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辅助治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其能使根治性手术成功率提高,使无法切除的肿瘤缩小并可切除,提高保肛率,也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完全缓解。针对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目前有3种治疗措施,包括根治性切除、局部切除及非手术治疗。论文对3种治疗措施的实施及其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杨庆  张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6,(17):2815-2819
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后对肿瘤反应进行评估及再分期对于制定患者后续的治疗策略和预测肿瘤的预后至关重要。有一部分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能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甚至病理完全缓解,而在病理未明确之前如何评估临床缓解一直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最佳评估时间和评估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治疗策略在肿瘤控制及生存期方面的差异,以此阐述等待观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达到cCR关于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对比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相关死亡、2年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待观察组相比手术组有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LR)(RR=5.05;95%CI:2.22~11.51;P<0.001),但是两组在远处转移(RR=0.93;95%CI:0.51~1.68;P=0.805)、肿瘤相关死亡(RR=0.83;95%CI:0.37~1.87;P=0.658)、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7;95%CI:0.91~1.03;P=0.277)、2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7~1.10;P=0.346)、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5,95%CI:0.83~1.08;P=0.406)、5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5~1.11;P=0.534)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nCRT后达到cCR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是可行的,但需要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以及规范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是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保肛率低,新辅助放化疗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优选治疗手段。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及评估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者的长期预后,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间,323例在我院进行新辅助治疗及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R者的长期预后,同时比较术后辅助化疗组和术后未化疗组的预后。结果:52例(16.1%)获得pCR,其中1例患者失访;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全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90.9%。其中22例(43.1%)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29例(56.9%)未接受术后化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新辅助化疗的方案、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周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以及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存预后;对于pCR者,实施术后辅助化疗不会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金娜  谢凤  王颖 《现代肿瘤医学》2021,(18):3246-3251
目的:探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经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和肿瘤降期(ypT0-1)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筛选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及肿瘤降期(ypT0-1)的预测因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肠腔<...  相似文献   

7.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已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的金标准。临床上部分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并与不全缓解患者相比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生存期延长。为了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造瘘和保肛问题),一些机构尝试对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案—“观察和等待策略”。然而,临床完全缓解并不总是预示病理完全缓解,需要综合评估策略更准确地预测哪些患者已经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来安全行“观察和等待策略”。本文就目前关于非手术方案的数据作一综述并讨论与此方案相关的持续争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联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6-01—2019-04-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05例确诊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CRT及根治性手术,80例术后达pCR为病例组,225例未达pCR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  相似文献   

9.
张斌  汪昱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8):635-640
进展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的延期手术可以增加根治切除机会,降低局部复发,同时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率。常规的术前放化疗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6周,延长手术时间间隔可以增加肿瘤退缩的程度,但是超过6~8周也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回顾分析相关文献,从肿瘤缓解率、预后、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对nCRT后延期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2年间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随后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盆腔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同期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完成治疗休息4~8周后行根治性手术。应用 Logistic法分析影响pCR和非pCR的临床因素。结果 共20例患者经新辅助放化疗后达pCR,pCR率为17.2%。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侵犯直肠管腔周径范围达75%以上(全周肿瘤)、治疗前血清CEA水平、T分期、N分期、肛缘距离、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pCR水平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周肿瘤、治疗前血清CEA水平和T分期是影响放化疗后肿瘤pCR预测因素。结论 非全周肿瘤、低CEA水平和早T分期等治疗前临床因素可能是获得pCR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案为长程同步放化疗与短程放疗。全新辅助治疗也是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临床完全缓解后等待观察的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本文就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治疗中有很困难的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病变很大,侵犯直肠周围组织的原发直肠癌病人;另一部分是没有远处转移的盆腔局部复发病人,这些病人的疾病状态被称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人常常有会阴部剧烈疼痛,有时肿瘤破溃合并感染、出血等,很是痛苦,而生存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这种情况不论对病人还是对家属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pCR的预测因素,并分析pCR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456例。依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CR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56例患者中,98例(21.4%)达到pCR,pCR组和非pCR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化、临床T和N期、手术类型、放疗剂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与pCR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治疗前CEA水平、放疗剂量以及手术间隔时间超过8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EA水平(OR=0.440,95%CI:0.254~0.837,P=0.017)和手术间隔时间(OR=2.641,95%CI:1.385~5.104,P=0.003)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治疗前CEA水平和手术间隔时间与nCRT 后pCR率有关,pCR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经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病例的处理办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前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经过新辅助放化疗,33例(39.3%)患者获得临完全床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经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占cCR病例的18.2%(6/33),术后随访12~3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转移复发情况。  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能明显降低肿瘤分期,并能使部分患者获得cCR。对于cCR病例,不建议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新辅助放化疗后cCR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和TME治疗的效果,旨在探讨非手术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放化疗并获得cCR的135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非手术组(43例NOM组)和标准手术组(92例SOM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挽救性治疗后的累计LC率、DFS、OS以及保肛率等。Kaplan-Meier法计算LC、OS、DFS并Logrank法检验,χ2检验保肛率。结果 中位随访39个月(10~127个月)。135例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和11.1%,术后3年DFS和OS分别为90.5%和97.0%。NOM组与SOM组术后3、5年DFS率分别为87%与93%、73%与87%(P=0.089),OS率分别为98%与99%、98%与97%(P=0.578)。NOM组局部复发5例(12%),80%患者得到挽救性治疗,累计LC率为98%;SOM组无局部复发病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OM组保肛率为93%,显著高于SOM组的70%(P=0.030)。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cCR的直肠癌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策略是可行的,部分局部复发患者仍可通过及时的挽救性治疗痊愈,从而有效避免了TME及其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辅助化疗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8周期EC-T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4周行根治性手术。采用χ2检验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pCR和非pCR的临床因素。结果:疗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前Ki-67表达水平、治疗前血小板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pCR率显著相关。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乳腺癌非Luminal分子亚型和新辅助化疗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乳腺癌非Luminal分子亚型和新辅助化疗前高血小板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保持上升的趋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极大程度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会有一定程度退缩,甚至消失。对于外科医生而言,如何精准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直接决定着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该文旨在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做一系统综述,希望能够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帮助外科医生提升临床疗效评估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局部复发率较高,尤其以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治疗效果差。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在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受到重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也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下得以改善。因新辅助放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国际公认的治疗模式,临床医生也逐渐重视该疾病的术前治疗。为探求更佳的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甲乳外科收治年龄≤35岁行NAC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NAC后依据Miller-Payne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青年乳腺癌患者pCR、复发转移和死亡的影响,同时分析pCR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8例患者中pCR 37例,pCR率为22.0%。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Ki-67、p53及分子分型与青年乳腺癌患者NAC后的pCR率关系密切(P<0.05)。肿瘤大小、术前淋巴结状态、ER、PR、HER-2、p53及分子分型影响患者的复发转移和死亡(P<0.05),同时肿瘤大小、术前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及分子分型均是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6例复发转移患者中pCR患者7例,占pCR患者的18.9%(7/37),pCR组和非pCR组D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死亡患者中pCR患者3例,占pCR患者的8.1%(3/37),pCR组和非pCR组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pCR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较多,获得pCR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直肠癌正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医学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虽然结直肠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近半数的患者预后很差。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1)术后TNM分期:文献报道,按美国AJCC临床分期从Ⅰ期到Ⅳ期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则从大于90%降至小于10%[1,2]。(2)病理和临床特性:如分化差、淋巴管受侵、神经受侵、T4的肿瘤、有肠梗阻或肠穿孔、或术前CEA较高等[3,4]。(3)肿瘤的分子特征:如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