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浊漳河水体有机污染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对浊漳河水体3个不同样点的有机提取物所致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各水样有机提取物均能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随剂量的增高而加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每管100 ml剂量组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各采样点水样对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暴马、黄碾、石梁。结论:浊漳河水体有机污染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断裂损伤作用,彗星试验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水环境监测以及水中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研究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以及对gadd153启动子和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彗星试验检测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构建含有gadd153启动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ADD153-Luc,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发光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反映gadd153启动子的活性,RT-PCR检测gadd15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彗星试验显示在10、100ml/ml培养基剂量组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处理24h后,OTM(Olive尾距)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源水r=0.882,P<0.05;氯化饮用水r=0.940,P<0.05);氯化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诱导OTM显著高于源水(P<0.05);荧光素酶表达在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各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源水r=0.814,P<0.05;氯化饮用水r=0.921,P<0.05);相关分析表明荧光素酶活性与OTM呈正相关(源水r=0.980,P<0.01;氯化饮用水r=0.995,P<0.01);RT-PCR结果显示在100ml/ml培养基剂量组,源水和氯化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诱导gadd153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与OTM有良好的相关性(源水r=0.864,P<0.05;氯化饮用水r=0.897,P<0.05)。结论源水和氯化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可诱导HepG2细胞DNA损伤,导致gadd153启动子区的激活,并进一步调控下游gadd153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彗星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扬中市的遗传毒物污染集中在汇集了乡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道和死水沟塘,各主要河道及通江闸口基本没有污染。对其中的新坝大桥(基本无污染)、联合粮管所塘(中轻度污染)、扬子河,红星河(严重污染)水样的有机提取物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以检测其引起的DNA损伤。结果表明扬子河、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松花江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的环境雌激素效应及其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1年3月采集松花江上游四方台水源水样1 000 L,用GDX-102大孔树脂提取水中有机物,分别以相当于原水量25、100、400、1 600和3 200 mL的水中有机提取物与MCF-7细胞共培养,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损伤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MCF-7细胞侵袭迁移,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有机提取物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随着有机提取物浓度升高雌激素效应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有机提取物含量相当于原水量1 600 mL时雌激素效应最强,促进细胞侵袭迁移作用亦最强。Bcl-2和Bax蛋白在MCF-7细胞中均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随着有机提取物浓度升高Bcl-2蛋白表达率逐渐增高 (P<0.05),而Bax蛋白表达率逐渐降低 (P<0.05)。结论:松花江上游四方台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且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比例促进MCF-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Ames试验,SOS显色试验、UDS试验及果蝇致畸试验研究了某河水及其沿岸居民饮用井水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洱茶水提取物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诱发的人成淋巴细胞株遗传损伤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成淋巴细胞株GM12593为实验材料,设计对照组、MMC作用组和普洱茶组不同条件培养细胞株。对照组用RPMI-1640正常培养,MMC作用组培养基中MMC的终浓度为0.1μg/ml,普洱茶组培养基中除含有0.1μg/ml的MMC外,还分别加入浓度为0.125、0.25、0.5和1 mg/ml的普洱熟茶和生茶水提取物。培养24 h后加入细胞松弛素B,作用28 h后制片,计数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双核细胞微核率。结果:普洱熟茶在0.125和0.25 mg/ml,普洱生茶在0.125 mg/ml时,均明显降低由MMC引起的细胞微核率(P〈0.05);普洱熟茶降低MMC诱发的细胞微核率的作用略优于普洱生茶,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浓度的普洱茶能降低由MMC诱发的人成淋巴细胞株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7.
长乐胃癌高发区饮用水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分析了长乐胃癌高发区不同饮用水的致突变性。水样采自长乐县21个村,其中塘水6份、河水7份、浅井水8份。结果表明三种饮用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诱发微核效应的能力为河水(28.01‰)〉塘水(23.57‰)〉井水(15.81‰)。 同时测定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耗氧量等水质有机污染指标比较,发现微核率的高低与水样的有机污染严重程度趋势一致,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泰兴地区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同水体的致突变性 ,并研究其与当地胃、食管和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慧星实验方法 ,检测泰兴市枯水期 97份和丰水期 10 1份水样的致突变性。结果 :水体致突变性呈塘水 >河水 >井水的规律 ;相同地区水体的致突变性在枯水期比丰水期强 ;枯水期河水和塘水诱发的微核效应与当地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有高度的正相关 ,而丰水期仅塘水微核效应与胃癌发病率有正相关 ;诱发微核率较高的井水、河水和沟塘水对人淋巴细胞都具有致突变性 ,其中尤以河水为甚。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水源污染与肿瘤的高发可能存在着病因学联系  相似文献   

9.
吸烟诱发人血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吸烟对人血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结合电化学分析法对吸烟和不吸烟的男性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中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淋巴细胞DNA中的8-OHdG显著提高(P<0.05),且8-OHdG的含量与每天吸烟支数吴正相关。②吸烟对DNA氧化损伤的效应个体差异较大,本测定方法可用于对吸烟高敏感人对吸烟高敏感人群的筛选。结论:吸烟可引起人血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州市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体内遗传毒性。方法:随机选择福州市5个区县(市)各1家水厂,采集水源水和出厂水各200 L,经XAD-2树脂柱收集其中的有机物,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检测其遗传毒性。结果:长乐市、平潭县水厂出厂水和水源水及福清市水厂出厂水具有致突变性;各出厂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基本高于同厂水源水。结论:福州市部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和出厂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对环境致癌物所致HepG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对损伤DNA的修复能力进行快速检测的系统。方法:5 μmol/L氯化镉体外损伤质粒pTK-RL,质粒pgadd153-luc和体外受损的质粒pTK-RL共转染到HepG2细胞中,以16种已知致癌物或3种无遗传毒性的非致癌物刺激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方法同时检测DNA损伤和细胞的修复能力;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居民区、垃圾焚烧厂和农田3个不同污染区土壤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对DNA的损伤作用和细胞对该损伤的修复能力;彗星实验检测DNA的损伤。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均可检出已知环境致癌物对DNA损伤与修复能力的影响,非致癌物均未检测到DNA损伤作用和对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影响;3个不同污染区土壤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均可诱导DNA损伤并抑制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强度为居民区>垃圾焚烧厂>农田土壤。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建立了可同时检测环境致癌物DNA损伤与细胞修复能力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可用于环境污染区检测。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的致突变监测与测试部分B2-1大气飘尘中有机提取物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田裘学周伶芝(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兰州730030)本文介绍了用UDS和DSI方法,分别利用混合的人体外周血和脐带血淋巴细胞,对兰州市城区和农村15、50、100、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华中某癌症高发地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系L-02细胞转化的能力,并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研究地区河水、离河较近(约1 km)及离河较远(约20 km)的浅井水(约10 m),用固相萃取方法提取其中的有机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受试物的细胞毒性和致DNA损伤效应,以受试物对L-02细胞进行长期染毒并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导L-02细胞转化的能力。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r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转化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化细胞MGM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河水、离河较近的井水、离河较远的井水的有机提取物处理L-0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达70%的处理浓度分别为每毫升培养基30、150、200ml原水,且均含有致DNA损伤的物质。以此作为最高剂量对细胞进行长期染毒,12周以后各处理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均显示转化特性。MSP结果显示转化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转化细胞中MGM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研究地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具有诱导L-02细胞转化的能力,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参与有机物诱导的细胞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探讨维生素C水溶液对水中有机物致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材料与方法:固相萃取水中有机物,用不同浓度维生素C水溶液(50、100、200 mg/kg)与有机物以不同方式处理(同时灌胃、维生素C预处理、维生素C后处理),分别给小鼠灌胃3 d后,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维生素C(100mg/kg、200 mg/kg)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中、高剂量水中有机物(每kg体重灌胃量相当于16、80 L水样中的有机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其尾DNA含量、尾矩、椭圆矩、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生素C具有抑制水中有机物所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其中维生素C 100 mg/kg、200mg/kg组尾DNA含量、尾矩、椭圆矩、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维生素C能够降低自发的细胞DNA损伤并对水中有机物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通关藤提取物(消癌平注射液)对正常免疫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通关藤提取物对正常人淋巴细胞以及ConA、LPS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CFU-GM半固体集落培养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通关藤提取物体外对ConA诱导的正常淋巴细胞和LPS诱导的正常淋巴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通关藤提取物对正常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染液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对正常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FU-GM的形成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通关藤提取物体外对正常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并且有促进T、B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绞股蓝提取物对衰老大鼠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绞股蓝提取物对衰老大鼠DNA氧化及烷化损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成年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构建衰老动物模型,同时设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对照组。已建模的大鼠分为人工合成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绞股蓝提取物(200、800、4000mg/kg饲料)及维生素E、C(VE C)各组,8周后采血获取淋巴细胞,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淋巴细胞DNA自发损伤及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实验结束前1周留取大鼠24h尿液,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鼠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G)的含量。结果各组大鼠淋巴细胞DNA自发损伤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用5、10和25μmol/LH2O2氧化时,绞股蓝各组及维生素E、C(VE C)组DNA氧化损伤均明显低于衰老对照组(P<0.05),且绞股蓝800、4000mg/kg组DNA氧化损伤与正常对照组及VE C组无显著性差别。衰老对照组尿中DNA烷化损伤代谢产物O-6MeG含量较其他各组偏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半乳糖诱导衰老的大鼠模型DNA抗氧化损伤的能力降低,而DNA烷化损伤无明显改变;在本实验条件下,绞股蓝提取物可有效降低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对DNA烷化损伤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力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EB(Epstain-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人脐血B淋巴细胞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抗EB病毒口服液对脐带血B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克隆形成法测定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用0.625、1.25、2.50、5.00和10.00mg/mL的生药提取物浓度分别预处理EB病毒1h,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29.3%、49.9%、65.3%、68.2%和81.2%。药物在上述5种浓度下与EB病毒和B淋巴细胞共同作用,药物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转化力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7.4%、36.9%、46.5%、56.6%和69.9%。结论: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能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0.2、1.1、5.5、28、138和688 μg/L)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0.006、0.06、0.6、6.2、63和626.3 ng/L)染毒HepG2细胞24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和双微核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Olive尾矩、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微核率、核质桥率和核芽率。结果: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染毒后,细胞Olive尾矩、尾部DNA含量和尾长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除0.006 ng/L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组的Olive尾矩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染毒后,HepG2细胞的微核率和核质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在5.5 μg/L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组的3.6和2.5倍。核芽率随着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最高染毒浓度时为对照组的2.3倍。与对照组相比,0.6~626.3 ng/L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染毒后细胞的微核率和核质桥率均显著增加(P<0.01),63和626.3 ng/L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作用后,细胞核芽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均可诱导HepG2细胞内的DNA和染色体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可作为低浓度环境复合污染物遗传毒性的快速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外硫芥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方法:利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在体外检测硫芥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在硫芥的作用下细胞DNA的迁移率和迁移长度增加,且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壬基酚对牡蛎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背景与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 NP)对牡蛎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材料与方法:分别以0(阴性对照)、0.025、0.10、0.25和1.00 mg/L的NP处理牡蛎24 h和48 h,检测NP对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结果: 当NP在0.025 mg/L时可以使牡蛎血淋巴细胞产生轻微的DNA损伤, 染毒24 h后DNA破坏率为6%,48 h后破坏率为20%。随着NP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血淋巴细胞的DNA破坏率相应增加,其中最高浓度的处理组(1.00 mg/L)DNA 损伤最为明显, 染毒24 h后的破坏率为30%,48 h后为60%。 结论: NP对牡蛎血淋巴细胞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