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将313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144例和其他患者169例。在入院或就诊24h内检测脑钠肽水平,同日行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析脑钠肽水平对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脑钠肽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3,P<0.001),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81,P<0.01)。住院时间越长,住院时间和随访期间病死率越高(P<0.01)。结果说明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水平对其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运动耐量的影响,并通过观察比较再入院率,明确低钠水平对心衰患者康复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5年4月我院心内科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Ⅱ—Ⅳ级的住院患者,共106例,包括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和50例正常血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放射免疫法、心脏超声同时测定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E、ALD、AngⅡ水平和LVEF。结果:低钠水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E、ALD、AngⅡ水平均较正常血钠组显著升高,NE(0.92±0.24ng/mlvs0.48±0.15ng/ml,t=3.865,P<0.01),ALD(264.05±42.85ng/Lvs154.56±39.34ng/L,t=2.521,P<0.05),AngⅡ(251.35±70.06ng/Lvs106.08±30.15ng/L,t=3.275,P<0.01)。低钠水平与血浆NE、ALD、Ang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r=-0.69,P<0.01)。低钠水平组的心衰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短于正常血钠组298.45±26.35mvs390.25±29.65m,P<0.05。6个月内因心衰的再入院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χ2=117.96,P<0.05)。结论:低钠水平可能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水平,明显减低其运动耐量,增加再入院率,影响心衰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方法 3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与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395,P<0.01)、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292,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529,P<0.01)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r=0.300,P<0.05)及左心室后壁厚度(r=0.262,P<0.05)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舒张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相关(P<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AUC为0.702,最佳诊断界值127.58pg/mL,此时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3.3%。结论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资料完整的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739例,均为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时血钠浓度将其分为两组,低钠组(血钠135 mmol/L)89例,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650例。分析739例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浓度、心功能指标及预后。结果 739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低钠血症比例为12.0%(89/739),其中轻度低钠血症占49.4%;中度低钠血症占33.7%;重度低钠血症占16.9%。与非低钠血症心力衰竭患者比较,低钠血症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较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NT-proBNP水平较高(P均0.01);低钠组心功能Ⅳ级占比高于非低钠组(Z=21.805,P0.01),住院时间长于非低钠组(P0.01)。低钠组住院累积死亡率为10.1%,非低钠组为1.5%,低钠组住院累积死亡率高于非低钠组(P0.01)。结论该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伴有低钠血症者入院病情较血钠正常者严重。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者心功能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患者血磷浓度变化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血磷水平[(0.79±0.27)mmol/L]较对照组[(1.04±0.43)mmol/L]低(t=3.296,P<0.01);正常血磷组与低磷血症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磷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P<0.01);血磷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呈负相关(r=-0.239,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出现低磷血症,并且血磷水平低者,预后较差,血磷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欣  刘延玲 《医学临床研究》2022,(12):1879-188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血钠水平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低钠血症组(n=62)及重度低钠血症组(n=29),分析低钠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重度低钠血症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钠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轻中度低钠血症组(P<0.05),但血肌酐(Scr)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低钠血症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钠水平与Scr(r=0.394,P=0.034)、NT-proBNP(r=-0.501,P<0.01)呈负相关,但与eGFR(r=0.287,P=0.019)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患者血钠、NT-proBNP及LVEF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但Sc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钠及LVEF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钠血症是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2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我院体检正常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UA)、脑钠肽(BNP)、hs-CRP等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UA、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Y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BNP水平与NYHY有显著的相关性(r=0.64,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3,P<0.01)。血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r=0.165,P=0.068),与LVEF(r=0.21,P=0.08)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A、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UA、BNP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s-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细胞因子血液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寻找评估心功能的可靠方法。方法测定4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62±14)岁,心力衰竭组]及20例健康献血者或同期入院心功能正常者(年龄、性别与心力衰竭组差别无显著性,正常组)血清组织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房利钠肽和脑钠素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02,98.11,3.62,3.48;P<0.01),且心功能越差,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r=0.597)、脑钠素(r=0.627)、TNF-α(r=0.402)、IL-6(r=0.406)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P均<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负相关(r=-0.848~-0.486);血清脑钠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100%)均属最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改变,不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可以间接反映心力衰竭时左室重塑和左室收缩功能,因此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不同心室率与B型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本院心血管科6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3组:A组(n=20),为单纯心力衰竭患者;B组(n=20),并发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小于100次/min);C组(n=22),并发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大于100次/min)。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心率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C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加快会导致BNP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62p与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0例AMI患者外周血CD62p,并与20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Clouse法测定Fib。并对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MI患者的CD62p的表达及hscrp、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MI患者的CD62p的表达与hscrp呈正相关(r=0.796,P〈0.01),CD62p的表达与Fib呈正相关(r=0.598,P〈0.01)。AMI患者中心脏事件者(15例,包括随访1年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1年内无心脏事件(35例)相比,CD62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被激活,CD62p的激活与炎症因子hscrp有相关性,血小板激活和Fib交连形成血栓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血脂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0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及对照组患者各35例外周血Hp抗体(HpIgG),同时测定血脂及CRP。结果AMI组、AP组及对照组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3%、45.7%及25.7%,AMI组、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组与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AMI组、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MI组、A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也明显低于AP组(P<0.01);Hp感染者HpIgG水平与血中CRP、TG、LDL-C及apoA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4、0.64、0.36和0.32),而与HDL-C成负相关(r=-0.78)(P<0.01)。结论CHD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Hp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影响脂质代谢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浆心钠素与低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浆心钠素 (A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SAH后低钠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 2 6例SAH患者不同病程的血浆ANP水平和血清钠水平。根据血清钠水平将 2 6例SAH患者分为SAH低钠组和SAH正常钠组 ,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AH低钠组发病后 0~ 3d ,7~ 9d ,14~ 16d的血浆A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且发病 7~ 9d ,14~ 16d的血浆ANP水平高于SAH正常钠组 (P <0 0 1) ;SAH低钠组血浆ANP水平与血清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浆ANP参与SAH后低钠血症的发生 ;临床上对于SAH后血浆ANP水平显著高值的患者 ,需注意低钠的发生和加重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食盐胶囊和静脉补钠两种方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43例CHF合并低钠血症的住院患者血钠进行分析,了解血钠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并根据补钠方法随机分为口服食盐胶囊组(21例)和静脉补钠组(22例),检测每组治疗前后血钠的水平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NYHA心功能不同分级患者血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YHAⅢ级血钠(125.12±2.88)mmol/L,NYHAⅣ级血钠(121.87±3.49)mmol/L(P<0.01),连续观察治疗3天,静脉补钠组患者血钠水平和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口服食盐胶囊组(P<0.05或<0.01).结论 CHF患者低钠程度重者心力衰竭亦严重,且静脉补钠是纠正CHF患者低钠血症、改善心功能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心内膜旋转角度、心外膜旋转角度及跨壁角度梯度三者峰值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室壁运动异常及心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21例,对正常组、心梗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后,获取左室心尖及心底短轴切面二维图像各3个心动周期,使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到两短轴切面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及跨壁角度梯度.结果 无论在心尖还是在心底短轴切面,与正常组相比,术前组内膜旋转角度峰值、外膜旋转角度峰值及跨壁角度梯度峰值均降低(P<0.01).再灌注治疗1月,术后组上述三个指标均较术前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膜改善优于外膜.同时,左室射血分数(r=0.717,P<0.01)、舒张末容积(r=-0.694,P<0.05)与心尖内膜旋转角度峰值相关良好,而与心底及心尖其他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及跨壁角度梯度峰值是评价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后室壁运动异常及心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CHD患者按不同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31例)、2支病变组(40例)和3支病变组(46例)。结果1)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不同临床类型的CHD患者,HCY水平显示AMI组〉UAP组〉SAP组,其中SAP组、UAP组、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SAP组与UAP组、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3)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1支与3支病变组、2支与3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了解IL-17与AMI发病的关系。方法 95例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胸痛综合征(CPS)24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静脉血标本离心,存于-80℃的冰箱,采用ELISA法集中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17、hs-CRP水平,并急诊送检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AMI组外周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1);AMI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5);AMI组患者WBC明显高于UA组和CPS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17与hs-CRP(r=0.364,P<0.01)及WBC水平(r=0.302,P=0.004)均呈正相关。结论在AMI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hs-CRP、WBC呈正相关,推测IL-17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促进了AM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内皮微粒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64例根据术后TIMI血流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 2级23例为无复流组,TIMI 3级41例为再灌注组,另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急诊入院时、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 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 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 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各时点EMP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复流组各时点EMP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均<0.05);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 h EMP和sICAM-1水平仍高于入院时(P均<0.05).EMP与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03).结论 EMP在评价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心肌梗死(AMI)等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冠心病(CHD)患者61例、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作为患者组(排除同时引起的hs-CRP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收集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白细胞、心电图等体检指标正常的体检人员35例作为对照组。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和心肌酶谱,而心肌梗死组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测定cTnI,并分析对照组与患者组、患者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的差异及hs—CRP与心肌酶谱、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患者在治疗前后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hs—CRP与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曹锐彬  何丽华  陈美英  黄磊  任波 《临床荟萃》2006,21(20):1455-1458
目的研究异丙酚、咪唑安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C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观察每组的镇静效果及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及完全清醒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镇静结果显示A、B组均无痛苦及任何不适应感觉,但B组呛咳(42例)、躁动(56例)、检查中断(39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11例,13例,11例)(均P〈0.01);C组均感觉恐惧及痛苦;检查中A、B两组血压、呼吸呈下降趋势,心率由检查前的增快降至正常水平,C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3组血压、呼吸、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检查前后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二氧化碳分压(PaO2)、pH值在3组中有轻度升高趋势,仅B组PaO2检查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减少了躁动、呛咳、屏气引起的检查中断,镇静效果优于咪唑安定,相对安全、无痛苦,值得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