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入院需要输血的患者6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8例患者进行TEG检测,对照组308例进行凝血项和血常规检测,分析TEG检测结果和凝血项结果,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血液成分输注,并对TEG检测结果所指导的临床用血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按时间节点回顾式大数据统计四种血液成分用量,结合观察组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血小板这4种血液成分的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凝血项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血液输注相比,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对临床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具有指导意义,可避免盲目输注血液成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对心外科大血管手术患者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心外科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49例,术后进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CK-TEG)检测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CKH-TEG)检测,比较不同方法各参数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申请输血情况与hmTEG指导用血情况。结果 44例患者CK-TEG和CKH-TEG检测R值、K值、Angle角、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申请用血与hmTEG指导用血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TEG检测可有效反映心外科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体内肝素残留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在多次输血重症患者临床用血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肝胆内科、肿瘤病科、骨科(创伤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参考血栓弹力图结果做输血前评估)、对照组47例(参考传统凝血功能结果做输血前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血浆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冷沉淀输注量高于对照组(P<0.05)。PT与R值呈正相关,与Angle呈负相关;APTT与MA和R值呈正相关,与Angle呈负相关;PLT与MA和Angle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FLB与MA和Angle呈正相关,与K值和R值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血栓弹力图结果进行输血前评估有助于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273-427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指导肝癌患者术后临床输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观察组采用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前后凝血功能、输血量及出血时间、出血量。结果输注前,两组患者凝血四项、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凝血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APTT、PT及TT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Ib及PLT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出血或渗出量、FFP、CRC及CRYO输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肝癌术后患者临床输血更有效,且能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监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莘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确诊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体检者90例最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栓弹力图(TEG)、 血常规和常规凝血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TEG水平中的R值和K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对血液患者的检测结果,评价血栓弹力图在血液科的应用价值,为患者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40例患者血标本进行术前出凝血检测、血常规检测、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R值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高的患者占30.71%,K值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低的患者占27.86%,MA值提示血小板功能低的患者占38.57%,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患者49例(35.00%)。PT大于15s患者占14.29%,APTT大于40s患者占30.71%。结论血栓弹力图可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活性及血小板功能,弥补常规检测的不足,对临床输血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组)进行TEG的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EG相比较。结果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组)TEG均表现为高凝图像,R值(4.01±0.79 min),K值(0.90±0.15 min),Angle值(77.58±2.75°),MA值(73.89±5.64 mm)及CI值(4.21±0.90),与对照组R值(4.66±0.92 min),K值(1.45±0.48 min)相比较,治疗组R,K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Angle值(68.63±5.74°),MA值(62.33±6.31 mm)及CI值(1.79±0.74)相比较,治疗组明显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75例(老年高血压组),老年脑梗死60例(老年脑梗死组),健康老年人(健康老年组)47例。采用TEG-5000血栓弹力仪检测3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Angle)、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综合指数(CI)并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老年高血压组由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老年高血压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白细胞计数(WBC);老年高血压组的TEG参数与PLT、WB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老年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MA及CI明显升高(P0.05),α-Angle及K值明显降低(P0.05),R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老年脑梗死组R值明显缩短(P0.05),CI明显升高(P0.05),K值明显降低(P0.05);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老年脑梗死组R值明显缩短(P0.05);老年高血压组内,PLT与MA、α-Angle及CI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与R值不相关;WBC与MA、α-Angle、CI呈正相关,与K值呈负相关,与R值相关度低。ADP抑制率≥30%患者比例为41.94%(13/31),AA抑制率≥50%患者比例为20.00%(8/40)。结论 TEG检测对辅助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意义,并可预防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肿瘤患者溶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本院1例经化疗后突发肺栓塞的肿瘤患者溶栓术前后的凝血试验及TEG检测结果。结果患者在行溶栓治疗前,TEG检测提示纤溶亢进伴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溶栓术后3 h,患者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溶栓术后6 h,凝血试验PT值15.9 s,APTT值41.8 s,均有延长,而对应时段TEG检测(普通杯)R值、K值和Angle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合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临床医师采纳输血科建议暂不输注血浆及冷沉淀,仅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应对进行性下降的Hb。经后续治疗,患者Hb提升,凝血功能趋向正常。结论 TEG检测对肿瘤患者溶栓术后血液制剂的输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指导临床输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220例患者的TEG、凝血四项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将TEG的主要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和弹力图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PL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Kappa一致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输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R与PT、APTT均呈正相关(P均0.01),K与Fib和PLT均呈负相关(P均0.01),α-Angle与Fib、PLT均呈正相关(P均0.01),MA与Fib、PLT均呈正相关(P均0.01);R与PT、APTT判断是否低凝的Kappa值分别为0.205和0.338(P均0.01),K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432和0.481(P均0.01),α-Angle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323和0.497(P均0.01),MA与Fib、PLT的Kappa值分别为0.510和0.587(P均0.01);R、K、α-Angle、M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8、0.835、0.833、0.786,PT、APTT、Fib、PL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55、0.736和0.855。结论 TEG与凝血试验及PLT检测结果相关,但一致性不强;凝血四项和PLT检测结果预测输血总体优于TEG,但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指导临床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治疗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法分组,以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输血的33例为对照组,以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检测指导输血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成分血输注量、校正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成分血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1、24 h时的校正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较对照组的27.2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P<0.05)。结论 将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检测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指导中能够有效减少各成分血输注量,并提升校正指数,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腹部外科术后成分输血、预测术后出血风险以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行腹部大手术后怀疑有出血可能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TEG组(共39例)和对照组(共44例)。检测TEG和常规凝血,TEG组根据TEG检测结果输血,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检测采取经验性输血。统计分析成分输血量、并发症、术后活动性出血、治愈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等。结果 TE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阳性率(56.62%vs 25.30%,P0.01)。TEG组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输入量显著减少(P均0.01),MA与输血量有显著负相关(r=-0.57,P0.01),MA值越低,输血量越多。根据TEG进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3.1%vs 45.5%,P=0.03);入住ICU时间(d)明显减少(3.3±1.3 vs 5.9±2.0,P0.01),总住院时间(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4.0 vs 14.8±4.3,P=0.119)。结论根据TEG可个体化指导术后输血治疗,减少输血量以及判断活动性出血,提高腹部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对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院急诊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1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根据是否并消化道出血分为合并组(58例)和未合并组(8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对并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9.73%;合并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α值、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 MA)值、早期肠内营养、预防性用药占比均明显低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中线偏移、中枢高热、血糖升高、k值和R值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均是患者并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血栓弹力图参数预测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28%、0.929,均高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