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l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0例.旋后外旋Ⅳ度三躁骨折2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1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ellie-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仝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台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躁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1996年9月至2007年2月,对56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6例,女20例;年龄17~70岁,平均36岁。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型三踝骨折9例,旋后型47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45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分型确定手术顺序,旋后型手术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旋前型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强调外踝固定的重要性,1/3管形钢板为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2007年4月,我科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29例,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6~65岁。右侧18例,左侧11例;三踝骨折2例,双踝骨折20例,单踝骨折7例。受伤机制按Lansen—Hansen分类:外翻外展型2例,内翻内收型6例,内翻外旋型12例,外翻外旋型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92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踝关节活动度、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15.52±3.7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骨折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痂形成时间7~10(8.48±0.88)周;骨折愈合时间10~16(12.85±1.30)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14~16(15.30±0.72)周。术后6个月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91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5°~30°(27.53°±1.79°),跖屈45°~50°(47.35°±1.78°);92例行走均正常且完全无痛,1例跑步时有轻度疼痛;90例下蹲活动正常,2例轻度受限;91例已恢复至伤前运动和劳动能力,1例未恢复。结论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  相似文献   

5.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7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1岁;左踝5例,右踝6例;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9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6个月,平均15.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1.6周。术后采用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83~100分,平均87.2分。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23例三踝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15例,旋前外展型4例,旋前外旋型4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5~85(60±15)min,术中失血量50~100(71±7.2)ml。2例失访,21例获得随访,时间15~24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均愈合,步态正常,无需借助辅助工具。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15例,良4例,中2例。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入路安全简便,显露清楚,可直接精确复位关节面,同时可进行稳定的固定。  相似文献   

8.
自1985年6月~1996年7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25例,得到随诊结果94例,对手术疗效欠佳病例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临床资料1.125例中男58例,女67例;年龄18~76岁。按Ashurst和Bromer的分类方法,类型如下:内翻型骨折62例中,Ⅰ°12例,Ⅱ°724例,Ⅲ°26例;外翻型骨折38例中,Ⅰ°2例,Ⅱ°27例,Ⅲ°9例;外旅型骨折20例中Ⅰ°4例,Ⅱ°10例,Ⅲ°6例;纵向挤压型骨折3例中,胫骨前缘骨折1例,塔门型骨折1例,三踝骨折1例;直接暴力型骨折中,开放性双踝和三踝骨折各1例。2.手术治疗时间2小时~11天;切口愈合时间:I期愈合11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后外侧入路同时显露外踝和后踝骨折块治疗双踝或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4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6例,女31例;年龄25~65岁,平均47.7岁。左侧21例,右侧26例。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11例,旋后外旋型36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38例。CT检查示,后踝骨折块累及35%以上负重关节面11例,后踝粉碎性骨折9例。新鲜骨折4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7 d,平均4 d;陈旧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43、58、62 d。术中后踝骨折采用T型锁定钢板(12例)、1/3管型钢板(10例)或由后向前的空心螺钉(25例)固定。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72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腓肠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T显示后踝骨折块均达解剖复位。4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或复位丢失。患者行走正常;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较健侧踝关节活动度5°者43例(91.5%),5~10°者4例(8.5%);被动背伸活动度5°者44例(93.6%),5~10°者3例(6.4%)。末次随访时,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优4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7%。结论单一后外侧入路能够同时显露外踝和后踝骨折,具有切口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后踝显露清楚,可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的优势,适合于同时合并外踝和后踝的双踝骨折及三踝骨折。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1]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失败率高, 目前多倾向于积极手术治疗.我院于2001年至2007年间,收治外旋型三踝骨折42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脱位为踝部常见创伤疾患。大多数稳定踝关节骨折可通过保守方法治愈。少数不稳定踝关节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总结我院手术治疗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病例中,19例采用了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收到良好的效果。作者认为此方法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 临床资料 本组共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8~70岁,新鲜骨折12例,陈旧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2例。骨折类型按Lauge—Hansen氏分型:旋后外旋Ⅱ°7例,Ⅲ°4例,旋前外旋型Ⅱ°2例,旋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9年以来,收治各种踝关节骨折脱位74例,手术治疗56例,对其中43例进行了随访,发现外踝及腓骨的处理方法与踝关节功能有密切关系。临床资料本组43例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18~73岁。损伤原因:车祸16例,跌伤或扭伤12例,坠落伤9例,压砸伤6例。损伤部位:单踝11例,双踝25例,三踝7例。按Lauge-Hanse分类: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5例,旋前—外旋型11例,旋前——外展型8例,垂直压缩型2例。合并距骨脱位32例。开放性骨折脱位24例。治疗方法4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尽可能恢复踝穴的关系。双踝骨折先行外踝固定14例。三踝骨折按外踝、后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顺序和方法。方法研究我院1998年至2007年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结果53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2.4%。结论三踝骨折由外两上切口即可显露充分,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最后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螺钉、空心钉、钢板、张力带方法固定,达到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1-03—2013-03诊治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96例,单纯外踝骨折行内踝三角韧带探查修复及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内外踝骨折或不需处理后踝的三踝骨折,分别行内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3者,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选择后外侧切口进入,复位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3 h,平均2.3 h。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行踝关节CT检查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优47例,良4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复位顺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术中应常规探查下胫腓关节情况;内、后踝需要同时固定的患者取后外侧单一切口即可满足手术显露需求。  相似文献   

15.
段西峰  刘振华  段慧  段颖  刘凯 《中国骨伤》2004,17(10):582-583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部旋前外展Ⅲ度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方法:不同时期的171例踝部旋前外展Ⅲ度骨折分别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切开复位松质骨螺丝钉加三棱髓内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三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2-16年,平均8.4年的随访,手法整复组优良率为39%;松质骨螺丝钉加三棱髓内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65%;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三种方法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踝部旋前外展Ⅲ度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8对21例不稳定三踝骨折取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结果术后切口均在15 d内愈合拆线,无切口感染发生。本组均获得平均17(12~35)个月的随访。3例外踝尖部因内固定物突出于皮下,术后出现疼痛不适,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先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后转换健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易于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42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40°~48°;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3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中操作方便,视野清楚,便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干骺端钢板用作支撑钢板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腓骨远端干骺端钢板用作支撑钢板固定外踝及后踝治疗三踝骨折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左侧12例,右侧11例。根据Lange-Hansen分型,Ⅲ、Ⅳ度旋后-外旋型1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9例。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钢板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4个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不连,无钢板外露、松动、断裂,无伤口感染。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结论腓骨远端干骺端钢板用作支撑钢板固定外踝及后踝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对骨折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踝骨折为踝关节骨折较严重损伤,如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25%~30%时需切开复位固定,但多暴露困难,不易操作固定。我们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胫前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22例,成功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21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切口均愈合,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3~7个月。术后3个月,2例因不配合术后锻炼,踝关节背伸10°~15°、跖屈20°~30°;其余19例踝关节背伸20°~25°、跖屈40°~45°,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结论 采用踝后外侧及内侧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