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制备1种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选择性吸附的材料,并初步评价该系列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紫外辐照接枝的方式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无纺布(PBTNF)上接枝不同比例的丙烯酸(AAc)(接枝率分别为17%、35%、45%、55%、60%),研究PBTNF-AAc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吸附能力;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改性PBTNF-AAc表面,并考察PBTNF-AAc的溶血率及血小板粘附性能。结果在体外实验中测得上述5接枝率的PBTNF-AAc对LDL的去除率分别为(50.8±3.2)%、(56.1±6.9)%、(66.5±6.9)%、(83.4±3.9)%和(85±2.9)%,以及血小板粘附的数量(×106/cm2)分别为92.0±25.7、29.5±5.6、20.5±3.6、14.9±1.5和12.9±1.8,且溶血率均<5%。结论所制备的PBTNF-AAc对LDL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52-3952
主题:一种类风湿因子血液净化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作者:王为超,胡月晗,欧来良等关键词:类风湿因子;血液灌流;吸附剂;聚乙烯醇微球;苯丙氨酸发表时间:2009.28(04):561-566摘要: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吸附剂用于清除患者血液中大量的类风湿因子,并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4.
人工肺是在膜两侧进行气体、血液之间交换的场所,一般中空纤维是人工肺的主要部件。膜式人工肺是一种接近人体生理状态,较为理想的人工肺。它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微孔膜作血液和气体的交换场所,完成人体的生理氧和过程,因而可暂时代替人体肺进行气体交换,用以支持生命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膜式人工肺因选用的高分子材料、微孔膜的形式、血液和气体的流动方式的不同可有多种类型。但是至今还存在着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与血液相接触的膜材料血液相容性仍不理想。本文从肺的功能出发,分析膜式人工肺的特点,探讨改善膜式人工肺血液相容性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要接触人体内环境,甚至必须植入生物体内,因此要求具有无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成型性.目的: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表面和白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凝血上的应用几个方面分析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9/2010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基本上只是采用单独的生物惰性表面或生物活性表面,虽然都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不能长期保持其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如果能将惰性表面与活性表面结合起来,使材料同时具备两者的长处,并能充分利用人体血液中的天然组分白蛋白或许会是抗凝血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今后希望通过采用高生物惰性的PEU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蛋白识别因子cibacron blue复合,合成具有优良性质的活性改性物,并以此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6.
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在国内首次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过滤联合内毒素吸附血液净化成功治疗1例地震灾后挤压综合征患者,并就血液净化的具体实施方案及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发血液存储与输注的聚丙烯材料。方法采用预辐照(15 kGy)与反应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将2种分子量分别为300和475的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到聚丙烯的分子链上,予以接枝产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接枝产物力学性能通过拉伸试验予以表征,材料的亲水性通过静态水接触角予以表征,血液相容性通过蛋白质吸附和血小板吸附予以表征。结果聚丙烯接枝产物的最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2 MPa和780%,仅略低于纯聚丙烯材料的拉伸强度(39 Mpa)和断裂伸长率(900%)。与纯聚丙烯材料相比,接枝聚丙烯材料表面形成了亲水性膜,牛血清蛋白吸附量和血小板粘附量分别降低70%和80%,有效提高了聚丙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论聚丙烯材料的表面结构经过调控,能有效提高其血液相容性,用做聚烯烃类血液存储与输注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主题:一种类风湿因子血液净化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作者:王为超,胡月晗,欧来良等关键词:类风湿因子;血液灌流;吸附剂;聚乙烯醇微球;苯丙氨酸发表时间:2009.28(04):561-566摘要: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吸附剂用于清除患者血液中大量的类风湿因子,并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要接触人体内环境,甚至必须植入生物体内,因此要求具有无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成型性。目的: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表面和白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凝血上的应用几个方面分析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9/2010 PubMed 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基本上只是采用单独的生物惰性表面或生物活性表面,虽然都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不能长期保持其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如果能将惰性表面与活性表面结合起来,使材料同时具备两者的长处,并能充分利用人体血液中的天然组分白蛋白或许会是抗凝血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今后希望通过采用高生物惰性的PEU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蛋白识别因子cibacron blue复合,合成具有优良性质的活性改性物,并以此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使用HB-H-7树脂吸附血浆内毒素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静态吸附实验:树脂与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按1∶10比例混合,置37 ℃恒温水浴振荡2 h.动态吸附实验:将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经过装有树脂的自制灌流器中灌流2 h.测定灌流前后血浆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蛋白质和电解质浓度,计算吸附率.比较静态与动态不同吸附方式以及不同温度血浆灌流前后(30、60、120 min)血浆内毒素浓度的变化,并计算吸附率.结果 静态吸附实验中,用HB-H-7树脂吸附后,血浆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8的吸附率分别为99.2%、55.0%、57.0%、75.0%、42.0%;而对蛋白质影响较小(P均<0.05);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P均>0.05).动态与静态血浆内毒素吸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8%比99.1%,P>0.05),37 ℃与25 ℃下血浆内毒素吸附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9.8%比99.9%,P>0.05).结论 HB-H-7树脂对内毒素及炎症细胞因子有明显吸附效果,对蛋白质影响较小,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随访6、12、24个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分析MELD-Na分值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个月,19例死亡;随访12个月,59例死亡;随访24个月,77例死亡。6、12、24个月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内毒素、血清胆固醇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8、-9.22、11.40,-4.65、-19.60、16.20,-20.0、-18.7、17.3,P均〈0.05)。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2分,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2n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70mmol/L,血清胆固醇降低、内毒素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清前降钙素及内毒素水平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PCT和内毒素在诊断脓毒症中的价值,并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共有42例非脓毒症患者及46例脓毒症患者入选。患者入选后一天内行各种常规检查,并取可疑标本培养,进行PCT和内毒素测定。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CT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CT水平也随着脓毒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若以0.5μg/L作为正常值参照,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和92.9%;而内毒素水平在两组中并无明显差别。在脓毒症组中,PCT和内毒素之间的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CT有助于诊断脓毒症和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严重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挫裂伤模型,经腹腔注射内毒素(致伤组)模拟脑外伤后经胃肠道移位途径,提高内毒素血症水平,观察伤后不同时相伤侧脑组织水份、钠、钾含量、伊文斯蓝染及病理、超微结构改变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致伤组伤后6h,脑含水量及钠含量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水肿高峰提前,较对照组水肿高峰相差非常显著(P<0.01);伤后48h时蓝染较对照组染色深、范围更宽;24h时病理、超微结构较对照组损伤明显加重.结论内毒素可显著加重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①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血脑屏障,产生血管源性水肿;②内毒素的细胞毒性及诱导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可直接损伤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符合透析治疗安全的透析用水是血液透析日常治疗开展的基本保障,根据统计分析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索控制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的管理方式.方法 对上海市21家血液净化中心(室)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透析用水的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结果 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在全年的春季与...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Vitamin A reduce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endotoxin in animals, but the mechanism and the lowest effective dose are not clear.¶Methods: An intravenous bolus of endotoxin 20 μg · kg–1 was given to 30 rabbits. In 10 of them, 1000 IE · kg–1 retinyl palmitate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1 h before the endotoxin and in another 10 rabbits 1 h after the endotoxin. A one-compartment open model was fitted to the time-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endotoxin in plasma.¶Results: The half-life of endotoxin was half as long when vitamin A was given for prophylaxis (median 35 min) and for treatment (33 min) than in the controls (67 min; p < 0.004).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G and M endotoxin-core antibodies, the leucocyte count and the acid-base balanc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groups during the experiment, but the pyrogenic reaction wa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controls.¶Conclusion: A fairly low dose of vitamin A reduced the half-life of endotox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全血质控品制备技术,检测其保存过程中综合性能指标的变化,确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保存期限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多人份采集时间≤10 d的B型RhD阴性健康献血者标本,将其混合后离心留取上清血浆,再将混合浓缩红细胞分成2组,MAP组:使用MAP红细胞保养液洗涤2次;Saline组: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将2组洗涤后的红细胞分别与MAP红细胞保存液、对应混合血浆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选择商品化IgG抗-D试剂做抗-D效价测定,确定出现最后1个2+凝集强度的稀释倍数,并按照此稀释倍数分别在2组质控品中填加相应体积的IgG抗-D。将2组混合悬液分装在硬质塑料试管中盖帽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h,分别在保存的0、35、42、49 d检测质控品标本红细胞与标准抗-B的凝集强度、IgM抗-A与反定A细胞的凝集强度、IgG抗-D与RhD阳性O型红细胞的凝集强度、上清液中Na+、K+、LDH、乳酸、FHb浓度、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及质控品中细菌繁殖情况。结果保存过程中2组质控品红细胞B抗原、IgG抗D抗体反应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IgM抗A抗体反应活性虽出现波动(P<0.01),但凝集强度变化均在1+范围内;2组质控品K+、乳酸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明显增高(P<0.01),但保存35、42d时2组各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质控品FHb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但相同保存时间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保存49 d时MAP组和Saline组FHb浓度分别为(857.1±301.5)mg/L和(595.3±334.9)mg/L,与保存0d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MAP组部分质控品FHb浓度已经超过中度溶血标准(1 000 mg/L);2组质控品保存末期(≤42 d)红细胞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并形成棘突,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组质控品保存过程中都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本室采用2种方法自制的全血质控品质量无明显差异,保存期都能达到42 d,且管间差异小、抗原抗体反应活性稳定,能够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的相关要求,适合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从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军团菌临床株和军团菌标准株进行脂多糖内毒素活性的初步研究。方法用酚水法提取脂多糖作相关生物学活性试验。结果军团菌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生物学活性,但其活性较大肠埃希菌脂多糖弱。结论军团菌脂多糖具有内毒素的活性,可能是该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其毒性低于大肠埃希菌脂多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内毒素致伤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LPS)、胰岛素组(RI)、处理组(LPS+RI).采用腹腔内注射LPS(6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及皮下注射胰岛素(0.5 U/kg)的方法,干预后6 h剖腹肉眼观察各组大鼠肠道黏膜充血情况并摄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PGR法检测肠道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大鼠全身炎症反应、血糖及摄食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 与LPS组比较,IPS+RJ组大鼠肠黏膜无明显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LPS组大鼠均于干预后4-5 h获得SIRS模型,而LPS+RI组大鼠均未出现伞身炎症反应;LPS组大鼠摄食明显减少,LPS组与其他各组大鼠的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内毒素致伤大鼠肠道炎症反应,早期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内毒素致伤大鼠SIRS的发生,而其对大鼠血糖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