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素问补识》中关于关阖枢的正名纠错,精气神三者互称,对古典医籍的相互连贯,以及对《内经》中诸多死证的重新论定.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任何学者,都不会没有缺点和错误,而是绝对正确的。祖国医学流传达数千年,自《灵》《素》而下,医籍汗牛充栋,医家不下数千或万家,也同样不是没有可议之处的。在专攻《内经》的学者中,自王冰、张景岳以及近代的学者们,也是一样,在日本的汉医中,也有不少值得称赞的人,如著《素问识》  相似文献   

3.
《湖市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刊登了唐构宁先生的大作——“《素问识》小议”,我读后启发很大、获益非浅,但对某些观点却不敢苟同。按照作者的“不能视而不见,盲目崇拜,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论”的原则,我写下了这篇“小议”之小  相似文献   

4.
5.
6.
《黄帝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因而历史上人们一直多学科多方位地研究它,其中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版本的研究也极为全面而且深入。但是《二十二子》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却极少有人仔细研究,比如《二十二子》本的《黄帝内经素问》与其他的本子,尤其是与其据影刻的“顾从德本“究竟有什么异同?《二十二子》本《黄帝内经素问》的行款格式、正文、注文的状况,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晚清的版本,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版本研究,以及研究19世纪末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素问·热论篇》中有几处经文排列颇有不妥之感,试析疑如下。 篇首黄帝愿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之状,下文当是歧伯具体说明热病单经受邪和两感于寒的情况,但中间却插入“病遗”、“食复”内容。这样,不仅答非所问,且条文体例亦失严密性。易使人误以为“病遗”、“食复”仅为单经受邪之热病所发生。其实无论单经受邪,还是两感于寒,如护理不当,皆可发生“病遗”、“食复”,而且临床上更多见于两感于寒之热病者。由是,若将  相似文献   

8.
9.
《陈素庵妇科补解》学术特点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陈素庵妇科补解》学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此书有如下几个特点:月经不调分三因论治;重视脾胃后天;论病辨内外虚实;精论调经宜忌;提倡按月安胎。  相似文献   

10.
《素问》主张人体是由有形的“形”(即肉体)和无形的“神”(即能量体)所结合的,因此后世若单纯用“形”的现代解剖学角度来检视,便会产生很多争议。至于形体的解剖,《素问》虽然没有提出全面性或至少在器官系统上完整性的解剖文献,但它明确的告知,中国古人确曾“论理人形”和运用度量衡进行过形体的测量,书中有许多关于脏腑和其他组织的片段解剖细节可当作佐证。由于《素问》不是描述经脉循行路线的专书,所以其中解剖方位术语的应用比较简略,无法由此看出所采用的解剖姿势。但是也叙述了不少表面解剖部位,所以已成俱备表面解剖部位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入“神”字,《六微旨大论》入“旨”字。《永乐大典》目录、凡例、正文中可查到《素问》41个篇名,本文通过分析这41篇取字规律,来确定其余40篇归入何字,为重辑《永乐大典.医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王冰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王冰序所提到情况的分析,认为王冰整理《素问》的态度十分认真,处理问题也颇为审慎。今《素问》与《针灸甲乙经》、《太素》的大量异文,应是传本不同所致,而非王冰改动。  相似文献   

13.
试论《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之成书,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标志。其一大特点是以医映哲、以哲贯医,遂之达到医哲结合。后人对其哲学母体的思辨,往往偏重儒家而忽略道家。医、道关系的进一步揭示将会有助于中医研究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试作如下探讨。 一、自然观 哲学认识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经历着曲折,有其大致依存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起落阶段性,譬如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就有着一个由崇拜自然向解释自然的升华过程,也就是一个对传统天命神权思想进行修补和改造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  相似文献   

14.
《素问》王冰注使用祖本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王冰序,王冰在整理《素问》时使用了不同的版本,但并未说明以何本作祖本。根据对王冰序、《素问》新校正等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的分析,认为王冰所用祖本虽源自梁代传本,但不是全元起本,似应是张公秘本;今存《素问》中有些篇文结构应是祖本旧貌;祖本与全元起本、《针灸甲乙经》及《太素》应属不同传本系统。  相似文献   

15.
16.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病因、病机、概念、分类、临床表现等方面对《素问.痹论》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并就痹证的概念、脏腑痹、痹与营卫关系、痹热等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指出《内经》仍是学习中医的最佳范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从容"一词在《素问·示从容论篇》中的粗浅分析以及诸多注家的相关注释的梳理,从中可以暂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从容"与脉象、诊脉之间有着某种相关性.但是其究竟是诊脉的方法还是诊脉时医者必须采取的态度?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帝内经素问译注》,从而使德国文树德教授主持的《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注释系列著作全部出齐。这套《素问》译注本的史学及语言学水准很高,既严谨全面地反映了《素问》的原貌,又展示了西方学者解读《素问》的许多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0.
《素问.厥论篇》校勘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