症20例,经对症治疗,调整呼吸机和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治愈。结论幼儿先心病手术后加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可使先心病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病人痰阻原因与排痰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广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99-2699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原因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痰液阻塞气管插管(痰阻管)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若护理得当可避免之。我院急诊科2000年1月~2004年1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共发生痰阻管6例,现将其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情况、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7例,总结患者临床情况,给予细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7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为(12.48±3.06)d,通气时间(10.04±2.55)d。患者并发症率17.65%,其中导管脱出患者0例,气管黏膜坏死、出血患者1例,胃肠障碍患者0例,导管阻塞患者1例,通气不良患者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例。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其中很满意10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结论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要点较多,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主要护理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60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和高压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痊愈,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昏迷时间及肺部感染治疗时间均短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也低于高压氧组。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改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缺氧方面明显优于高压氧治疗,且能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及肺部感染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方仁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52-3253
我科2001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衰竭48例,现就应用机械通气的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重要性及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3年12月给予抢救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生VAP的患者人数及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后SPO2, PaO2, PaCO2, HR, 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 h的患者均有VAP发生。结论抢救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创伤的急救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与VAP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呼吸衰竭患儿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两种不同气道冲洗方法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按旧法进行气道冲洗。治疗组按新法(我院采用的方法)进行气道冲洗。观察两组的冲洗效果与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25例无一发生呼吸道感染,冲洗后30s血氧饱和度迅速改善,日冲洗次数明显减少。结论按新法合理安排气道冲洗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预防呼吸道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情况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410-410
经口气管插管是指气管导管经口腔通过咽喉、声门而进入气管。由于气管插管的患者依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将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如发生意外或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我科近3年来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共42例,现就9例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经验,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胃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帮助训练呼吸肌功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均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置管天数,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预见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OPP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的治疗组和确诊呼吸衰竭后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并对二组最后出现呼吸衰竭的类型,程度,病死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21例中,5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14例出现呼吸肌麻痹,2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则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例,但都因呼吸停止前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无一例发展至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及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0.对照组18例中,4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Ⅱ型出现呼吸肌麻痹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3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1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3例,死亡5例.其中4例为脑死亡,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27.78%;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程度及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OPP患者,在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的早期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可避免呼吸衰竭由轻度缺氧发展至严重缺氧所致的心跳骤停及脑死亡,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见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AOPP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的治疗组和确诊呼吸衰竭后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并对二组最后出现呼吸衰竭的类型,程度,病死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21例中,5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14例出现呼吸肌麻痹,2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则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例,但都因呼吸停止前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无一例发展至严重缺氧性呼吸衰竭及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0.对照组18例中,4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Ⅱ型出现呼吸肌麻痹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3例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按动脉血气结果分类,达到Ⅰ型呼吸衰竭者15例,Ⅱ型呼吸衰竭者3例,死亡5例.其中4例为脑死亡,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27.78%;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程度及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OPP患者,在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的早期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可避免呼吸衰竭由轻度缺氧发展至严重缺氧所致的心跳骤停及脑死亡,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紧急气管插管237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实施急诊气管插管237例病例的分析、总结,以明确紧急状态下实施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结果237例经气管插管抢救的患者,辅以机械通气,同时配合综合治疗措施,获得抢救成功197例,成功率达83.12%。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已达320余例。其中多数是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接,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庄瑰霞 《河北医药》2005,27(11):870-871
机械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内套管进行辅助呼吸.在机械通气期间气管插管固定、套囊充气、气道湿化、吸痰、清除套囊上滞留物等护理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或技术不到位,容易导致气管插管脱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压伤、气道梗阻、窒息等并发症,有时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对90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唐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58-3758
1资料来源急诊ICU 2006年1~11月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共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0~87岁,开始时间为机械通气当日,持续到脱机后能自行进食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