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泽泻汤治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患者王某,女,40岁,干部。于1984年6月23日下午无明显诱因感头昏,24日起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不能饮食,在某医院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给服镇静剂网效。26日上午至本院门诊,中医诊治,其症状如上所述,脉沉弦滑,舌苔白腻。证属痰湿作眩,方用泽泻汤加味:泽泻30克白术30克钩藤10克半夏10克益母草12克。三剂,水煎服,药进一剂眩晕大减,三剂后症状悉除。  相似文献   

2.
仲景苓桂术甘汤,为治疗中阳失运,水饮内停,心下逆满,起则头眩,以及水停心下,痰饮咳喘等证的名方。兹将临床运用的点滴经验,简介如下: 一、眩晕李××,女,35岁。1981年7月12日就诊。因天气炎热,过食瓜果冷饮,发作头目眩晕,胸闷不畅,泛泛作恶,舌苔白腻,脉象濡滑。证属脾阳不振,痰饮内停,上蒙清阳,治予温阳化饮。处方:茯苓15克,桂枝、炒白术、法半夏各10克,炙甘草6克。二剂。药后眩晕消失,诸症悉平。[按]本例属脾阳不振,痰饮内停,清阳被蒙之证。故用本方温阳化饮,振奋脾阳,加法半夏一味,意在和中止呕,加强化痰蠲饮之功。  相似文献   

3.
眩晕治验     
肖××,女,52岁,居民。1977年3月14日初诊。患者于20天前,突然发生剧烈眩晕。自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动则加剧。急送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诊见:面色(白光)白,浮肿,体肥胖,血压不高;卧床不起,二便不能自理;胸闷腹胀,头痛头重,不思饮食,两眼紧闭,头部不敢转动;舌质淡,苔白腻,脉象弦滑。证属:“痰湿阻滞,中阳不运,痰盛风动。拟温运中阳,健脾燥湿,化痰熄风立法。方药如下: 桂枝12克、白术12克、陈皮12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干姜12克、刺蒺藜12克、降香12克、代赭石30克。服上药4剂后,眩晕大减,能起床缓行,  相似文献   

4.
廿年来,笔者每遇眩晕病人,大凡突发眩晕、耳呜、感觉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转摇晃,甚者反复恶心呕吐、听力减退者,投以自拟白术汤,多获良效,用于预防复发奏效者亦不鲜见,现简介如下。组成及用法:麸炒白术30克,泽泻30克,炒薏苡仁30克,加水约七百毫升,煎至四百五十毫升左右,日服一剂,分三次内服。发作时服二至五剂即可;作预防用者,视原复发周期,超前四至六天服药。典型病例:①王××,男,59岁,林场技术员,近三年已发眩晕数次,西医确诊为内耳眩晕病反复发作,用西药治疗,时间长,效果差。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5.
杨昌宁 《新中医》1998,30(1):50-51
泽泻汤出自《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由泽泻、白术2药组成。具有利水除饮,健脾制水之效。药味虽简,但辨证得当,其效如鼓应桴,兹将验案3则举例如下。1眩晕伍某,女,55岁。眩晕乃其夙疾,每年均有发作。病发头晕如乘舟车,闭目不得睁,静卧恶动,动则呕吐痰涎,伴面色白,精神倦怠,四肢乏力。此次因操持家务,疲劳过度而发,症如上述,舌胖淡、蓄水滑,脉沉弦。X线片示第3-4颈椎轻度骨质增生。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证属脾虚不运,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治宜蠲疾祛饮。处方:泽泻30g,白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3…  相似文献   

6.
【眩晕】邱×,女,36岁。原有眩晕发作史八年。1988年春,骤发眩晕。曾用西药眩晕停、654-2等,无效。刻诊:病员卧床呻吟,不能站立,频繁呕吐,目不能睁,自觉床屋旋转,时伴耳鸣,舌苔薄白津润,脉沉。辨为中焦虚寒、水饮上逆。处方:吴萸8克,太子参30克,大枣、泽泻、猪苓、生姜各15克。服2剂后,请症悉除。随访三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7.
例1.贺××,女,43岁。1978年5月4日诊。头目眩晕3天,如乘舟车之状,伴见心悸呕吐,不思饮食,抱头踡卧,耳鸣如蝉,脉滑数,苔厚腻。证属痰湿中阻,肝阳上逆。拟降浊化痰,平肝健脾。处方:旋复花、半夏、干姜各10克,赭石24克,党参、大枣各20克,牡蛎、泽泻各30克,吴萸6克,甘草4克。服3剂后,头晕好转,视物已不旋转。再服3剂痊愈。例2.肖××,男,38岁。1983年4月就诊。患者体胖,有高血压史。近日忿怒后,突然头痛剧烈,呕吐恶心,面红,舌红苔黄,脉  相似文献   

8.
本方为仲景方,用以治疗痰饮.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脾健则能制水;茯苓渗湿利水;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合之可使心阳振、土气旺、转输速、水气行.在临床上可随症加减,应用甚广,举例如下:一、眩晕1、张××,男,41岁,中专教员.1979年7月12日初诊.头晕,走路不稳,心烦已一年多.检查发现手抖,项强,头不能转动,闭目并足不能站立,走路时不能向正前方挺进,左斜后再向右斜摇摆前进.舌苔白黄,脉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印象:眩晕.辨证: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致眩晕.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栀子9克、豆豉9克、地龙24克、蜈蚣2条,共服21剂,头活动自如,手抖止,唯在情绪紧张时还出现头晕,大便仍干,苔白,脉左关滑,右尺滑.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为治疗痰饮呕吐之主方,本方组成:半夏、竹茹、枳实各15克、茯苓、炙甘草各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对痰饮所致诸疾,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现举验例如下: 眩晕:女患。46岁,1986年5月6日初诊,眩晕5年,经常持续性眩晕,发作时如坐车船,伴有恶心呕吐,头身困重,脘腹痞满,下肢沉重,舌红苔厚腻、脉弦滑,此乃痰浊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治宜豁痰开窍,化浊  相似文献   

10.
内耳眩晕王××,女,32岁。1983年12月20日诊。眩晕二十年,加重二十天。患者眩晕甚剧,卧床不起,恶心呕吐,转头或睁眼则加重。二十天来汤水难进,少气懒言,自觉热气上冲,夜间潮热盗汗,口干不欲饮,经某医院诊断为“内耳眩晕”。迭服中西药无效,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证属病久气阴两虚,痰饮中阻,风阳上扰,盘踞清窍。拟除饮化痰,熄风潜阳,益气养阴之天麻泽泻石牡汤加减治之:泽泻30克、白术12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30克、牡蛎3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赭石30克、菊花15克、白芍12克、太子参30克、  相似文献   

11.
一、肝阳上亢贾××,女,63岁,教师。1984年4月5日初诊。三年前,因情志不遂,逐渐出现眩晕,面红,目赤,心悸烦热,口干苦。某院诊为“高血压病”,医治不效。查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98/130mmHg。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淮牛膝、杜仲、栀子、黄芩各15克,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夜交藤各30克,茯苓、丹皮各12克,胆草10克。服上方五剂后,血压降至174/104mmHg,诸症减轻。原方加地龙15克,丹参20克,再进十剂,血压降至140/86mmHg,除感乏力外,无其他不适。后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日服两次,三个月停药。随访一年,血压一直正常。  相似文献   

12.
验案二则     
(一)晕眩刘某,男,48岁。患眩晕5年,加重及频发1年,于1983年11月13日就诊。证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胸闷恶心,身倦肢冷,纳差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痰湿中阻。药用:红参7克干姜7克白术15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法夏12克附片12克肉桂6克,服7剂,眩晕止。原方再进7剂,诸症悉除。后以姜附六君子汤调理月余,随访5年未见复发。按:眩晕之病,有风、火、痰、虚之别,久患眩晕之人,多相互并见,本案眩晕5年,伴身倦肢冷,纳差便溏,舌淡  相似文献   

13.
一、坐骨神经痛陈××,女,55岁。1981年1月5日就诊。患坐骨神经痛一年余,经西药安乃近、强的松、朴炎痛抗风湿镇痛及中药独活寄生汤、宣痹汤等治疗无效。现症:右髋部痛如刀割,并沿大腿外侧放射至踝部。痛处麻木不仁、夜间尤甚。脉沉紧,舌质淡苔白润而滑。证属少阴肾阳不足、寒湿入中、络道不通。宜温肾散寒为治。拟真武汤加桂枝、硫黄。处方:附子10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桂枝50克、硫黄10克、生姜20克。服一剂后疼痛大减。连服20剂病告痊愈,且能参加劳动。二、美尼尔氏综合症: 秦××,女,54岁。1984年5月16日就诊。患眩晕半年多,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症见:眩晕如坐舟车,不能站立,食欲不振,甚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中西医学两个方面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机理。方法:参考有关眩晕病因病机及辨治的中医学文献,梳理关于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的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并举一典型病案佐证之。结果:从中医学来讲两方合用可祛痰化浊、升发清阳以治疗眩晕痰饮证,西医之机理为两方合用可有效减轻膜迷路淋巴积水。结论:苓桂术甘汤与泽泻汤合方治疗眩晕的机理明确,效果理想,在临床治疗眩晕时可供辨证选用。  相似文献   

15.
二陈汤方出自《和剂局方》 ,为治中阳不运、湿痰为患之主方。儿科临床常不拘一方一证 ,化裁运用 ,每获良效。1 小儿眩晕症李某 ,女 ,1 2岁 ,2 0 0 1年 3月 1 0日初诊。患儿眩晕时作年余 ,每因劳累、情志不畅而诱发。症见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卧床不欲睁目 ,恶心欲呕 ,胸闷不舒 ,形体肥胖 ,舌淡红、苔薄黄腻 ,脉弦滑。诊为小儿眩晕症 ,投以陈皮、法半夏、茯苓、竹茹、枳壳、白术、天麻、八月札各 1 0g,泽泻 3 0 g ,甘草 6g ,3剂 ,日 1剂 ,水煎服。复诊 :患儿眩晕症减 ,能起坐稍进食。继以前方加减续服 7剂。7剂后家长告已痊愈上学。按 :眩晕…  相似文献   

16.
例1.王××,男,50岁。1984年10月6日初诊。昨晚突发头晕目眩,畏寒,前额沉重,四周景物晃动,次晨眩晕加重,动则恶心欲呕,不能起床登厕,闭日静卧,则眩晕略轻。形体虚胖,苔淡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处以术附汤:白术10克、附片15克、炮生姜10克、大枣5枚、仙鹤草12克。一剂眩晕大减,能起床登厕,已不恶心。续服两剂,诸症俱除。后以八味丸加减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某,男性,65岁,2002年9月12日初诊。15年前患者始现阵发性眩晕,每遇劳累及情志刺激而诱发,发作时血压升高,常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维脑路通等,2月前眩晕又发,时轻时重,耳鸣,失眠多梦,肢体困乏,胸闷纳差,血压波动在190—150/110~95mmHg之间,经中西医多方诊治,疗效不佳。诊时见舌淡暗而胖,脉稍滑,测血压160/110mmHg。证属脾虚湿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健脾化痰降浊。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白术、天麻、陈皮各10g,茯苓、石菖蒲、菊花、钩藤各15g,半夏、泽泻各6g,生牡蛎30g。水煎服,日1剂。5剂后诸症好转,血压140/85mmHg,上方去泽泻,加枳壳6g,继服7剂后已无明显不适,舌质较前红活,血压130/80mmHg。后调治月余而瘥。  相似文献   

18.
脑鸣治验     
罗某,男,31岁。患者觉颅内终日鸣响,已逾1年,伴头晕、脑胀、心悸、多梦、口苦、纳差等症。脉弦滑而数,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证属肝胆郁热,上扰清窍。治宜清泻肝胆,重镇宁神。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9克,龙胆草6克,生地15克,木通8克,泽泻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4剂。再诊脑鸣减轻过半,口苦已除,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笔者应用大剂量四苓散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45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2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7天.本组病例均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伴恶心或呕吐者17例,耳鸣或听力减退者18例,纳差脘闷者7例,大便溏者3例.且排除引起眩晕的其他疾病.[治疗方法]四苓散加味:白术15克;泽泻、茯苓、猪苓各30克.辨证加减:若呕吐者加制半夏、生姜;眩晕重者加天麻;脘闷不食者加砂仁;耳鸣甚者加石菖蒲.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温服.[治疗结果]本组45例均获愈(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消失,听力减退好转,或不再加重,随访1年不复发者),其中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30剂.[典型病例]张某,女,68岁.1989年8月17日诊.患者眩晕2年余,甚则卧床不起,稍动则感天旋地转,下床则昏仆不能行步,脘痞纳差,恶心欲呕,血压22/11KPa,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证属痰饮内停,清阳不升、浊阴上蒙,蒙蔽清窍.治当利水健脾,蠲饮除痰.方  相似文献   

20.
舒××、女、30岁。主诉:产后月余,突觉两乳房部疼痛,继之渐大,触之觉痛,质地坚硬而滑,两胁胀满,心烦呕吐,曾服中西药治疗,其效不显,于82年8月21日来诊。现证:两乳部微红肿胀,扪之即痛,心烦呕吐,舌质淡、苔白腻,中有黄苔。脉弦滑微数。治拟和解少阳,软坚散结,佐以清热解毒。药用:柴胡6克姜半夏12克泡参20克黄芩15克牡蛎30克(打碎、先煎半小时)海藻15克昆布15克蒲公英50克。连服六剂,嘱其常用手揉按乳房周围,日数次。8月27日复诊,肿块渐消,两胁胀满已除。药已中病,唯解毒之力较弱,乃于原方再加银花30克,连服三剂,病告全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