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黄上清软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牛黄上清软胶囊中黄连、黄柏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甙的含量;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牛黄、大黄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可作为牛黄上清软胶囊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Excel、 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  相似文献   

3.
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赤芍、白芍、大黄(后下)各15g,黄芩、半夏、木香、川楝子各10g,枳壳12g,甘草8g.发热加银花、连翘;黄疽加茵陈、栀子;胆道蛔虫加使君子、苦楝皮。日1剂水煎服。西医常规治疗。13例手术。结果:治愈75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4.
方药组成:柴胡12克、乌梅12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郁金12克、大黄10克、花椒6克、苦楝根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剂量减半。功效:清热利胆、杀虫止痛。适应症与加减:适用于胆道蛔虫症属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保证药品质量,提高牛黄至宝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栀子(栀子苷)、大黄(大黄素)、人工牛黄(去氧胆酸)进行定性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高;栀子苷在0.51~5.10tx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2.07%(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牛黄至宝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牛黄上清软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黄上清软胶囊处方源于部颁标准(WS3-B-1509-93)“牛黄上清片”,由牛黄、大黄、黄连、地黄、连翘、栀子、赤芍等19味药材组成,经现代加工工艺提取、生产的中药新药制剂。本方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开窍醒脑之功效,临床上治疗脑血管性痴呆取得明显...  相似文献   

7.
两组各30例。本组用柴胡、黄芩、白芍、大黄(后下)各15g,胡黄连、元胡、芒硝(冲)各10g。体温高加金银花、连翘;黄疸加茵陈、栀子、龙胆草;胆道蛔虫加苦楝皮。日1剂水煎分2~3次服(或胃管注入);5日为1疗程。  相似文献   

8.
牛黄上清微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牛黄上清微丸提取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为指标评价大黄和黄芩的醇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栀子苷为指标评价栀子等其余药物水提取工艺。结果:大黄、黄芩的醇提取部分最佳工艺为加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栀子等其余药物水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提取工艺设计合理,方法可行,对大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胆片收载于《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版,为清热利胆、消炎止痛药。用于急慢性胆道感染、胆囊炎、胆石症疗效好。本品中含有大黄、柴胡、木香、菌陈、金银花等十一味中药,其中大黄、金银花、金钱草、木香、黄芩粉碎成细粉,柴胡等六味加水煎煮,混合后  相似文献   

10.
文益华 《陕西中医》1993,14(6):254-254
笔者自拟退热膏填脐(石膏、栀子、大黄、柴胡注射液)治外感高热100例,99例在1d之内退热。  相似文献   

11.
大黄具有降低血中尿素氮的药理作用,因此早在伤寒论时代就把大黄作为利水剂使用。在《伤寒论》记载的药剂中有十四个处方内含有大黄,其中三个处方治疗小便不利,即茵陈蒿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只有三味药的抵挡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加入茯苓,抵挡丸中配伍散瘀血剂,所以这两个处方中大黄的作用不一定与利水联系密切。但是,茵陈蒿汤中的茵陈、栀子与大黄配伍后,其利水效果明显增强。由此看来,也许当时已研究了大黄的利水作用。故此,笔者对因小便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11,(7):1363-1363
论药性炮炙制度,各名开具在后。地骨皮、龙骨、青黛、升麻、牛黄、栀子、大黄、知母、瓜萎、黄连、人参、空青、生地、犀角、黄芩,为细末,蜜水调,食远服。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胆道感染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连才 《陕西中医》1994,15(11):504-504
采用自拟胆道排石汤Ⅰ、Ⅱ号(柴胡、郁金、枳壳、木香、大黄、茵陈、鸡内金、金钱草等)配合西药治疗胆石症、胆道感染54例,结果痊愈率为85%。提示本法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胆、通里排石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茵陈原名因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张氏医通》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或沉迟之阴黄证;皆以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现代药理实验,茵陈胆道汤(茵陈、栀子、柴胡、黄芩、木香、枳壳、大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简单分析丹参等5种中药对肝脏的双向作用。方法:参考近40年来中药丹参、大黄、栀子、柴胡、石榴皮等对肝脏作用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种保肝类中药,使用不当会出现肝损伤作用。结论:合理使用保肝类中药,以免引起肝损伤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首诊医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与处方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等。结果收集的300例医案中,共涉及中药136味,支持度≥70%,置信度0.9的条件下,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柴胡,大黄"、"当归,大黄"等,关联规则包括"甘草-大黄"、"甘草,柴胡-大黄"等。在支持度≥20%,置信度≥0.8条件下,下法治疗脂肪肝,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龙胆、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甘草、当归;慢性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白芍、川芎、柴胡、枳实、陈皮、甘草、香附、黄连等;肝炎肝硬化,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当归、生地黄、桃仁、柴胡、红花、赤芍、牛膝、桔梗、陈皮等;下法治疗肝癌,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蜈蚣、半枝莲、虎杖、壁虎、半边莲;大黄、山茱萸、熟地黄、黄芪、当归、薏苡仁、鳖甲;大黄、柴胡、枳壳、川芎、甘草;大黄、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结论刘教授下法组方严谨,法度清晰,用药规律包括灵活运用大黄、重视经方辨证组合及善用"对药""组药"。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关于中医药治疗胆道肿瘤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了桂枝类方、柴胡类方、黄芪类方、大黄类方、半夏类方,5大类方治疗胆道肿瘤的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京尼平苷为活性物质,对比栀子、栀子-大黄、大黄栀子汤三组配伍药对肝炎的作用效果。将雄性大白鼠分成三组,分别灌喂栀子、栀子-大黄、大黄栀子汤剂,定时测定大鼠经汤药灌喂后京尼平苷药力学参数。结果:大黄栀子汤组在Cmax、AUC上明显高于大黄-栀子组、栀子组,在Tmax上时间短于另外两组,T1/2(半衰期)时间点晚于另外两组。而大黄-栀子组的各项参数相比于栀子组,其规律与大黄栀子汤组一致。结论:在保肝作用方面,大黄栀子汤组配伍机制好于大黄-栀子配伍,而大黄-栀子配伍好于单独栀子用药。  相似文献   

19.
大柴胡汤是著名经方,载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药由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芍药、生姜、大枣8味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古称表里双解剂。原书主要用治少阳阳明合病,现代医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证各科,收效颇佳。笔者特收集80年代以来本方在临床上(主要是内科)应用的有关资料,作简要综述,供同道参考。一、胆囊胆道疾患以大柴胡汤出入化裁治疗胆囊及胆道疾患,临床不乏成功的经验介绍。胡氏(1)以本方加减治疗胆道疾患33例(慢性胆囊炎9例,胆石症22例,胆道蛔虫症2例),症状多在1周内得以缓解。王  相似文献   

20.
牛黄解毒片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正  李洪 《中药材》1998,21(10):530-531
牛黄解毒片系根据《明·证治准绳》中牛黄解毒丸方结合近代药学技术和临床经验组成的经验方,由于其组方合理,制剂先进,清热解毒之功效确切可靠,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常用药物之一,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出口东南亚等多个国家。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大黄、黄岑等8味药组成,其中以牛黄、大黄等4味全量直接研细粉,黄芩等4味水煎浓缩成稠膏制成糖衣片。牛黄解毒片之功用为“清热解毒”,方中大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