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Ⅶ、Ⅷ、X、Ⅺ的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AMI组(80例)和对照组(80名)因子V促凝活性(factor V coagulant activity,FV:C)、因子Ⅶ促凝活性(factorⅦcoagulant activity,FⅦ:C)、因子Ⅷ促凝活性(factor Ⅷ coagulant activity,FⅧ:C)、因子X促凝活性(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FX:C)、因子Ⅺ促凝活性(factorⅪcoagulant activity,FⅪ:C).结果:①AMI组血浆FV:C、FⅦ:C、FⅧ:C、FX:C、FⅪ:C分别为(134±25)%、(187±32)%、(212±64)%、(140±29)%和(193±6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AMI组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63%、77%、90%、64%、81%;②AMI组中再发病例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均为P<0.01);③不同年龄患者各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有差异.结论:AMI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V:C、FⅦ:C、FⅧ:C、FX:C、FⅪ:C增高明显,存在着高凝状态,可能与AMI的发病相关,因此定期检查凝血因子活性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并加以预防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探讨儿童APTT延长原因.方法:统计分析18例新生儿、49例婴儿、1 308例1~18岁儿童APTT情况,并以697例成人(同期行择期非感染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测定部分APTT延长儿童的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FⅧ:C、FⅨ:C、FⅪ:C、FⅫ:C)和狼疮抗凝物(LAC),以探讨差异形成原因.结果:新生儿APTT最长,6~12个月婴儿APTT向成人水平接近,但与成人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7);3岁后APTT又有延长趋势,9岁以后APTT又趋向缩短,至18岁较为接近成人水平,但与成人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8).APTT延长的儿童FⅫ:C、FⅨ:C显著低于成人对照组[JL童FⅫ:C和FⅨ:C分别为43.86%(28.92%~61.08%)和(74.45±14.93)%;成人FⅫ:C和FⅨ:C分别为83.48%(47.24%~113.8%)和(99.71±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a=0.01水平,APTT与FⅫ:C和FⅨ:C呈负相关,与LAC筛选比率(IAC-SR)呈弱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9、-0.695、0.401(P均<0.01);APTT与FⅨ:C和FⅧ:C不相关.FⅫ:C降低与LAC-SR呈弱负相关(r0.01=-0.379,P=0.008).结论:儿童APTT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动态变化;FⅫ:C和FⅨ:C低水平是儿童APTT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 (FⅤ )缺陷症家系进行FⅤ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及FⅤ促凝活性 (FⅤ∶C)和FⅤ抗原 (FⅤ∶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者FⅤ基因 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 先证者APTT249. 2s,PT46. 6s,TT17. 9s, Fg3. 42g/L, FⅤ∶C0. 1%,FⅤ∶Ag1. 5%, FⅡ∶C99%, FⅦ∶C110%、FⅧ∶C95%、FⅨ∶C88%、FⅩ∶C120%、vWF121%;FⅤ外显子区共发现 4个与基因文库Z99572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位于exon13区的杂合性 2238 ~2239delAG导致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Asp689stop), 位于exon23区的杂合性G6410T错义突变导致Gly2079Val。家系分析表明前者遗传于母亲,后者遗传于父亲。结论 2238~2239delAG导致的移码突变和G6410T导致的错义突变,是导致先证者FⅤ缺陷的原因。这是 2个导致遗传性FⅤ缺陷症的新的FⅤ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检验诊断方法.方法 检测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包括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5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天疱疹1例、原因未明5例)、1O例血友病A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因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以及凝血酶的生成.结果 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Ⅸ、Ⅺ活性(FⅧ∶C、FⅨ∶C、FⅪ∶C)降低,针对这些凝血因子的抗体及LA均为阳性,6例ACA为阳性.其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组中,11例无出血患者的凝血酶生成试验(TGT)的延迟时间值为(5.60±1.18)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1);达峰时间值为(8.11±1.9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1);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值为(1640.87±279.80)nmol·L-1·min-1,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734.59±118.30)nmol·L-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ETP比值为(86.00±14.66)%,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38.5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达峰时问值为(8.01±1.8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1);而延迟时间值为(2.01±0.84)min,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和遗传性血友病是以APTT、PT、PLT和APTT纠正试验作为筛选试验;以LA、FⅧ∶C、FⅨ∶C、FⅪ∶C和它们的抗体检测作为确诊试验;检测LA和ACA可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ETP值和ETP比值是判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临床是否出血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围术期间凝血因子变化及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 :4 5例患者分非抑肽酶治疗组 (nonaprotininadministrationgroup ,NAPR ,15例 )和抑肽酶治疗组 (aprotininadministrationgroup,APR ,30例 )。取围术期六个时段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 (thrombintime,TT)、凝血因子促凝活性 (F∶C包括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和FⅫ∶C)和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血小板计数 (plateletcount,Plt)、血小板活化依赖a颗粒膜蛋白 14 0(GMP 14 0orCD62 p)、D 二聚体 (D dimer,DD)、术后 6h及术后 3天的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 :APR除Plt外 ,各指标在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 ,变化程度均小于NAPR(P均 <0 0 5 )。APR术后 6h及第 3天心包纵隔引流量显著性地小于NAPR(P <0 0 1)。结论 :抑肽酶可明显改善CPB期间凝血功能的障碍 ,提高术后凝血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的诊断水平,对1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实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了解患者病史,复习静脉彩超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TT)时间、血浆FⅧ:C、FⅨ:C、FⅪ:C和FⅫ:C。结果表明:APTT99.3秒,PT13秒,TT13.5秒,FⅧ:C2%、FⅨ:C7%、FⅪ:C9%、FⅫ:C21%。患者血浆加等量正常新鲜血浆不能使APTT延长完全纠正;患者血浆和等量正常新鲜血浆混合后于37℃温育情况下,APTT随温育时间延长而延长;患者血浆稀释10倍后加等量未稀释正常血浆重复测定结果显示:FⅧ:C6%、FⅨ:C75%、FⅪ:C95%、FⅫ:C123%。抑制物滴度测定表明:FⅧ抑制物〉32 Bethesda 单位/ml。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后,经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1月余,复查APTT为33.3秒、FⅧ:C为128%、FⅧ抑制物消失。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影象学所见,进行APTT纠正试验、稀释试验和抑制物滴度测定,能减少获得性血友病的误诊和误治,免疫抑制治疗能消除FⅧ抑制物,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对凝血因子基因(F11)进行基因缺陷研究.方法 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Ⅺ促凝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等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应用PCR对先证者F11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对先证者及其父母、100名健康对照者DNA相应区域进行PCR扩增,内切酶BssSI酶切,以排除基因多态性并确认突变位点.应用分析软件SignalP对信号肽切割点及位置进行预测.结果 先证者APTT为69.5 s,PT为12.3 s,FⅪ:C为2.6%,FⅪ:AS为2.5%,交叉反应物质(CRM)为阴性;健康对照组APTT为35 s,PT为13 s,FⅪ:C为100%,FⅪ:Ag为100%.测序发现,先证者F11基因外显子区共有4处与GenBank AY191837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外显子2的G3733C杂合变异导致编码信号肽的氨基酸G-1R替换,该突变同时导入1个新的BssSI酶切位点.100名健康对照者的BssSI酶切结果排除了该变异为F11基因多态性.外显子8的C16642T杂合突变导致1个终止密码(Q263Term)产生.结论 F11基因G-1R和Q263Term双重杂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量化评估4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剂的FⅧ、FⅨ、FⅪ、FⅫ敏感性,分析其临床适用范围。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H47-A2的APTT试剂敏感性评估方法,检测由标准血浆和单因子缺乏血浆配制的1%~100%不同因子水平混合血浆的APTT值。APTT试剂敏感性由非线性回归曲线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的交叉点确定,并用百分活度(%)表示。结果试剂A(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鞣花酸)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54.0%,FⅨ37.3%,FⅪ56.5%,FⅫ36.4%;试剂B(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白陶土)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25.6%,FⅨ16.5%,FⅪ23.8%,FⅫ18.6%;试剂C(西门子公司)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42.9%,FⅨ30.0%,FⅪ45.3%,FⅫ28.4%;试剂D(思塔高公司)的因子敏感性为FⅧ26.1%,FⅨ17.6%,FⅪ19.1%,FⅫ21.0%。结论 4种APTT试剂的内源性因子敏感性差异较大。试剂A适用于亚临床型血友病A、B的筛查;试剂C适用于术前筛查;试剂B和试剂D适用于内源性单因子缺乏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Ⅻ(FⅫ)基因多态性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一期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75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活性(PLG∶A)、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等指标。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FⅫ基因启动区第46位碱基多态性。结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46TT多态性较正常对照组比例增高,46TT型患者FⅫ∶C明显低于46CT、46CC型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6TT型的AT∶A活性明显减低,而FIB、D-D、FⅧ∶C和VWF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但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多态性各型之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Ⅻ多态性各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的PLG和PC活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血栓形成患者FⅫ基因46TT多态性明显增多而导致FⅫ活性明显下降;FⅫ基因多态性各组之间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FⅪ基因突变方法用自动凝血仪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一期法检测血浆F Ⅺ、FⅤ、FⅦ、FⅧ、FⅨ、FⅫ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FⅪ:Ag。以外周血中抽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Ⅺ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查找突变以RT-PCR检测患者FⅪ mRNA的水平,分析突变对FⅪ mRNA剪切造成的影响。结果患者及部分家系成员APTT延长,先证者及其兄血浆FⅪ:C、FⅪ:Ag均低于正常人的10%,其父母血浆FⅪ:C、FⅪ:Ag均低于正常人的.50%。基因测序结果表明FⅪ基因内含子10 3’端4个碱基缺失(IVs J-4delgttg),先证者及其兄为纯合突变,其父母及侄女、外甥均为杂合型。在患者外周血中未能检测到FFⅪ mRNA。结论该突变导致FⅪ mRNA不能正常剪切,引起FⅪ转录本质和量的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F Ⅺ,是导致该遗传性F Ⅺ缺陷症家系成员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患者的延长原因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衢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凝血功能常规筛查后,显示单独APTT延长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APTT纠正试验,并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狼疮抗凝物,确认延长原因并进行分组,采用单样本K-S检验,对各组的延长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9例单独APTT延长的患者中,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70例,占比41.4%。其中凝血因子FⅫ(FⅫ)、凝血因子Ⅺ(FⅪ)、凝血因子Ⅸ(FⅨ)、凝血因子Ⅷ(FⅧ)、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激肽原(HMWK)缺陷患者分别为17例、31例、3例、12例、4例,两种或以上凝血因子缺陷的病例共3例。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者共12例,占比7.1%,以FⅧ抑制物为主。因狼疮抗凝物存在而延长者共87例,占比51.5%,病例主要来源于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生殖中心、儿科等。三种延长原因导致患者APTT延长时间的均值分别为74.8 s,91.5 s和65.1 s,在两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对单独APTT延长病人进行APTT纠正实验,检测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 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Ⅸ:C及TP、Alb.结果过滤后PT、INR、APTT、TT、FⅧ:C、FⅨ:C、FⅦ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Fib、TP、Alb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仍保持正常水平以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男,27岁。14 a前因碰撞、跌跤、皮肤破损后则流血不止,或皮下瘀血或口鼻流血,在北京某医院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7 s(正常范围12~14 s)、凝血酶时间(TT)21.3 s(正常范围14~21 s)、纤维蛋白原(Fbg)4.95 g/L(正常范围2~4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94.6 s(正常范围24~40s),行APTT纠正无效,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13.5%(正常80%~150%),Ⅷ因子抑制物(FⅧ:Ab)95BU(Bethesda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脱离冷链后血浆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待测新鲜冰冻血浆设为1个对照组(室温下放置0 h)和5个实验组(实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室温下分别放置0.5、2、4、8和12 h),分别检测各组PT、INR、APTT、Fbg、AT、FⅧ∶C、FⅤ、蛋白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4组和实验5组血浆中的FⅧ∶C、AT、P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实验组中的APTT、PT、INR、Fbg和F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水浴融化后在室温放置时间超过8 h,其包含的抗凝成分(包括AT、PC)及促凝成分(凝血因子FⅧ∶C)均减少,但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其APTT、PT、INR、Fbg和FⅤ测定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去白细胞输血器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 ( fresh 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 A型、B型、O型、AB型新鲜冰冻血浆各 1 0 0 ml× 5袋 ,3 7℃水浴融化 ,在净化台内留取滤过前后血浆样本各 1 ml,使用德国 BE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 APTT)、凝血酶原时间 ( PT)、凝血酶时间 ( 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因子 ( F ∶C)、凝血因子 ( F ∶C)、凝血因子 ( F C)∶水平。结果 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 APTT、PT、TT、F ∶ C、F ∶ C、Fbg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 F ∶ C过滤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在参考值范围内 ,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活性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活性,以及术后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水平。利用血栓弹力图数据将患者分为术后高凝状态组和术后非高凝状态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分析凝血因子活性与D-二聚体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凝血因子联合检测诊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的效能。结果 高凝状态组FⅡ、FⅧ、FⅪ和FⅫ手术前后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高凝状态组FⅡ、FⅧ、FⅫ手术前后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FⅦ和FⅧ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FⅦ、术前FⅧ、术后FⅪ及术前FⅦ+术前FⅧ+术后FⅪ诊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的AUC分别为0.602、0.600、0.514及0.648。结论 FⅦ、FⅧ、FⅪ可以作为诊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凝血因子Ⅴ和Ⅷ(FⅤ、FⅧ)联合缺乏症(F5F8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病因在于基因lman1或mcfd2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名F5F8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lman1、mcfd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查找潜在的致病突变。采集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FⅤ促凝活性(FⅤ∶C)、FⅧ促凝活性(FⅧ∶C),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对先证者lman1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mcfd2基因的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致病突变。根据先证者突变所在位点,选择性扩增其父、母的相应片段,纯化、测序,以便进行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APTT82.2秒、PT19.6秒、TT18.6秒,Fg2.9 g/l,FⅤ∶C 7.1%,FⅧ∶C 18.7%。先证者及其母亲lman1基因第8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单碱基插入c.912_913insA,导致蛋白序列改变p.Glu305fsX20;先证者及其父亲lman1基因11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无义突变c.1366CT,导致p.Arg456X。结论:先证者lman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912_913insA、c.1366CT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前者继承自其母,后者继承自其父。这种复合杂合突变的组合方式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Warfarin)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目前推荐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来监测药物剂量。我们对33例口服华法林患者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它们的变化以及与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 1. 口服华法林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1周以上的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2~55岁,平均40.2岁。2. 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合格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9岁。 二、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2.7 ml,用109 mmol/L柠檬酸钠9∶1抗凝,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后置于-80℃冰箱内保存,在1个月内检测完毕。 三、检测方法采用美国Coulter-IL公司生产的ACL-200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以一期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F Ⅱ∶C、F Ⅴ∶C、F Ⅶ∶C、 F Ⅷ∶C、F Ⅸ∶C、F Ⅹ∶C、F Ⅺ∶C、F ⅩⅡ∶C)和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以正常、异常质控血浆作质量控制,各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标准曲线r值在0.990~1.00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