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老年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所需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清除更多淋巴结,减少复发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匡文洋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67-5068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术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74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根治术治疗;37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多,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更具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结肠癌患者12例参与此次研究,时间选取范围为2013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同期纳入结肠癌患者12例设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多,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与其相近,数据对比在差异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手术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在该院接受结肠癌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清扫淋巴个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述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和非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大便时间、肠管切除长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可以完整的切除系膜组织及病灶,降低术中出血量、清扫更多的淋巴结,是一种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50例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取50例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全程关注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少,淋巴结清除数量较多,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减轻了术后出血风险,且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患者术后生存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切除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淋巴结清扫量、手术用时、失血量)、康复状况(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根治术组)39例。观察两组结肠癌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结切除情况。结果:两组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吻合口瘘、残端肿瘤残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肠癌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阳性转移淋巴结切除、左半结肠淋巴结切除、右半结肠淋巴结切除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少,切除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彭建  石志良 《中外医疗》2016,(18):86-87
目的:探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8例老年结直肠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治疗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治疗组术后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33%、复发率3.80%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08-110
目的探究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性情况及手术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拔管、进食、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高的安全性,可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早期康复和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根治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后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安徽医学》2017,38(12):1537-1540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切除标本的测量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输白蛋白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肠管长度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浸润肠管环周宽度、肿瘤浸润肠管长度及清扫肠旁组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手术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进 《中外医疗》2013,(36):7-7,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除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何金鑫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14-16, 24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例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传统开腹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行传统开腹手术的48例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选取行腹腔镜根治术的4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应激反应.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实际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操作用时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功能复常用时、术后镇痛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细胞转移.肿瘤复发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应激与炎症反应指标相关数据与对照组保持一-致(P>0.05),术后 3 d除SOD外,研究组其他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可获得与传统开腹相近的根治效果,同时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实际出血量更少、患者机体应激与炎症反应更轻.并发症控制情况更佳,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57-16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8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重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49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A三维重建,评估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并与实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另选择同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前仅进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MSCTA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有46例(93.88%)患者术前以MSCTA三维重建结果制订的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相同,kappa一致性检验k=0.81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A三维重建可明确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和结直肠肿瘤位置,可指导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董宇 《中外医疗》2016,(19):75-77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而针对对照组所实施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根治手术治疗;结合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9.59±1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6.32±20.54)min,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3.25±38.45)h、(81.12±40.12)h;平均住院时间较短,根据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淋巴清扫个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根治术,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RAF基因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结直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53例,其中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18例(实验组),BRAF基因突变阴性患者13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的随访资料,总结BRAF基因突变的突变类型,并分析BRAF基因突变阳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该研究中,发现BRAF基因突变型18例(11.8%),其中位于V600E突变15例,占所有突变患者83.3%;位于exon11上的甘氨酸环的突变为3例,占所有突变患者14.3%,未见其他位点突变。 BRAF基因突变多见于近端结肠,而远端结肠及直肠较少见,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RAF基因在肿瘤分化程度、病理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60个月,生存时间为3~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5.2±21.5)个月。生存分析实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9.7±16.8)个月,术后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1%、27.8%、22.2%、5.6%、5.6%。 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BRAF基因突变率与患者生存率成负相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07-1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肠癌(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我院确诊为结肠癌的1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姜黄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62-65
目的 将结肠镜结合腹腔镜用于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结肠镜结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两组手术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分别为(2.71±0.71)d、(2.23±0.56)d、(2.45±0.58)d,短于对照组(3.52±0.85)d、(3.24±0.63)d、(3.36±0.7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为(56.15±7.32)%、(48.69±7.25)%、(1.96±0.25)%,高于对照组(34.95±6.31)%、(36.12±6.32)%、(1.45±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34%,低于对照组的19.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而言,于结肠镜结合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